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六十五)

(2019-08-16 07:41: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来分析自己的行为内心里有一种不情愿的成分,为此只是自己以往很重要的物品,可是,在现实中自己不会这样去分析,只能说是一种巧合,不过那件事情过了一段时间,在去翻阅弗洛伊德的那本《精神分析引论》又觉得确实有这么一点漫不经心。就像弗洛伊德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基本上是潜意识的,而意识的心理过程则是人的心灵分离的部分和动作。”

 

自己有很多朋友,这些朋友曾经一段时间跟他们接触的很密集,几乎到了一周能在一起三四次,但是,过了若干年之后,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热衷的事情去做,曾经的那些似乎早已经时过境迁,就这样在也想不起那时候的火热,偶尔在马路上见面,也不过是寒暄一下,并没有想彻底了解对方那么长时间以来的所作所为,好像在内心里觉得这些都非常的正常,都在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想那就是我们称之为的“此一时彼一时”吧?

 

那些年跟这些人在一起,他们大多已经成为了自由身,咱这个人用他们的话说,“小蛋子货”,或者说是官迷,就没有想彻底的自由的想法,他们却成为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所以经常的大白天成群结伙的单位找你,摆出一副学术讨论的样子,煞有介事,弄得你哭笑不得,好在那时候已经算作是一个老员工了,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听他们在那里胡言乱语,都以为在过不了几天再见他们就不那么容易了,很快就会一举成名。

 

其实那时候自己已经从疯狂中多多少少退了点烧,知道这些“自由主义”的文化人不会有什么光明大道,所有美好的明天都是自己给自己的画饼充饥,一个比一个过的窘迫,用掌柜的话说,都是一些没有良心,没有家庭责任的男人,所以跟他们在一起掌柜的就特担心,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自己依然坚持着跟这些人交往,到后来为什么分开的也记不住了,好像是那些清高的文化人说我太俗。

 

那时候其中的几个人相对而言经济条件还不错,所以对于那些揭不开锅的文人还有他们的鼎力支持,所以跟着一起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是,这样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最终也不是那么一回事情,再加上一些特殊的原因不得不考虑一下未来的发展道路如何去走,虽然大家凑到一起说到高兴之处,忘记了之后的那些事情,但毕竟那只是短暂的几个小时。

 

我多次地写过与小城的那些有文化志向的年轻人一起的事情,那时候年轻觉得有几本书,也囫囵吞枣看了几本书,记了一些情节和句子,找了一些资料,那是别人的观点,也不知道出处就变成为了自己的东西,四处卖弄,就想让别人知道这个小群体里面的人不同反响,其实很少有人会这样去想,更多的人都会说这是一帮子神经病,属于脑子不健全的人群。

 

好在那时候年轻,不在乎别人怎样去说你,自我感觉好足以,特别是自己表现更是让家里面放心不下,也忘记了是有家室的人,每天混迹在不同的文学圈子里面,自己也不富裕,但是感觉装成一个有钱的人,现在知道那时打肿脸充胖子,到那些并不熟悉的圈子里面聊天,也跟现在的情景差不多,谈到高兴之余,就来了兴致,把身上不多的银两变成了酒水,借着酒精的作用更肆无忌惮的胡说八道,自认为那才是文化人的生活方式和想要的境界,不知道那正是文化人力求丢弃的毛病。

 

到后来发现家里面的战火硝烟不断,而向外看一下,周围朋友圈里面就没有一个消停的,凑到一起谈及这些问题,给自己下台阶的就是女同志头发长见识短,所以那时候看了卡内蒂的代表作《迷惘》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都没有想到过主人公基恩是一个博学的知识分子,与我们的那一点可怜的知识不能同日而语。

 

基恩厌恶人们的虚荣心和贪图享受的本性,不愿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摒弃公职,过着穴居般的生活。他爱书成癖,藏书数万;他节欲守戒,埋头读书;他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头脑中惟有书本,没有世界,图书就是他的世界。与我们面对的境遇完全不是一回事情,也不在一个层面上。而虚荣心让更多的这些充斥文学梦想的人自认为就是基恩,有意识抬高自己的,其实不过是社会上的一个小混子。

 

离开了那些始终做着文学梦的文友,回到了单位开始了重新“创业”之路,自己不否认干的挺辛苦,但是家里面的战火从此就消停了许多,后来发现那些为艺术献身的更多人呈现出来的景象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最后用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形容,其中的几个人家里面实在忍受不了那种清高,选择了劳燕分飞,有两个朋友抑郁成疾,不治身亡,再往后估计大家的想法跟我差不多,首先考虑留的青山在的问题,有了生存之路,在考虑那些附庸风雅的事情。

 

这句话一说过去了二十多年了,大家到现在都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前行,我知道更多的人跟我很相像,一步步地走到了当下,文学的梦依然有,不过是更现实的面对,那是你的一个曾经的梦想,到现在就成为了你的业余生活中的一个喜好,在没有了当初的那种雄心大志,你自己明白了文学爱好者的你,不过是埋在文学冰山脚下的一粒冰碴,找到你自己内心的高兴就足以了,在别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想法,你的灵性就达不到那个程度,当一个文学爱好者就不错。

 

那些人似乎也都这样过了下来,过上几年似乎又想起了你,便会找到你希望见一面,知道见了面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无非就是了解一下这些年过得咋样,还能咋样,一个人只要是安分守己,努力工作都不会饿死,也不会贫困到什么程度,除非他一根筋走到黑,那另当别论。

 

去那个朋友家里面是几天前约定好的事情,自己没有忘记这些年他的那些光辉事迹,在不大的小城谈论起他来都知道,当然依然是褒贬不一,对于我来说跟他交往就是取长补短,毕竟人家没有伤害你什么,当然也么有什么可伤害的,我走在马路的这边,他在马路的那边,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活法,谁也不妨碍谁,不影响谁,自然就没有什么过节。

 

不过走的时候居然忘记了带手机,要知道他们家很早以前去过,但是让我记住他们的住家门牌号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坐在公交车上发现手机没带,就成为了一种新的焦虑,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而且还跟他打了招呼,人家就在家里面等着。

 

坐在车上自然又想起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里面的那些论述,毫无疑问自己的这种状态或许有着自己不为别人知道的内情,这是内心里的一种不情愿,我坚信任何错误都是有内涵。忘带手机感觉像是一个过失,而造成这样过失的真实目的是不是就是内心里不太情愿去哪里?自己也很难说清楚,要是说不情愿到哪里,但是自己带的物品已经早就收拾好了,并且提在自己的手里。

 

还好,自己在那里找到了一个熟悉他的小店,在那里通过那里的座机跟他取得了联系,他告诉我了准确的门牌号,在那里自己只告诉他,心情一激动忘了拿手机了,其实,之前的这些想法并没有真实地说给他听,后来知道这样的虚荣到现在还没有改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