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二十九)

(2019-07-03 07:39:59)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人的适应能力非常之强,感觉这是上苍赐予人的最大的一个福祉,让你有信心活下去,用老人的话说没有过不去的坎,无论环境和命运发生怎样的变化,去适应变化被认定为积极生活态度,不过不这样又能怎样,只要你还想活下去的话,屈从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适应能力是从骨子里发出来的原始本能,通过观察流浪狗或流浪猫,感觉跟人的境遇差不多,都是失宠以后面临的境遇,不是本意上的选择是被动的、无奈的一个现实,只能积极去适应新的大环境,激发出本能的很多原本不用的生活技能,过了很长时间,一定会逐渐适应那样的恶劣环境,也会找到新的快乐。

 

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儿时送回老家的记忆,估计那时自己生活中的第一个变故,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城乡差别的巨大差异毫无疑问,虽然那时候才一岁,也应该对那种生活中的变化反映强烈,京城大院的生活,与老家的农耕生活根本不用去想象就知道差别的巨大,可是那一定不是我的选择,而是大人确实看不了这个孩子,只能委托奶奶代为照看。

 

自己只有通过想象去还原那一段历史,不到一岁的我已经开始牙牙学语,用母亲的话说,已经满地跑了,从小就表现出多动症的迹象,家长很是头疼,实在是无能为力了,除去要上班,还要照看哥哥,家里面的阿姨也只能照看一个小子,没办法只有割舍对小儿子的关爱,把我送回了老家,趁其不备悄悄的走了,无论你怎样哭闹找家人,无济于事,长大了以后才知道没有指望也就学会了适应。

 

就象那些被拐卖的孩子,最初的那种本能反应,随着严酷的现实逐渐的就忘记了从前,开始适应新的生活,也并非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经历坎坷,有的家庭对孩子还是尽心尽力的抚养,要不然在解救被拐儿童的时候,收养的父母和被收养对象表现出来的那种不舍,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对于拐卖儿童而言,谁抚养他对他就好,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自己的亲人,这就是适应能力的体现。

 

不凑巧的是我被送回老家的当口不太对,送回去不到一年就发生了缺粮事件,虽然农村比城市稍好一点,但是,对于京城的居民来说还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被饿死,后来知道老家的姑姑叔叔实在太多了,那时候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都在为能吃上一顿饱饭发愁,奶奶的压力可想而知,每个孩子都是他的骨肉,都不能饿着他们,只好调剂着吃,自然父亲寄回来的粮票也不能全部用在我的身上。

 

那两年的事情,老家人和自己的母亲断断续续给我说了一些,但是总感觉没有一个完整的画面,到了自己想要了解这些事情的时候,好像那些过去的事情变成了难以启齿的事情,现在大家都避而不谈,当事人的奶奶早在四十年前就去世了,前两年受家里人的委托回老家参加祭奠爷爷和奶奶的法师仪式,自己曾经向跟姑姑和叔叔了解一些,可是提及这些事情的时候,好像他们不太愿意说,自己也只好作罢。

 

很难想象在老家的自己是怎样每天生活的,一定是姑姑和叔叔看管着我,假如他们没时间我就跟老家里面散养的小动物一样自己到处地转悠,自己跟自己玩的能力估计也是那时候锻炼出来的。记得很清楚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遇上了准备跟“北极熊”开战的事情,当时京城大院里的家属全部要疏散,也就是离开京城投亲靠友,我和我哥哥离开了京城回到了老家。

 

也就是那一次自己深刻感受到了不适应的滋味,也找到了一岁回到老家的那种感觉,寒假期间百无聊赖的自己,经常一个人钻到稻草垛里面,躺在那里想着京城里面的那些事情,急切的希望离开这个被我们认定贫瘠的土地。想到了第一次被送回老家,估计也是这样跟那些老母鸡一样喜欢在稻草垛边上歇息。

 

在老家呆了不到半年,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似乎也忘了要回京城的事情,也只有这样你才感觉到生活有了自己的需要和期盼,周围的小朋友和姑姑家的孩子的陪伴,也找到了你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完全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之中,最初的那种极不适应早就忘记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农村的乡间民情感觉更具有人情味道,曾经多次的写到,那年的春节在老家过的,按照习俗除夕夜是不能睡觉的,大家都在期盼大年初一的到来,儿孙们要给先祖先宗磕头行礼,还要给健在的老人磕头行礼,接受老人的祝福和赏给你的压岁钱,再就是那些让你无法忘怀的美味佳肴,那时平时是根本就看不到的好吃的物品。

 

接受完了奶奶的恩赐,跟着亲戚的孩子逐一的去亲戚家拜年,穿在身上的新衣服的小口袋里面已经装满了瓜子和花生,要知道那时候这些物品就是感觉中最好吃的东西,到了凌晨两三点钟带着疲惫和兴奋倒在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想,记住奶奶告诉我的明天早晨吃来吃汤团,自己知道这是第一次感受不一样的春节。

 

在京城里面春节好像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概念,家里面的大人工作特忙,也记不起准备忙年的事情,无非是大年三十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吃个饭,之后就洗洗睡觉,第二天睁眼以后发现新衣服就放在你的床头,过年留在自己记忆中的就是这些,部队对过年的概念好像并不强烈。

 

第二次回到老家“躲避战火”不到半年的时间,突然的一天自己被从教室里喊了出去,这一段我曾经写过,叔叔跟老师说,有人来接我们回京城,立刻就要赶往火车站,老师当然表现出特别高兴的样子,知道终于走了一个让他不太感冒的学生,倒是自己有了一点依依不舍的感觉,因为自己似乎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生活。

 

走的突然,没有回家取自己的物品,奶奶因为小脚走路不方便也没有来,叔叔负责送我和哥哥,在火车站遇到了接我们的那个叔叔很威武,心里面有些害怕,倒是他跟我们说的很好,说,你爸爸已经委托我照顾好你们,安全把你们送回京城的家。

 

在车站上叔叔故意逗我,说一些让我感觉特难过的话题,说你会不会想叔叔和奶奶,原本住了那么长的时间,已经对那里有了感情,特别是叔叔有他的一技之长,我曾经写过,开春以后奶奶让叔叔去抓点鱼回来改善生活,叔叔带着一枝钢叉,带着我们划船去了一个地方,用他的娴熟技术叉了不少小鱼,跟奶奶说的那样改善生活,那样美好的日子怎能忘记。

 

记得很清楚抹着眼泪上了火车,当火车徐徐开动的时候,看到叔叔挥动着手向我们表示再见的时候,泪水像决堤的水。不过很快随着列车急速地往家方向行驶,开始了新的构想,家变成了什么样,那些小朋友还在吗?把悲伤变成了一种幻想与期待,想到又可以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回到小朋友身边,回到引以为豪的城市,心里面充满了期待,心情无比的欢悦,对老家的那种思念很快就遗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