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三百九十)
(2019-04-16 06:52: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在梦里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单位的景象一点不变地呈现出来,那座爱斯(S)外型的大楼,大楼北边山坡山的那四排平房,以至于到后来在办公楼边上的山坡上,盖起来一排房子,最初底下是单位的车库,上面是职工宿舍,给那些从外地就业来的职工,还有老职工改善居住环境盖的,那时候谁住进去,证明他在单位上的人员不是一般的好。
记得很清楚那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事情,当初的几个车库呈现出要塌的样子,安全起见准备重新翻建,也不知道是那个高参出主意,提出了上面盖成宿舍,下面是车库,这样的好建议没有反对的,但是到后来盖好以后准备分的时候出现了问题,都想要新房子,而且那些工作时间很长的老职工要求最强烈,至于后来怎样去分配的不知道,反正记得分配那几套房子闹了很长时间。
我曾经写过的那个单位上最有钱的复转军人在那里得到了两间,满心欢喜地搬进去了,记得很清楚八十年代中期他复员回到地方,携全家五口到单位上报道,没有地方住进,单位在北边山坡上的平房里暂时给了他一间半,后来这个人在单位越来越显现出他的才华,成为了领导不可多得的笔杆子,所有的大文章都由他来写,这样他就成为了领导身边的人,新房子落成分给他别人也没说什么,大红大紫的时候知道说了也没用处,最关键是他们两口子都分配在我们单位工作,又是双职工,住进去成为了必然。
那个车库离我们的办公楼单身宿舍不到五十米,这个复员军人分配最东边的两间房子,平时听不到什么声音,到了周末你便会听到从他家传来的广播电视里面的音乐的声音,他是我们单位第一个拥有带音箱的落地机,他们家故意把音量开得很大,显示出他的家境富裕,那时候整个一排房子里的职工基本上都是处在赤贫状态,而他们家经常在走廊里做饭飘出炝锅的香味来,用老职工的话说,有钱没钱真的不一样,但是,也招致了一些人的羡慕嫉妒恨,这些事情等有时间再去写。
那排平房除去办公室这位笔杆子,又给了两个单位里面的司机,这两个人最初住在单位西边上坡上的平房里面,每人一间半,后来用领导的话说,他们离这领导近,领导用车方便,所以优先让他们搬到这排新房子里面,每人两间他们是皆大欢喜,比平房的房子条件相对而言要好,例如,上厕所就比平房的条件好的多,平房的公厕就跟农村的卫生间一样,夏天蚊虫叮咬,而且臭不可闻,冬天冻得要死,而且每年冬天是清理粪便的季节,用他们的话说,苦不堪言。
新房子里面还有两家是伙房里面的厨师,毫无疑问这都是领导的心腹,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工作奖赏给他们的待遇,倒是最初这两个人还满怀感激,拼命地工作,可是时间长了就逐渐没有了感激之情,特别是看到了新的更好的机会想去争取却没得到的时候,就把紧剩的那点感激之情也就忘了,不仅如此,最里面还经常骂骂咧咧,好像是领导欠他们多少是的。
还有两家,一家是单位财务科的出纳,五大三粗的一个男人,当初我刚到单位的时候,他还是单位篮球队的队员,而且还算作是主力,到后来估计是身体原因不在打球了,一直在财务科工作,在后来出去帮助工作了一阵子,他也是单位最早住在北边山坡上的职工之一,估计领导也考虑到只给那两个司机解决住房问题摆不平,所以也给他解决了,他们倒出来的房子有解决了一些人的住房实际困难。
那四排平房,除去有一排,我去的时候还留作公用,一个是中药仓库,一个是中药房,还有熬中药的屋子,顶头上的两间最后改为了单位的托儿所,我的孩子也在那里呆过,算作是单位里的职工福利,不过没有几年这个托儿所就关张歇业了,要问为什么,很简单单位的效益不景气,员工都被请回家歇着,托儿所就没有孩子呆在那里了。
剩下的三排平房,除去职工的家属宿舍,就是单身宿舍,像我住在办公楼里的单身宿舍,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自从我们逐渐的离开以后单位离的办公楼里面的单身宿舍就没有了,但是平房里的单身宿舍依然存在,那也是我们中午找地方休息的好去处。
我曾经写过在我到第一个单位报到的那天,就知道在那个平房里的两间房子里,居住着一个因工伤长期住在这里的疗养员,而这个疗养院的母亲就是这个单位的主治医生,他比我早进来两年,也就是说工龄比我长,是在挖干道的过程中遇到塌方,被砸成高位截瘫,成为了那个单位推不掉的负担。
他居住的那两个房间,就成为了单位小青年的娱乐地方,既是休息室,又是麻将和扑克室,特别是伙房里的一些年轻人到了中午就跑去打扑克寻找一点小的刺激,在后来就变成了明火执仗的聚众赌博的地方,经常为输钱的事情闹矛盾,单位领导也去清理过几次,几乎是不管用,消停两天之后,风声过去以后又死灰复燃,好像根本就没法去管。
单位领导对那四排平房也是非常的头痛,但是一点办法没有,除去自己的职工可以找去谈话让他们注意一些问题,但是,单位家属就不好去管了,都住在一个大院,到了晚上家属到存放煤炭的地方铲一菠萁煤拿回去烧你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住在单位宿舍的职工没有不沾光的,就像我们住单身宿舍一样,正大光明的去推煤炭回宿舍烧,要是有时间去烧的话,不管冬天室外的温度多低,屋里一定温暖如春,为什么不受用煤炭的限制。
每年春秋两季的打扫卫生,再就是要来外宾时候,组织全院职工打扫环境卫生,所有的职工都不愿意去单位职工宿舍周围打扫卫生,知道那里是重灾区,每次都要费很大的气力才能收拾出来,职工随便到的垃圾成山,要费很大的气力才能大扫除最初的摸样,以至于后来单位上要发展改造,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推平西边山坡上的平房,感觉这是一劳永逸的方法。
说归说,住在单位里的这些职工还是感觉不错,有很多方便可以跟着沾光,例如家里面不愿意做饭,便可以到食堂买饭吃,这是那时候很多职工无法实现的事情,所以大家都羡慕住在单位上的那些员工,要不然在分配新房子的过程中那么多的人要,其中也包括我也想领导要求给解决住房问题。
在一个是用电用水基本上不花钱,跟单位上共用一个电表,虽然也分出电表,但是更多的职工说电表不准,不愿意承担分摊的费用,就这样单位上的电工也没有办法,只好每个月做做样子看一下电表数,之后交给单位总务科就不管了,至于用水就更不用说了,到了冬天水龙头冻住了,便到办公室里面去洗衣服和烧水。
到后来北边山坡上沿着墙边盖了一个大车间,开始加工外来的木料,成立了一个木制品加工厂,这个副业一搞,住在那里的职工更高兴了,烧木柴不用发愁了,更有的人觉得做家具的木材也都有了,这其中就包括了我当初的一个同事,那时候我们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临近结婚的时候,苦于没有钱买家具,没办法穷则思变,利用我值班的当口,找他的朋友帮忙,去木材堆里面“捡”有用的木材,就这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家里面的一套家具就做成了,皆大欢喜把妻子迎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