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五十)

(2019-07-29 07:51:58)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都说老小孩,现在来看这样的说法非常的准确,孩子的显著特点就是吃了就玩,玩了就睡,不会考虑更多的事情,所有考虑的事情都围绕这这些内容去做,至于什么责任、义务对孩子而言不懂不说,也从来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

 

人到了一定年龄,特别是退了休以后,真正意义上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与所谓的事业心做了一个了断以后回到家里面面对自己,发现退休的生活跟儿时的生活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别看一些人退下来以后,跑去老年大学这个学那个,严格意义上说那都是玩的范畴,因为自己不知道你并不是想通过学习来展示你的才华,而是害怕寂寞自己给自己找的事情,跟小孩变着花玩一样。

 

老年大学在我看就是老年托儿所,老师哄着那些老人在哪里玩,前两天看电视有人提出老年大学的学员也应该有一个毕业的年限,不能只进不出,让更多想去玩的老人进不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老人觉得那里就是他们玩的好地方,跟儿时上幼儿园的感觉一样,有那么多的好朋友,有态度和蔼的阿姨精心呵护,当然是一件美不胜收的事情。

 

等到了跟我老父亲的年龄,这些兴致业都没有了,只有在家里面呆着,平时里进入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遨游,经历的那些事情一点点地展现出来,那些曾经的熟人,那些经历过难忘的事情都会一点点浮现出来,居然有的时候会把这些想法当成一种幻觉,认为想到的一些事情就发生在当下。

 

再就是每天期待着三顿饭的时间,看到老父亲的这种期待,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情景,同样也是这样吃完早饭,就想着到外面游玩的事情,经过阿姨的“特许”在家门口外面的不大的地方游玩,用我的话说,在阿姨吼一声能听到的覆盖范围之内,至于自己到哪里玩什么,那就根据自己的心情而来。

 

保证十点钟的时候,你就会被叫回去喝水,之后自己有按照早晨的线路回到自己感觉永远也玩不够的那个地方,蹲在那里,累了也可能躺在那里,觉得那就是自己的独立王国,从你身边走过的一只蚂蚁,都会让你兴奋不已,所以说,孩子和老人一样都生活在自己设定的精神世界里面。

 

老父亲现在早晨六点钟就喊着吃饭,吃完饭倒在沙发上想事情,在想的过程中经常进入梦乡,现实与梦交织在一起,要不然经常问一些问题让你不知所措,无法回答的问题,例如,老家来了一个人,或者哪一个亲戚来了,问你为什么不到家里面来,知道这一定是梦里面的事情,到了这把年纪也就分不清到底是梦还是现实中的事情。

 

到了中午十一点钟,用老人的话说,已经是饥肠辘辘,急不可耐地等着中午饭的到来,吃过中午饭便回到他的卧室里面完成一成不变的午睡,不管睡多长时间,这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必须走的一个程序,也许躺下十几分钟就起来了,但是老人没有这种时间的概念,他不知道这一觉到底有多长时间。

 

而我记忆中似乎也是这样,十点钟从家里喝完水以后,便又跑到外面继续自己未玩完的事情,在孩子的眼睛里所有的事物都与之相关,他们都是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你赋予了所有可以玩到的物件以生命,也只有这样你才会带着感情去跟他们玩,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感觉,特别是作家更应该有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很遗憾随着我们的年龄增加,我们的这种状态被所谓的文化知识给埋没,在无法与这些感觉跟我们息息相关的世界万物进行沟通了,我们很自负地认为我们是世界的主人,所有的都要听人类的摆布,居然有人说出了人定胜天的口号。

 

那时候咱年龄小,不知道这些观点的出发点是什么,老师也是照本宣科地说,只要人不懈的努力,就能战胜任何困难,在后来发现老师讲给我们的这种观点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第一个自己想到的是人类那么强大为什么面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不是人定胜天吗?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到了当下才知道我们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是主宰,我们不过是像蚂蚁一样地在这个世界中有秩序地干着自己的事情,当然也有时候膨胀,做一些不应该我们去做的事情,而这种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最终得到报应,自然灾害就是这种因果报应最显而易见的事例,人连自己都战胜不了,何以去于天去斗,那不是蠢钝和狂妄又是什么?

 

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才逐渐地知道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相互关联的世界上,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现象都是相互依存的。要想恰如其分地描绘这个世界,我们需要有一种生态学的视角。我们和别的人,乃至周围的非人类的生命形式之间总是处于深深的相互关联之中。所有的生物和东西都是兄弟姊妹。

 

很可惜更多的人在现代化教育下变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将人类跟大自然分割开来,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自我膨胀,认为我们是这个地球的主人,就不知道我们每走的一步,我们的先人早就有了预感,拥有美好的理想,却走在了反其道而行之的路上。

 

儿时的自己到了中午一定会显得饥肠辘辘,不管大人给做什么,一定会吃的有滋有味,非常享用属于自己的这顿午餐,午饭之后并没有想着午睡的意思,不得不让阿姨强制性地按在床上,逼着你去睡觉,没有任何办法的自己很快也就进入了梦乡,跟六十年后的今天的自已非常相像,不过到现在不需要有人强迫,而是自己自愿地倒在床上,知道这就是自我保护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一觉醒来从下午到晚上都感觉精神饱满。

 

儿时所有的物件都会成为你的玩具,到现在已经失去了这样的与世界万物沟通的能力,找不到息息相关的内在的相互关系,只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自己的事情,就想我写的那样,这一天自己给自己安排的玩的时间,可以用写作来打发,知道这样去做可以满足你几个内心里的要求,第一个希望不要尽早地进入老年痴呆状态,通过用脑子去思考来锻炼自己的大脑的正常思维能力。在一个你可以给喜欢你文字的人带来他们想要的那些事情,以此来满足你的虚荣心,获得一点点所谓的满足感,自己觉得比那些蹲在屋檐下的晒太阳的老人还更舒服一些。

 

现在也知道这样的想法也是偏颇,从快乐的程度来说,我们所做的事情带给每一个人的幸福感觉是相同的,在幸福感觉的问题上没有高低之分,只不过是你做的事情不一样,而达到的目的却是一样的,消磨时光,让自己不觉得有一种空虚的感觉。

 

每一个人都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面,都不要自以为是,最终我们都会在那个地方汇合,无论你是从皇宫过来,还是从平民窟过来,到那里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面对死亡我们没话可说,古人总结的好:殊途同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