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一十二)

(2019-06-11 07:42: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中国人性格中很多东西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例如,这个人平时非常的节俭,花每一分钱都斤斤计较,大多觉得这个人有点象葛朗台,但是,这个人一旦离开故土,到了外面你会发现他成为了一个购物狂,不相信在家乡会是如此的节俭,那一掷千金的劲头与在家时的表现判若二人,但现实就是这样。

 

不过在一想也就不觉得匪夷所思了,中国人的年节表现出来的那股劲头,跟一些人离开故土挥金如土的感觉一样,把一年中积攒下来的好东西集中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吃掉他,好像不吃掉他就会被偷走是的,这种表现方式与外出疯买物品一样,好像国外人就喜欢过人的这种豪放,其不知这种非理智的买物品,是一种极大地浪费,出差带回来的物品很多都是平时用不上的,买回家来很多物品就成为了闲置物品。

 

自己以前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总觉得出门在外要给家人带点物品回去,表示对他们的重视,可是买回去的东西未经他们的“审阅”,擅自作主张,结果买回来的物品都不理想,以至于到掌柜的那里报账,总是被批评,说你无论如何不能再不经审批乱买东西,点头很认真,到了一定关键时候就忘了。

 

并不是自己眼眶有问题,后来知道问题出在不对等上,你认为喜欢的东西,家里面的人不喜欢,那时你一个人的什么和感觉,在一个就是你眼光超前也不行,买回去的物品人家感觉根本就接受不了,说的你真没话说。

 

记得二十年前,跟第一个单位的同事去京城办事,办完事情去了大商场,考到一个套在模特身上的一身衣服,觉得太漂亮了,绿色的上衣,白色的裤子,显得特别的精神,站在那里就不想走了,构想家里面掌柜的穿上这一身衣服该是多么的吸人眼球,跟同事商量每人个媳妇买一件上衣,因为考虑到那时候白裤子很时髦,家里面掌柜的就有,买回这件衬衣正合适,就这样未经批准擅自自作主张买了回去,满心欢喜的拿给掌柜的,她一看衬衣的颜色就火了,那时候就没有人穿这种颜色的衣服,掌柜的说,你让我穿这样的衣服出去丢人,听到这里真傻了眼,后来那件衣服放在衣橱里好几年,到十四年以后这种颜色的衬衣时兴起来,跟掌柜的说其这件事情,告诉他我多有眼光,掌柜的说的更狠,当不被认同的时候,有眼光就是脑子有病,其实,我明白那是先行者的悲剧。

 

这些年在家里面掌柜的不断地敲打之下,逐渐的恢复了理智,也对乱买东西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孩子出国以后,觉得没什么可买的物品,除非掌柜的要求买点什么,例如到南方去他愿意吃那里的咸菜,会让我方便捎点,只要她不发话自己绝对的不会去给家里面买物品,特别是退下来回家以后,就更没有了可买的物品。

 

我曾经写过对一些人外出买东西的深恶痛绝,多年前自己是大头兵,跟着师傅或领导外出,就是一个领包的,这个脚色在那个年代也不好争取,大家都外出的机会少,外面的世界都想去了解,即便是出去出苦力也愿意,所以选择了自己就不能喊冤,就要咬牙坚持的为领导服务。

 

领导跟百姓一样,到了外面也激动,看到那么多感觉不错的物品,那一样都想去买,限于我们的两手有限,所以只好在最大可能的情况下去买,有时候业务关系送的一些物品累加起来就成为了沉重的负担,这方面自己真的出了不少力,吃了不少苦,肩膀头磨出血印子经常的事情,只能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你的出色表现是下一次领导外出待你的最基本保障。

 

这方面的文字写的太多了,从跟着同事到东北槁木材开始,到陪着领导去外地办事,买疯了的他们根本就不考虑怎么往回拿的问题,只有自己看到大包小包的摆在那里心里面犯愁,最多的时候我肩上扛着两个大包,两手又个提着一个大包,等到了火车上绝对是大汗淋漓,不管是五冬六夏。

 

最要命的是过去铁路上都抓行李超载的旅客,你还不能让火车站的工作人员看出你拼了死命的抗东西,多少次被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截下,到那里一过秤,剩下的事情就是那些领导去解决了,补缴费用也好,恳切的交涉也罢,反正那一段时间是自己休养生息的最佳时候,知道过一会又要累了一个半死。

 

所以到了自己可以说了算的时候,绝技的手里不拿物品,过去是一个拉杆箱,现在是一个双肩背包,遇到想买的物品,也都是一些不占体积的小物品,稍微大一点的物品一定通过托运,到这个年龄一定让钱受苦,而不能让人受苦,要是没有托运自己索性就不要,包括朋友给的物品,会坦诚的告诉他们,假如想真的送给我希望到小城时候给我带着。

 

不过也有让我感觉有些人外出买东西你觉得佩服,希望他买下这个物件,我有一个艺术家的朋友就是这样一个人,那一天跟他去了一个文化市场再转着看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把老式的保温瓶,保暖平的外壳是铁网的,那些年更多的家庭都有这样的保暖瓶,只是这些年热水器和大桶水一定程度取代了保暖瓶,而且现在的保暖瓶也做得非常的好看,那种简陋的装饰物品真正上成为了“文物”,他说,看到这个物件,想起了父母在世时候家里面的这个物件,看到它就想起自己的父母,花了十块钱买了回去,说会带给我很多的回忆。

 

后来我又跟他走到了一个卖旧手表的摊位,他站在那里看了一下,问摊主有没有文革时期的海鸥手表,那个摊主从一大堆旧表中找了一块出来,问他要这个表干什么?他说,当时我哥哥工作的时候,家里面就给他买了一块这样的表,让我羡慕得不行了,现在我哥哥离开我好几年了,看到这块表就想我见到他一样,说到这里自己就不好说什么了,见物思人,理解他的这种心情。

 

但是也有非理性购买物品的人,例如我的老师,那个被誉为著名的“留方便面头型”的大作家,他就是一个典型的购物狂,跟他几次出去,都会在别人不注意的情况下阔绰出手,而且他买的物品跟别人不同,他这几年开始痴迷石头,到了外地首先是打听这里的石头市场和文物市场,他非理性消费的文字我写的太多了,回到小城谈起这个话题,认为我写得很对,可是一旦跟他出去就有不是那么一回事情了。

 

那些日子跟他去了南方一个城市,他发现了那里的某些物件特别的便宜,所以调动其他的积极性,为了防备他的冲动,跟他说,我可不借给你钱,他笑的告诉我,现在根本不用带现金,微信支付非常的方便,你放心我绝对的不管你借钱,花钱方便。

 

后来他跟以往的表现一样买起东西刹不住车了,临上火车的时候,我掂量了一下他的那个旅行带,估计最少要有七八十斤重,这还不包括他自己带着的两个包,问他买这些东西回去能卖吗?他笑着跟我说,鬼使神差,就觉得便宜就买了,这可是一个在家勤俭节约的模范,外出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很像是大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