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一百五十九)
(2018-07-06 07:53: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儿时在京城大院的时候,也正值上个世纪那场“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期,波及到大院很多同学的家长,很多家长被送到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家里面就剩下孩子们,有阿姨的还好说,例如我们家,父亲去五七干校“学习”,老母亲在厂里上班,离家太远,每周回来一次,平时住在工厂好姊妹的家里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由阿姨负责,这方面的文字我写的太多了,就不在这里赘述。
一句话,虽然家里面有阿姨照料,但是也跟野孩子差不多,除去一天三顿饭,再就是晚上回家睡觉,大多数时间是跟大院居住的左右两边几个门洞的小伙伴玩,那时候又赶上了停课闹革命,你想不玩都难,那时候自己感觉是最幸福的时候,每天跟着比我们大的同学后面,无论是做游戏,还是到大院边界线上“找事”,一天感觉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特别是夏天玩的地方多,感觉时间也过得快。
每天吃完早饭,自己准会第一个跑到门洞外面的台阶上等候小伙伴们出现,其实,家里面照顾你的阿姨特希望孩子们尽量不要呆在家里面,这样可以让她得以休息,每天面对像我这样不让人放心的孩子,从心里面就烦,特别是看到刚刚换上的衣服和裤子,没半天就呈现出脏兮兮的样子,那火不打一处来,自己经常被责骂,久而久之也就没了感觉,只有到周末的下午,知道家长要回来了,才多少收敛一点。
那时候哥哥的一个同学,也是老父亲战友的孩子,跟哥哥关系不是一般的好,老父亲被“请去”五七干校接受改造,家里面跟我们家很相似,除去阿姨照看,老母亲也是一周回来一次,哥哥经常晚上住在他们家里面,说是一起学习,现在知道那不过是借口,那时候哪有学习的大环境,不过是他们相互之间能谈得来而已,相互做伴而已。
有时候哥哥去他的好朋友那里,一去就是几天,家里面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特别的自由舒服,因为面对阿姨管你,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哥哥在家,你不听阿姨的,阿姨可以动用哥哥帮助他教育我,毕竟他高我两个年级,自己从心里面惧怕哥哥的严厉,看到哥哥不在,有一种占山为王的感觉。
不过到了晚上,真的要睡觉的时候,屋里面只有自己一个人,还真的有些害怕,特别是晚上小朋友聚在一起讲故事,讲到鬼的故事,听完之后回家,自己一定会吓的钻到被窝里面,而且屋子里的电灯不敢关掉,自己在恐惧中逐渐的睡过去,阿姨晚上起来方便把电灯给关上,害怕的时候在想哥哥在家就好了,可以给自己壮胆,而且鬼真的进来以后,肯定先去找肉多的,个头大的人去吃。
在小学的记忆中,只有哥哥经常借宿同学家里面,而我没有这样的经历,即使有一次哥哥的那个同学跟我说,你愿意的话也可以住在我们家,有地方睡觉,当时答应了住在那里,可是到了旁晚,吃完晚饭以后,自己就有点后悔,不想住在那里,自己跟哥哥说了想法,正合他得意,让我一个人回去了,不过在他家吃的晚饭印象深刻,觉得做的特别好吃,到现在还记得是炒茄子,无非油放的有点多。
从京城来到小城以后,自己把哥哥曾经借住在别人那里的习惯学会了,现在想想这种习惯也不是跟哥哥学的,是母亲首先做了表率,年轻时候就住在自己的好姊妹家里面,包括到现在老母亲的这个好姊妹已经去世多年,他的女儿与老母亲还有往来,用她好姊妹女儿的话说,母亲不在,你就是我的母亲。
到了小城时间不长哥哥就当“小兵”走了,那时候妹妹小,阿姨带着,自己应该说非常的有玩的空间,几乎也没有人管你,但是居住的这个院子一共不到十户人家,年龄差不多的有三五个人,也就是这些人称为乐玩伴,严格按照大人的要求,只准在院子里玩,不允许到院子外面,好像那一道墙就是两个社会。
老母亲性格中的很多东西遗传给了我,例如年轻时候喜欢与人交往,在京城老母亲有了她的最好的闺蜜,到了小城进了工厂不久,又结识了一个类似京城的那样一个朋友,两家人走动的很频繁,感觉那个人跟老母亲长得差不多,不仔细看就以为是姐俩,记得很清楚每次到家里面来都喊她张姨,喜欢她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她每次来我们家都回买点水果,那是自己心里面的最爱,知道拿来的水果,老母亲一定会洗一些端上来让大家吃,自己可以解馋。
后来,跟着老母亲去张阿姨家回访过几次,她家就住在小城每年举办的糖球会附近,张姨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儿子年龄跟我差不多,应该小一两岁,那时候自己还操着一口流利的京腔,把他的儿子震得不行,拉着我到他们院子里跟他的小伙伴说话,告诉他们这是北京来的,接下来很多小朋友就会问你京城的一些事情,例如,天安门去过没有,见没见过毛爷爷,自己那时候自己发现吹牛的本事不用学,随口就来,编得有声有色。
正因为自己胡编乱说,把他们那里的小伙伴听得入神,羡慕我不得了,在那里自己找到了一种满足,他们不知道这些讲述中更多是发挥自己想象力编出来的,在京城自己狗屁不是,甚至成为了老师最头疼的学生之一,到小城虽然洗白了很多,但是学习成绩说明了曾经的自己。
即便这样张姨家的儿子,把我当成了撑门面的人,希望我能够住在他家,而且把这样的想法告诉了他的家人,张姨当然高兴让我住在那里,现在知道比张姨更高兴的是他的儿子,因为每次我住在他们家里面,当我要回家的时候,他的小儿子都会承担护送的职责,不仅可以得到交通补贴,在夏天还有降温的冰棍钱,后来知道这种护送,并不是为了送我,是可以到市里转转,那时候住在四方也好,住在台东也好,逛市里就是指着中山路,而从他们家出来乘坐的一路公交车的这边终点站,就在中上路的边上。
自己愿意住在他们家的原因不怕别人笑话,也是为了吃一顿好饭,而且到了晚上或下午还有水果,这是我们儿时最想得到的一种生活,后来知道张姨家的儿子希望我经常去住,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平时吃不到的东西,似乎有人来了以后可以吃到,我成为了“福星”,自然就希望我能常去。
不过这样的美好时光没有多长时间就嘎然而止了,问题并不处在我身上,而是张姨的儿子假借去找我,其实他自己到那里去玩也不知道,老母亲回到家里面问我,说张姨的孩子找你干什么?我很诧异,说他没找我,这些日子一直跟院子里的先伙伴一起玩,老母亲听了以后不言声,再往后自己一直盼着张姨到家里面来,发现很长时间不见张姨了,后来知道张姨为孩子不争气,撒谎骗家人感到丢人,也就不再往我们家跑了,好像是跟我学坏了,从那以后吃好好玩的日子就此断了,现在知道那小伙伴不是省油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