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三百四十四)
(2019-01-14 07:36: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古人有智慧,说出去的话都不一样,“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越想越有道理,从儿时起一直到当下,这样的事情不断地在发生,昨天还搂着脖子称兄道弟,过了没一会发现两个人为了一点小事情扭打在一起了,站在边上突然又想起那句俗语,“好成一个头,打成一个球”,还是古人对人性的了解透彻。
儿时咱这个人脑子不够用,见到同学或住在同一个门洞的小伙伴,觉得他们就是亲人,想尽一切办法跟他们拉近距离,就是为了能跟他们一起分享闲暇时间,要知道儿时在家里面没有那样的幸福时光,哥哥从小自己就畏惧他,并不是他是凶杀恶神,而是他是折射我的一面镜子,有他的存在我永远也赶超不过他,他在家里面完美表现,完全是一个正面形象,是父母的宠儿。
儿时的我就成为了“麻绳绑豆腐——没法提”,论摸样像张乐平笔下的解放前的三毛,三根筋挑这一个头,从小在农村长大,时常表现木纳和呆滞的表情,属于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那一种,不过内心里面依然是炙热,知道别人不跟我玩,自己也会找到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哪怕是一块石头,一根树枝,自己都能饶有兴致的玩的昏天黑地。
也许有人会问,那时候你怎么不找小朋友去玩,不客气的话说,在部队大院里面,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所有的家庭几乎都让孩子去那里接受教育,我则是一个例外,自己打死不愿意到哪里去,无论大人怎样的连哄带骗自己就是不去,最后家里面没办法,只好让阿姨看着我。所以平时里整个院子就剩下了我一个流浪孩子的身影,不过自己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以至于到现在发现自己又恢复了这样的独自生存的能力,很多天没有朋友来电话,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自己觉得玩的很尽兴,比五十年前增添了太多的内容。
我写过父母在我很小的记忆中,他们就像我刚刚参加工作那样,想做出一点成绩来,那时候劳动者最光荣还有所体现,所以更多的人把自觉地劳动奉献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老父亲跟着大领导忙得不亦乐乎,老母亲在厂里面是生产能手干的一兜劲,由于离家太远索性每周回来一次,平时里把我们交给阿姨看管。
阿姨的责任就是负责孩子们的衣食住行,他们担当不了父母的责任,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他们的工作只有责任,没有感情,所以让孩子们吃上饭,就成为了基本的做法,像我这样连阿姨都嫌弃的孩子,到哪里去玩似乎都不太介意,我曾经写过阿姨点着我脑门说,你不能跑远了,在我喊你能听到的方圆内活动,就这样自己成为了一直无人看管的野猫,在房屋的犄角旮旯里晃动。
后来上了小学,有了同学和邻居的小伙伴,似乎独往独来的时代过去了,感受到跟小朋友在一起的乐趣,所以自己很快就把自己所有的感情投入到与这些小伙伴的相处之中,谁还会想到你自己感觉全身心地投入,也未必能达到你想象的那种程度,也经常不知道那件事情没办好,小朋友莫名其妙的离开,一段时间不跟你见面,让你有一种特别不舒服的感觉。
后来发现那时小伙伴们希望你完全听他们的指挥,跟着谁玩就听谁的,咱怎么会想到这些,无论那一帮跟谁玩都玩得很投入,很可能这样的处世态度让一些有想法的小朋友产生了嫉妒,用不跟我玩的方式来教育我,不过自己那时候木纳,根本就不理解那些事情,感觉你们不在的前提下,谁在自己面前就跟谁玩,以至于到后来,周围门洞里的小伙伴都不愿意跟我玩,我也会去其他的地方找自己熟悉的小伙伴,觉得应该有了自己的选择。
应该说玩的最多的是自己门洞里的这些年龄相仿的小伙伴,我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字,现在这些人有的已经成为了很牛逼的京城名人,要是在之前知道这些自己一定会想办法找到他们,自认为背靠大树好乘凉,到了一定的年龄,特别是到了退下来的时候,听到谁当了名人不觉得是怎样一回事情,到觉得被逼上了梁山,知道名人跟当官的一样,名声越大风险就越高,别看平时里光鲜的要命,内心里他想到的那些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耀武扬威,而是他内心里的那些苦楚,毕竟他也有上级领导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社会上混就不能太有性格。
楼上的小伙伴,跟我一个年级不是一个班,他弟弟比他小一年级,都是我们玩的伙伴,后来发现我跟他弟弟玩的更好,用同学的话说,你智商不够,所以能跟我弟弟玩起来,到后来比谁的胆大,跟着那些不良少年出去打架,这位同学就不说我智商不够了,伸出大拇指头说我勇敢,那时候他就知道假如他说我不好的话,我会跟“头”汇报,邻居的这个同学就会遭受皮肉之苦,后来自己知道这就狗仗人势。
经过一些活生生的教训才逐渐明白没有原则的投入感情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小时候那知道这些,觉得有小朋友对你好,满足你的一些要求,觉得他们比自己亲哥哥还好,所以他们有什么要求绝对不假思索的跟着他们就去了,至于去了以后在干什么从来就没有觉得不对,倒是后来有了最初的那点分辨能力,知道有些事情去了以后带给自己的风险太大,所以也开始学会了回避,编出各种理由,所以说撒谎是一个人天性里固有的东西,有些时候撒谎也属于善意的谎言和防范风险不得而已的办法。
无论是同学还是邻居的小伙伴,都是那样玩上一阵子,其中的不知道为了一点什么事情就打起来了,之后一帮子人就分成了两帮人,团队自愿排队,愿意跟着那帮自由,但是更多的小朋友都会站到实力相对较强的队伍中,知道安全系数比较大,有时候心里面也不是很愿意,但是没有办法,看到关系不错的小伙伴跟着“敌对面”走了,心里面那才是一个惋惜,特别是看到他们看我的目光,就像我永远背叛了他们一样,心里面同样不好受。
不过请放心,这样的结局不会坚持多久,便会又重新的组合起来,因为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感到了分离带给他们实力衰弱的不争事实,与大院其他的团伙相比就显得实力不足了,为了整体的实力不得不去与之前的小伙伴和好,采取一种类似拉拢的方法让大家重归于好,“头”会请大家去吃好东西,虽然好几个小伙伴分一个,那也算作是有福同享的范畴,吃完了好东西大家和好如初。
正因为这样你不觉得自己会孤单,总有小朋友会跟你玩,逐渐的明白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感觉重新和好的他们关系比之前更亲密了,显得更豁达和亲密了,自己跟着分享他们的慷慨与大方,我的这种谁不得罪的态度也获得了“最可靠”美誉,什么最可靠,是自己就没有脾气跟别人生气,觉得跟谁玩都好。
正是这样看着他们分分合合,到了工作之后同样也是这样,别看平时里感觉两个人好得不行了,过几天发现他们在一起如同陌生人一样,悄悄地问他们当中的某一个人,他会不屑一顾的说,关键时候看人品,我真的伤心了,至于为什么伤心你不要去问,等到一定的时候,他们当中的某一个人就会说出来,无非就是鸡拉了狗尿了的那些破事,说明两个人所谓的友谊就建立在小恩小惠基础之上,为一点蝇头小利就反目为仇了,总觉得显得挺无聊,但这就是生活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