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零六)
(2019-06-03 07:21:05)
标签:
杂谈 |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他们的世界并不是你的世界,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这种相似假如从感受的层面上去看绝然不同,个性差别非常之大,无论你曾经认为多了解这个人,那只是你从外表上去了解,你没有从心里面去深入地分析,他表现给你的可能是他有意识做给你的,而真实的东西需要在他不设防的大前提下去观察,很可能通过对某一件他认为与你无关的事情上你可以发现不一样的他,对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有人会问,那么作家写的他自己的那些文字不正是他内心的一种表述,一点不假,作家的文字也是他内心想到的一些东西,但不是他的全部,只是表现出他认为可以让读者接受的那部分,还有更多的事情他不想跟别人去诉说,他认为那是他自己的内心秘密,就像中国古语说的那样“话到嘴边留半句,未可全抛一片心”。
到真正了解我们的这个社会以后才知道,这种保守的做法是一种自我保护,而且社会也不允许你如此的直白,你不加思考的把内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很可能招惹是非,让那些心胸狭窄的人心生怨恨,你的直白可能伤害了一些人,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等于伤害了自己,所以大家都学会了展示自己被社会认同的那部分,学会迎合,学会忍耐,学会了圆滑,最根本的学会了虚伪,说言不由衷的话,干着自己不情愿去干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学会带着假面具做事做人。
也有人说这种圆滑实属无奈,人性中就表现出这种圆滑的认同,这是遵循共性的一种需要,你不然怎样,性格使然去面对现实,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有性格的见到太多了,有那么一个跟我不错的朋友,就是这样一个性格直爽的人,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建立在自己的感觉上,他高兴的时候给你感觉这个人特别的阳光,然而那句话说的不好,他不愿意听了,立刻就翻下脸来,在生气起身就走,让你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仔细想一下就是没有照顾到他的想法。
说实话,那些年他对我还真的做的相当宽容,也许只有我轻描淡写的说他几句他可以忍受,要是换成别人,无论对方有多大的影响力,对他而言等于零,说得好他坐在那里听,而且也会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当别人反驳他的观点,他立刻就开始表现出那种气急败坏,在相互间的辩论中,经常性的出现起身就走的事情,时间长了大家都了解没有人在意了。
有性格又能怎样,吃亏的还是自己,你认为自己的观点对,就要去跟别人进行辨别,用你的道理去说服他们,自己的积淀不够,无法去说动别人,引火烧身,到头来难过的还是自己,跟他多少次的讲这样的道理,性格的原因他根本就听不进去,倒是他有自己的想法,现在看生活在自己的想法中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最起码他自己有一种充实的感觉。
后来大家明白过来,这位固守己见的兄弟,是心胸狭隘造成的,还有人说这是虚伪害了他,这种不包容使得他经常面对自己的郁郁寡欢,但是他内心里还是需要有人来进行交流,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竟是释放的过程,后来我就成为了他的忠实倾听者,特别是知道他患病了以后,就更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倒是自己的虚荣拯救了他,到最后他永远的离开我们,我赚了一个好人。
有性格有什么用处,最终的现实也是他未曾预料到的,我在猜想假如他知道性格的最终结果会是这样他一定会做出改变,因为他不是没有宽容的心,而是看面对那一个人,在他的家里面面对父母他为什么不去那样的去使性子,他知道亲近和疏远,虽然跟他父亲一直是水火不相容的状态,但是,他父亲的决定他依然还是遵循。
我见到过他的两个女朋友,最初谈恋爱的初期,感觉他表现得可圈可点,那种男人的风范一点不次于其他的男人,可是相互间的关系一旦走得更近一点问题就出现了,那种包容就不复存在了,用他的女朋友的话说,莫名其妙的就火了,感觉所有说的话没有过分的地方,就这样总是以完美开局,以一地鸡毛结束,自己为此帮他做了多少工作,用他女朋友的话说,换成你早就结婚有孩子了。
后来我翻过他的一本读书笔记,你能感觉到他的细致,他内心非常丰富,他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只有这样他才感觉到没有人跟他作对,他想跟人分享自己的获得感,可是他的这种获得敢与一些人有着不一样看法,这是他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他又无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最接近作者的本意。
他忘记了一点,对一本书也好,对一个人也罢,每一个人站的观察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果或许差距很大,虽然也有相近的地方,但是不同视角下产生的感觉是有巨大差异的,想弥合这样的差异几乎是不可能,其实他们都在诉说着同一件事情,不过是是从不同角度去谈而已,根本的基调就是拿一个东西。
到了现在你突然的发现有个性的人并不是少数,艺术家、作家还有一些都是有个性的群体,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认为自己知晓的世界才是最真实的展现,他们各自为政,在表边的手法上展现的非常明显,官员在做事的方式上更是老谋深算,用我的话说一盘散沙,别看时不时的聚在一起,内心里面还是个像个的事情,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客情。
有人会问,你总是在说别人,你怎么不说一下你自己,实话实说,我也免不了俗,同样圆滑的活着,把自己真实的性格隐藏在内心里的隐秘之处,知道现在的社会根本没有你使性格的地方,现在感觉不是你出击的时候,你也没有资格,就躲在人群的后面观察这个变化无常的社会,自己太渺小了,像飘在空中的浮尘,随着空气对流将你刮到什么地方你根本就不知道。
还好现在落在了这里,落在了自己才知道的地方,你怎么能去使性子,别人打个喷嚏你就被吹走了,所以老老实实的当观众,即便知道每一个人的内心里面都住着一头巨兽,看管不好让牠苏醒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自己只能小心翼翼做事,害怕唤醒百害而无一利的魔鬼。
很早前就喜欢老子的那句话,“致虚极,守静笃,万物顿做,吾以观复。”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大境界,自己根本就达不到,但是,用平常心面对复杂的生活,克制欲望,反省自己,安贫乐道,也是一种处世态度。不管别人怎么去说,一个大前提自己高兴足以,别人怎样去说那是他们的事情,咱的小志向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