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部有内涵的影片

(2017-12-11 07:58:40)
标签:

杂谈

分类: 音评影论

一部有内涵的影片

——观看动画片《寻梦环游记》有感

 

女儿从国外发来微信,让我们一定去看动画片《寻梦环游记》,女儿说,这部片子是她这两年里看过的片子中感觉最感人,也最有人气的影片,几乎超过了前些年那部让我泪崩的《飞屋环游记》。也正是听到这些蛊惑,跟掌柜的说周末一起看这部片子,不然档期就过去了,自然这样的请求一定会一拍即合,我提前去买了票,在这之前也或多或少听别人说过,自己感觉应该像《飞屋环游记》一样的感人。

 

用掌柜的话说,很长时间没有看电影了,说实话,天寒地冻的冬天不太愿意外出活动,可是这部片子确实让人说的有点悬,出于好奇自己下定决心去看,要知道呆在温暖如春的家里面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请,幸福感远超过在外面的感觉。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部片子,抽空自己到网上查阅了这部片子的简要情况。可以说是网上一片好评,介绍资料是这样写的:《寻梦环游记》(Coco)是一部由·昂克里奇、阿德里安·莫利纳执导,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安东尼·冈萨雷斯、蕾妮·维克多、本杰明·布拉特等担任主要配音的动画电影。讲述了梦想成为音乐家的小男孩米格尔和魅力十足的落魄乐手海克特在五彩斑斓的神秘世界开启了一段奇妙非凡的冒险旅程。

 

影片讲述一个鞋匠家庭出身的12岁小男孩米格尔,自幼有一个音乐梦,但音乐却是被家庭所禁止的,他们认为自己被音乐诅咒了。在米格尔秘密追寻音乐梦时,不小心进入了死亡之地(我认为那就是天堂),在这里他遇见了家人们的灵魂,并得到了他们的祝福去歌唱,最终重返人间。

 

12岁的墨西哥小男孩米格尔,住在一个热闹、嘈杂的墨西哥村庄,自小就有音乐梦。然而他出生在鞋匠家族里韦拉,这是整个镇子里唯一讨厌音乐的家庭。在秘密追寻音乐梦时,米格尔不小心进入了死亡之地,在这里遇见了他家人们的灵魂。

 

埃克托是亡灵之地的落魄歌手,他想借米格尔的帮助去往活人的世界。他许诺帮助米格尔找到歌神德拉科鲁兹,作为回报,米格尔则答应将埃克托的照片送回他家人的灵坛。当埃克托在人世间被彻底遗忘之时,他将会化作金色的粉末,面临真正的死亡。

 

生前是墨西哥的传奇音乐家,米格尔的偶像。这位迷人而有个性的音乐家在离世前受到了全世界乐迷的尊崇,而在死者的世界中甚至更受爱戴。米格尔认为他很可能就是当初那个为追寻音乐梦想而抛家弃子的高祖父。

 

伊梅尔达是米格尔的高祖母,里韦拉家族的女族长。在音乐家丈夫抛家弃子消失之后发誓让家人不再碰音乐,而且靠着学习做鞋手艺将米格尔的曾祖母可可抚养长大,并且让她们家族成了当地著名的鞋匠之家。

 

可可是米格尔的曾祖母,神智不清的老人,是米格尔关系最为亲近的重要家人。自从自己的父亲离家之后就由母亲伊梅尔达独自抚养长大,但是她从未忘记自己的父亲,一直惦记着他。可可是过去与未来,亡灵界与人间,回忆与现实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点。

 

而这部片子的前期在20124月,皮克斯宣布制作一部有关亡灵节的电影。但其后再没有有关该片的消息,直到20158月,在迪士尼D23博览会上正式宣布,该有关亡灵节的电影命名《Coco》,并由李·昂克里奇执导,及公开有关电影的内容。 20164月,李·昂克里奇透过推特宣布《Coco》正式开始制作。

 

《寻梦环游记》开创性地以墨西哥亡灵节为灵感,加入音乐元素,释放出与市场上大多喜剧动画截然不同的气息。该片中场景造型有着艳丽的色彩和繁复的花纹,音乐洋溢着拉丁风情。

 

在网上看了一篇评论文章,是这样写的:

 

寻梦环游记》梦想与家庭的和解

 

近日,电影《寻梦环游记》在上映后大获好评,凭借特别的设定、有趣的故事、精心的制作赚足了观众的眼泪。除了感人至深的爱,梦想与家庭的冲突也摆在了观众面前。

 

故事中曾曾祖父埃克托与男主人公米格都热爱音乐,却在追逐音乐梦想的路上与家庭产生了矛盾。前者舍弃了幸福的家庭生活,离开妻子与女儿,踏上追寻音乐的道路。妻子一人抚养女儿长大,开办一家制鞋店,定下后代不允许接触音乐的规矩。几代之后的米格仍然身处这个规矩之中,只能偷偷摸摸地练琴,最终因为矛盾爆发进入亡灵世界。

 

当梦想与家庭相冲突,怀揣纯真音乐梦想的他们,面临相同的选择:该选择梦想还是选择家庭?

 

其实这不是一个单选题。选择梦想并不意味必须舍弃家庭,梦想与家庭本就不是对立的两面。真正使两者对立起来的,是匮乏的理解与沟通。这种匮乏导致逐梦者与家庭产生矛盾,甚至不可避免地使追求梦想之路留下不圆满。埃克托离家之后,尽管获得了音乐上的巨大成就,面对朋友的挽留,还是决定回家与家人团聚。如果能与妻子、女儿相互理解、沟通,或许不会落到被朋友陷害,死后怀念家人而无法归家的境地。

 

要让梦想与家庭不再对立,是使二者达成和解,用理解与沟通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而不是一方向另一方的妥协。

 

理解意味着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一方面,逐梦者需要考虑自己的处境与责任。尽管都是与家人产生冲突,所处不同年龄段的埃克托与米格所面临的处境不尽相同。埃克托已为人父,需要抚养妻子、孩子,相比年轻的米格需承担更大的责任。只凭一腔热爱,将责任抛之脑后,并不是追逐梦想的合理之路。另一方面,家庭需要主动聆听。米格多次向家人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热爱,想尝试唱歌大赛,获得家人的理解。但米格奶奶以关心与爱为由,坚持家族传统,直接否定米格的想法。这样用爱作糖衣的约束炮弹对逐梦者施以强压,矛盾爆发只会是最终的结局。

 

理解之外,还需要有效沟通。双方交流自己的想法,以平和的态度、平等的立场表明自己的观点。逐梦者向家人说出自己的梦想,面对家人的质疑,给出自己的理由,不拒绝他人合理的建议,坚定梦想不等于固执。家庭需要聆听,不是捂住耳朵,站在制高点,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逐梦者。只有两方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理解不同于自己的看法,沟通才是有效的。

 

在相互理解、有效沟通的基础之上,结果是否达到两方的预期,还取决于环境、观念等多重因素。电影中,米格为了不让曾曾祖父埃克托在亡灵世界消失,答应曾曾祖母再也不接触音乐的条件,完成当下最重要的愿望。他在梦想与家庭之间做出了取舍,但这不是结局。电影的最后,曾曾祖母不再要求米格放弃音乐,获得了家人祝福的男孩回到现实世界,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理解与沟通不是单次就达成目标的过程,在多次交流中,在互相体谅、包容之后,才会有双方都满意的结局。

 

这样的解释也不是不对,感觉编剧和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远不止这些,他们对人世间和天堂都有了很好的阐述,无论是自幼喜欢音乐的米格尔,还是几乎通灵的曾祖母可可,他们在人间的生活,与天堂里故去的先人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在天上也有欢快的音乐节,在人间又何尝不是这样,表达出导演和编剧对死亡的一种态度,这是非常神奇的一种表现方式。

 

天堂在导演和编剧那里比人间更绚丽多彩,热闹非凡,故去的亲人都聚在一起,每年的固定时间会聚在一起回忆人间的亲人,看似有些荒诞,其实这就是导演和编导对死亡的一种认知和态度,把天堂描绘得那么的美轮美奂,而不是像一些人把死亡描绘得那么的恐怖。

 

不仅如此,影片似乎还告诉在人间的所有的人,不要忘记自己的先人,他们的先人依然像他们在世一样牵挂着记忆中的亲人,而健在的亲人把他们忘记了,他们真的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了,遗忘是这个世界上的最冷酷无情的事情。中国人常说的在天有灵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看完这部片子,出了电影院坐在公交车上,看到女儿发来信息,问看了电影没有,给她回信息,看完了,没有找到你说的那个催泪点,跟你妈妈分析,估计翻译成中文以后,把情节破坏了,所以没那么感人了,但还是看到有抹泪的观众。确实是这样,掌柜的同事听说我们去看中文版的这部片子,直白地说应该看原版影片,效果决然不一样。

 

女儿说,在澳洲电影院里很多人看这部片子都哭成狗,估计是你们不能理解那首歌词,原版英文歌词主要表达了“记住我,即使两地分隔”的思念之情,歌词和优美的曲调观众想到了自己故去的和远在他乡的亲人,这般想去估计孩子是想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