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一百五十七)

(2018-07-04 08:11: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都说要想让朋友高兴那就请客,现在看起来也并非如此,生活条件好了,对请客的事情就显得无关紧要了,就像我家掌柜的说的那样,在家吃的更舒服,到外面去吃,搞不好就成为了地沟油和添加剂的受害者,我身体的各种病症,她一概归罪于我在外面孙吃海喝造成的结果,所以对我应酬更多的现实不屑一顾,认为是慢性自杀。

 

前两天同学商量着一起坐坐,自己想一定是一呼百应,在微信圈里面发了一个通知,没想到报名的人寥寥无几,明显感觉到更多人对聚餐的方式失去了兴趣,自己反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是我做的不好,还是其中个别的人让部分人不喜欢,还是有些同学感觉无功不受禄,反正是更多同学对这样的活动失去了兴趣。

 

至于报名的人多少倒也无所谓,到这个年龄绝对不会去求谁,本身就是一个自愿的活动,即便就是两个人又何妨,边吃边聊也有想要的那种氛围,知道不是四十年前的那个岁月,肚子里根本没有打底的东西,听说有好吃的东西,那就像小过年,知道那个同学请客没叫他,那一定是非常的生气,认为这是对同学情谊最大的背叛,后来想想不就是一口饭的事情,而那时候就馋到了那份上。

 

上中学的年代,运动会也是检验一个同学家里面经济条件好坏的标准,每年的春秋两季的学校运动会,同学们都要带一顿午饭,绝大多数的同学背着书包,书包里一定是放着一个铝制饭盒,再就是一个水壶,饭盒里面装着中午饭,而有的家里面拿不出中午饭的同学,只好中午自己徒步回家,吃完饭再走回到运动场。

 

在我的记忆中,自己饭盒里经常是带着一半馒头,再就是一块咸菜,而那时候家里面的经济情况要比更多的同学还要好点,自己带饭也无非如此,假如家里面大人心情好,会在前一天晚上给你烙一张葱油饼,不瞒你说,那张葱油饼的香味,隔着饭盒,隔着书包都能闻到,中午打开饭盒的时候,你放心一定会招来不少同学的目光,一定是他们闻到了葱油饼的香味。

 

当初那有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这样好的物质条件,不瞒你说,那张油饼对那些馋疯了的同学是致命的诱惑,他会不顾一切地管你要一点尝尝,心里面在不愿意,也要碍于面子,到后来自己知道真正有了好吃的食品一定会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独吞,后来知道自私一半出自本性,另一半是后天培养的结果,看到大家都藏着掖着,便知道是害怕别人占有,就像小时候吃冰棍一样,知道一会小朋友就来,害怕来了以后不让他咬一口显得很自私,赶紧三口并两口吃掉,结果扎的肚子疼。

 

我曾经写过,到了初中二年级以后,开始长身体,胃口也大得很,总感觉吃不饱,计划经济年代不允许你敞开肚子吃,量体裁衣,吃不饱也没办法,假如家里面有蔬菜等替代品充饥也行,更多时候什么也没有,所以那时候特别的想念冬天,因为到了深秋之后,辖区的粮店某一天通知第二天早晨可以去买地瓜,这是每家每户弥补粮食不足的办法之一,而且是主要办法,自己期盼的程度不比那些孩子更多的家庭,自己知道地瓜在自己家里面除去我百吃不厌,剩下的人都不感冒,所以只有家里面有地瓜的时候,才是自己吃饱饭的时候,地瓜不会锁在饭橱里面,待遇跟冬季蔬菜差不多。

 

肚子里缺油水不是我自己,整个院子里面的小朋友都差不多,相比而言我们家不算做是最困难的,所以小伙伴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会想出很多办法,变成填饱肚子的活动,我曾经写过,在院子里的墙角上挖出一个类似灶台的台阶,让小朋友分头去找柴火,其实就是让大家回家拿柴火,不知道那个小伙伴找来一个空的铁皮罐头筒,接上水放在火上烧,桶里的水很快就烧开了,用树棍当筷子夹起来,去浇蚂蚁窝。

 

后来大一点的同学说,咱们试验一下用这种方式做饭如何?派给我的任务是回家偷几把大米,因为小伙伴都知道老父亲是南方人,离不开大米,无论是部队发的,还是粮店里面供应的,都要留个老父亲吃,老父亲是这个家庭重点保护对象。

 

接到命令,跑回到家里面装做找东西,最后找到储藏室,家里面的阿姨跟着你盯着看,就害怕你干偷鸡摸狗的营生,自己爬到储物间的橱底下,让阿姨帮我拿一个手电筒来,说好像就在里面,阿姨信以为真,去拿手电筒,自己赶紧跑到装大米的袋子里,抓了几把米放到口袋里面,等阿姨拿着手电,自己照了一下,装做是看错了,起身跑到院子外面,躲在墙后边,把偷出来的大米放到铁皮罐头筒里面。

 

洗米和烧煮的工作不用我动手,在一旁等着品尝胜利成果,就像我写的那样,看到铁桶里的水开始没了,闻到了一股子飘香的糊味,知道已经大功告成了,不知道是那个小朋友从家里面拿出来的勺子,递给最大的“头”,他有试尝的优先权,接下来分别去尝,觉得那才是味道鲜美,后来发展到在烧煮的时候在米饭里面加上酱油和猪大油,出来的味道那才是一个飘香诱人,后来知道这就是江南的一种饮食做法——酱油米饭,也是劳动百姓和出大力气人吃的食品,物美价廉,省得吃菜。

 

到了高中快毕业的时候,小型的聚会在死党们中间举行,从家里面假借怎样的理由要出来的三五毛钱,到商店买回来一个罐头,或者是从家里面饭橱里面顺出来的炒菜,再就是到周边邻居家地里面种的蔬菜窃为己有,最多四个菜就觉得非常丰盛了,我更多的是从老父亲放烟的橱子里顺一盒好烟分给大家,摆在桌子上的那点菜根本不好意思动筷子,都是小心翼翼,现在知道那几个菜不够一个人吃的,不过是大家需要这样一个氛围。

 

记得很清楚,真正敢大快朵颐那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同学们都有了家庭,有的同学所在的单位效益和福利特好,觉得可以表示一下的时候,把不错的死党叫到他们家里面,犒劳那些还没有解决温饱的同学,大家吃的像贪吃的小鸡把胃给撑歪了,一顿美食同学可以津津乐道很长时间。

 

二十多年过去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呈现出营养过剩的迹象,对聚众吃喝不感兴趣也可以理解,不过喜欢凑热闹的我,对所有同学的召集并没有当作给胃过年,而是觉得大家一起走到现在真不容易,用那句不好听的话说,见一面,少一面,为什么不去珍惜,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精神上的一种愉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