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六十三)
(2019-08-14 07:08:0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儿时为什么觉得冬日里的黑夜漫长,主要是缺乏文化生活,六点钟吃完晚饭,就没什么事情可以干了,全家唯一的一个半导体收音机,放在大人的房间里面,属于家长的专利用品,未经他们允许不能轻易去动这样的“高档家电”,家里面重点防范的就是我,害怕拿着收音机乱调台,万一收到了敌台被人知道就麻烦了,那是很严肃的政治问题,而且株连家人。
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家里面大人在家,到了晚上七点半钟,就开始催促孩子们做晚上睡觉前的准备,洗脸洗脚,铺好被窝,八点半钟准时上床睡觉,不管你能不能睡着,到时候大人就把我屋的电灯给关了,屋里漆黑一片,只能钻到被窝里面开始胡思乱想,这一天发生的事情逐一的过滤一遍,在不停的遐想中渐渐进入梦乡。
从小心里面就很强大,无论挨了家里面多少人的训斥乃至皮肉之苦,虽然当时还是悲愤交加,可是事情过了两个小时以后也就忘了,到了晚上很少能想起这些事情,除非晚上挨了揍,倒在床上,钻到被窝里面觉得冤枉,更多的时间翻腾出来的都是跟小朋友玩的事情,觉得有小朋友玩是一件多好玩的事情。
冬天里大多是中午时分才可以出去,早晨到上午的这段时间里知道外边太冷,没有人愿意在那个时候出去挨冻,虽然,有棉衣棉裤和棉鞋武装到牙齿,可是穿着厚厚的衣服影响活动,搞不好还会感冒,那是大人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冬天孩子们玩的项目非常至少,大多都是踢沙布袋,有很多种玩法,既可以两个人一起玩,也可以分帮结伙的集体玩,春秋玩这个项目,由于穿的胶鞋鞋帮比较窄,所以对踢纱布袋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一般技术的小伙伴也就踢几下就坏了。而到了冬天棉鞋的鞋面面积比较大,踢起来稳定性比较好,像我这样的也能提上将近十个,就可以玩起来。
踢纱布袋虽然可以集体项目,但是在寒冷的冬天总是热不起来,提到一定程度就感觉浑身冷了,只好改变玩法,骑马打仗是最简单易行的游戏,自己愿意玩这个游戏的理由很简单,当时自己瘦小,那些大个子的小伙伴都希望背我,而且更多时候都是赢家。也不知道那个小朋友看出问题,提出了一个特损的建议,说必须轮流换着背,大家一致同意,我背大高个显然就不行了,基本上一个回合就倒在地上了。
玩上几次就感觉出汗了,第一个摘掉的就是棉帽,在玩上两次,棉衣的扣子也解开了,露出里面的春秋衣,自己感觉已经轻快了不少,假如继续激战,很快棉衣也就被脱掉,那时候你感觉真的有点轻装上阵的感觉,额头上的汗沿着鬓角留下来,脸上的灰土与汗水交融在一起,等到汗干了以后,脸上留下一道黑色的印记,自己也不照镜子,等晚上大人下班回来了,看到你脸上留下来的印记,火就不打一处来,总是认为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习多好,可是那时候咱怎么会有那样的觉悟,真的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那还是我自己吗?
带的棉帽也成为了自己玩得玩具,一高兴学着电影上的那样把帽子高高抛到天上,表示对自己帮胜利的欢呼雀跃,抛出去的帽子经常接不住,落到地上沾上灰土,更有那些输了的小伙伴发坏,捡起你的帽子用脚踢,或者往树上仍,经常为这些事情闹起矛盾,逼着那些把帽子扔到树上的小伙伴上去个摘下来,这也是一件挺危险的事情,冬天的树干有一些已经干枯了,但是看不出来,踩上去很容易折断,小伙伴抓不好就会坠落,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请。
而孩子们是不会想到这些,认为那样好玩,一旦他们那帮人输了,便会恼羞成怒,不敢找那些比他厉害的小伙伴的事情,就拿我们这些势单力薄的人撒气,往树上扔帽子是经常的事情,所以到后来知道玩完了以后会发生的事情,一结束的时候就把棉帽子带到头上,用手拽住,别人抢不去。
中午十二点,大家回家,住在院子边上的小伙伴飞一般的跑走,我们则各自回家等着吃中午饭,在吃饭的过程中就在想下午玩什么,上午该出的汗都出了,下午应该玩点新花样,盘算着下午的事情,吃完午饭在窗口晒着太阳,看着有没有小朋友的出现,一旦听到有喊我的声音,绝对一个箭步跑到外面,家里面的阿姨形容像闪电一样就没影了。
邻居家的小伙伴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地变了一个人,原先就愿意玩的他,居然喜欢呆在家里面,开始学习画画和乐器,让我实在想不通做这些事情干什么,去过他家若干次,看到他不苟言笑的样子,有点不适应,到现在记着最初学绘画,找那个老师教不知道,看着他每天坐在那里画素描,也觉得挺神气,越画越好,摆在桌子上的那些物品花的活龙活现,问他画好了有什么用?他不说,感觉装作一副很神秘的样子。
再后来发现他又开始喜欢乐器,也是他交给我吹笛子的,并不是我喜欢吹笛子,那时候我非常喜欢口琴发出的声音,想学着吹口琴,家里面的大人不同意,说你学习那么差,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别想那些玩的事情,没办法开始学笛子,而且还是这个小伙伴送给我一个笛子,交给我如何贴笛膜。
也是跟着这个小伙伴经常到中山路上去卖笛膜,自己对他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只要听到他在院子里面喊我的声音,趴在窗上一看,他穿的武装到牙齿一定知道又要去买笛膜,便穿上衣服跟着他一起去中山路,说实话,走下来也挺累的,那时候根本就没钱坐公交车,完全是靠两天腿走着取走这回。
第一站就是最早的百货公司大楼的五楼买乐器的柜台,后来知道为什么要跑好几个店,因为买那些价格低的笛膜也不是好买,经常的断货,所以要逐一去买乐器的商店问,不仅如此,一次也不能买多,家长就给你三五分钱,也只能按这些钱去买。假如这里没有我们一定又飞快赶到环球体育用品商店,在那里有一个专门买乐器的柜台,自己之后买的口琴都是在那里买的,每次去也都会趴在那里看一下摆放在那里的口琴,心想总会有一天自己能拥有这样一个“乐器”,后来自己知道那就是玩具。
为什么这个小伙伴每次交我都会愉快地接受他的邀请,因为自己知道吹笛子用的笛膜,都是他的无私援助,吹笛子的最初掌握不好出气的频率和数量,经常把口水也吹出来,笛膜很容易就破了,我吹坏了只能找他去支援,我是没钱去买这些物品,他最初还显得很大方,后来发现我实在坏的太快了,他也供不起了。
有一天很不高兴地跟我说,你也有点太不像话了,一共那么几张笛膜,你几乎要去了一大半,我家里大人知道了会怎样说我,实在给不起你了,告诉你两个办法,第一个跟你家里人说,必须给我买,只有这样才能有进步,假如你做不到,对不起,你只好找薄纸当笛膜贴上也可以。
自己当然采取后面的方法,经过实验发现与笛膜区别不大,笛膜可以发出高音部的尖细的声音,而薄纸发音浑厚,自己还挺喜欢那样音色,跟着学了这一招,也就不再跟着他去买笛膜了,他在喊我我就假装听不到,他也就明白了不回答的因由。
过了几年自己才明白这个小伙伴当初为什么突然的发生了变化,变得愿意学习和掌握各种技能,是他发育到了一定的程度,开始留意观察异性对他的那种感觉,认为这有掌握更多的技能那些女同学才会更关注他,才能赢得女孩子的芳心。就是他经常私下里给我们讲遗精的事情,举《红楼梦》里面的情节,那时候咱小不知道什么是遗精,问他是怎么回事情,他回答更简洁,就是把大米稀饭汁撒在裤裆里面了,听了更糊涂了,平时喝不上大米稀饭,没事干了往裤裆里面倒。
毕业以后他下乡了,见到他的时候问他在乡下绘画管用吗,他毫不掩饰地说管个屁用,倒是自己回城就业以后,自己这点本事在制图上有点用处,我结婚时设计的家具样子,画的草图感觉有点意思,问他笛子吹得怎么样了,告诉我,在农村没吹笛子,不是拉二胡,就是唱大戏,笛子早就不知道让我扔到哪里去了。开玩笑地跟他说,你现在主要工作就是给你媳妇对嘴吹气,再就是给你媳妇喂大米稀饭汤,他听了以后说,你小子就没一句正经话。
没跟他说,后来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口琴,但是只学会了几个曲子,而且在家里面还不让吹,大人觉得是噪音,告诉我,等家里没人的时候再吹,一天下来就够累的,在听你吹的那些杂音心情就更不好了,听到这里自己也只好作罢,还是躺在被窝里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扰民,还让自己有一种甜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