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三百四十二)
(2019-01-09 07:44: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周末本应该是去老人家里面的时间,可是朋友约着有事情,只好把探望老人的时间往前提,原来是临近中午才去,看老人顺便在那里蹭饭吃,跟我工作最初住单身宿舍以后的周末有点相似,那时候住单身宿舍,食堂的伙食不行,肚子里空荡荡的,只好通过周末的时间回去吃一顿有油水的饭,不过到现在这样需求几乎是没有了,到老人那里探望,吃什么无所谓,全家几乎都是三高患者,希望吃的清谈一些,可是老人依然像过去一样把饭做的丰富多彩,知道孩子在大在老人眼里也是孩子。
到老人那里多多少少要有点意思,即使老人跟你说什么不要买,但是,家里面有两个楷模,我哥哥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把关注点放到了父母身上,几乎每周回家若干次,而且每次都买一些父母愿意吃的物品,成为了我的楷模,而我妹妹紧追我哥哥,老母亲的穿戴都是妹妹的功劳,相比之下自己就显得有点愧疚,用掌柜的话说,感觉你就不像你们家人。
老父亲虽然对孩子们买回来的物品很快就忘了是谁买的,可是我发现对那个孩子买得多买的少心知肚明,偶尔的谈话中就流露出他的看法,毫无疑问我是表现最差的一个,虽然老人不指名道姓,心里面知道那就是在说我,自己知道在表现也赶不上哥哥,论经济实力也比不上妹妹,相比而言自己确实做的不多。
都说人心比人心,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不好意思了,每次去到哪里也会买一点老人喜欢吃的物品,希望老人改变对我的看法,每次去那里路过农贸市场,买点水果之类的物品,再就是老父亲的茶叶自己尽量的满足,每次回去看到了父亲新奇地问我,拿着什么东西?告诉他是吃的物品,老人会随口说,不要花钱,家里面什么都有,说归说,办一定要办,知道老人心里面非常的清楚。
掌柜的给老父亲从网上订的外衣,是海军专用的服装,前些日子给老父亲买了一件体恤,穿上以后非常地高兴,高兴不是因为是新衣服,而是衣服是军用品,上面有军徽和海军的标志,感觉回到了部队时期,有意识的穿着到院子里站着,遇到熟人都说他的衣服好看,老父亲心里面非常的满足,告诉他这是大儿子买的,忘了这事小儿子媳妇给办的好事,不过这些都不要紧。
老父亲四十年前就从工作岗位上下来了,回到家里面就不再一身戎装的装束,虽然部队上依然按日期分发制服,但老父亲大多都是穿着便装,估计他也想不定时的穿上戎装,可是这样的机会太少,包括前些年部队逢年过节他们回去看一下,他高兴得找出服装穿着去哪里,让那些小战士知道这是一个老兵。
给老父亲的物品准备好了,也不能忘了老母亲喜欢的物品,不知道给点什么,掌柜的让我把朋友送的治疗糖尿病的食品带回去给老母亲吃,居然自己忘记了这事情,想到了已经深信佛教的老人,只好往这方面的物品去想,老母亲家里面的那个佛龛,感觉少了一点物品,虽然每天老母亲都会烧香磕头,但是佛看上感觉缺少点“宝贝”,人爱财,估计神仙也是这样,即便不爱,摆在神面前表示对他们的恭敬。
这个启示来自于那年去西藏,在布达拉宫参观,看到那些喇嘛的灵塔上贴满了珠宝,而这些珠宝都是信男善女们捐献的,以显示对高僧的那种敬仰,参观的人们也投掷了大量的现金,表示对高僧的敬仰,几乎在西藏的所有庙宇里面,你都能看到这种场面,感觉那也是显示信徒们的真心。
从家里找了几个玛瑙石的饰件,感觉比一般的石头要好看一些,带到老人家,掏出来个老母亲,告诉他把这些物件摆在佛龛前面,这也算作是献上的“宝物”,当然这不过是一种表面的事情,但是,自己觉得这种摆放,也算作是对佛的一种尊重和敬仰,老母亲看到这些物品非常地高兴。
从老人那里出来,下一个地点就是去朋友那里,到现在去约定地点集合,知道中午他会请你吃饭,可是自己不想去吃白食,想按照自己的意思买点物品表示招待我的谢意,想好了买的物品,临到他约定的地点之前就买好了,提着物品赶往约会地点。
这样的表示也就是这些年开始,在早根本就不会去想这些事情,记得很清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两个害怕,第一个害怕就是同学到单位上找你玩,你要管饭吃,那时候工资根本就不敢花,稍微一松手就会显现出捉襟见肘的情况;在一个就是害怕同事约周末出去玩,那也是花钱的事情,以至于一段时间连看电影都害怕,同样也是害怕花钱。
到工作以后的很长时间里,自己就几乎是无产阶级,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字,自己的工资自己管理,后来发现面对的需要花钱的事情太多,假如那一个都去参加其结果一定是债台高筑,哪敢那样的去折腾,只好选择那些自己有能力参加的事情,要知道不花钱那一定会高高兴兴去参加,就穷到那个份上。
我还写过谈恋爱的时候,同样也没有钱,送给掌柜的礼物是不到一块钱的手帕,再贵的物品估计就买不起了,后来知道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平时特别的注意节俭,攒出一点钱好准备着带着对象出去玩的费用,幸亏跟掌柜的谈恋爱期间,她很少跟我出去,让我有了“喘息”的机会,那时候真的拿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结婚以后感觉也没有松快到哪,一段时间工资一把上交,掌柜的每个月给我一点零花钱,这点零花钱放在口袋里就如同放着一个宝贝,不定时地摸一下是不是还在,就害怕哪天不小心给丢了,那时候看一毛钱都觉得是不小的钱,五块钱就能买好几本书了。
遇到单位的同事结婚,那时候自己能不参加尽量不参加,知道到那里就要表示,即便那时候有的同事就送脸盆和尿盆,当然也有送毛巾被的,那已经是很上档次的,记得很清楚小青年凑份子,最多的就是五元钱,一般的就拿两三元钱,就这样还跑到人家家里面吃饭,非要把这两三元钱吃回来。
要是再往前追述就更不值得一提了,记忆中送的最大的礼物就是自己还没有用的铅笔和橡皮,更多的是用热情的话语去送“干巴人情”,那时候自己知道一旦分别,很可能就在见不到了,虽然没见到“三年不见当亲不亲”的古谣言,可是自己从京城来到小城的经验告诉我,京城那么多关系好的小伙伴,一旦离开了又怎样,不很快的就彼此遗忘了,到现在自己能记得住名字的同学就一个,而这个人也是伤害我最深的人,也算作是关系最好的人,有什么用?都记在脑海里,五十多年不见,还不知道他现在是死是活。
带着酒和食品到了那里,朋友自然非常地高兴,他也同样用他的方式表示热情,一桌子感觉吃不了的饭菜,不停举杯杯表示感谢,后来知道他找我有事情相求,又不好直接的说,编了一个让我无法推辞的理由,就这样呆到下午,自己感觉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了,才实话实说,让他放我一马,到这个岁数已经养成了午睡的习惯,急着回家睡觉,这才放我回家。
到了晚上又是另一桩子事情,同样也要有所表示,这个活动家里面掌柜的一起参加,把带物品的事情交给了我办理,没办法样样数数置办了不少,提着去了那里,回到家中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了,掌柜的说你真行也不管别人的情绪,吃完饭就急着往家走,你的朋友怎么看?我心里想到的是,不管怎么看都无所谓,回到家里面让自己高兴就可以,深深感到人情往来的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