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一百四十八)

(2018-06-21 07:45: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我不知道现在年轻人的劳动技能怎样,反正是自己年轻时候学的那点技能基本上全都忘了,那时候一个年轻人能干点事情,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很多人会夸奖你多才多艺。记得很清楚工作以后,时不时跑到台东那里的大街小巷,去买一些处理的工具,从钢锉,到小的老虎钳,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维修物品,自己认为花钱不多,将来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我曾经写过,在我单身宿舍的床下,有两个箱子,一个带着锁,放我的衣服和重要物资,另一个是部队上放炮弹的铁皮箱子,箱子的一半放着我的鞋子,另一半就是我的那些工具,到了周末下午,自己就会把铁箱子拉出来,找出整自行车轮毂的工具,根据子形成轮子转动的情况,找一个坐标点,看偏轮毂偏得怎样,之后用辐条扳手紧一下辐条校正轮毂偏差。之后就是給大飞轮上油,那时候无论是大黄油还是机油自己都有,一句话,对累了一个星期的自行车进行保养,确保下一周能够正常使用。

 

很多同事看到我有这么多的修车工具,都过来借,一度自己在想自己退休以后,开一个维修自行车的小摊,这些工具能够满足要求,很遗憾的是,自行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变化,现在大多是变速自行车,自行车的部件的结构不一样了,要求维修技术搞了,自己也就开始撒气了,加上成为了倒插门的女婿,掌柜的不希望带着那些工具进门,感觉找了一个修自行车的回家,那些工具放在单身宿舍里面,后来被谁拿去也不知道了,就这样修自行车的想法被永久搁置。

 

当初参加工作以后,自己还想另一个事情,那就是学木匠和学管道维修,隐隐觉得那是一个很有潜在市场的事情,后来自己经常去木匠房里面转悠,看老师傅做东西,当初院里面派去一个支边回来的年轻人学徒,发现那个人不太愿意干这件事情,自己还想咱们换一下就好了,在木匠房干活,学技术不说,最起码家里面烧的木柴不愁了,看到满屋子的木花,都觉得特亲切。

 

为了找木匠的感觉,自己也买了两个“木推把”,一个是中粗,一个是净推把,周末休息的时候,到外面找点木板,找一个长板凳,在一头点上一个钉子,把捡来的木板放上,学者老师傅的样子给木板抛光,后来发现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容易,那绝对是一个技术活,除去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关键问题胳膊要有劲,不然的话推不动。凿子、扁铲咱都有,发现咱做出来的东西没法看,更害怕别人笑话,一看不行就给毁掉了。

 

后来知道木匠师傅的那些手艺绝非是一日之功,特别是他们还要维修腐烂的那些旧窗框和旧家具,没有三把两把刷子,是干不了的,要求技术很高,特别是一些老办公家具,想要修的跟以前一样,没一点技术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这些活根本就难不倒木匠师傅,记得很清楚那个师傅姓金,大多熟人都喊他金大叔,只有科室领导喊他老金,老金也是一个拗种,用领导的话说,是一个顺毛驴,只要哄着他,没有完成不了的事情。

 

特别是临近冬天,大楼里面要检查维修被风刮坏的玻璃窗上的玻璃,让他提出采购意见,到底买多少,几毫米厚的玻璃,一般窗户都是三毫米的,遇到特殊的窗子会有五毫米的玻璃,他顺着大楼走一圈,便一口咬定买多少,领导问他,买一次不容易,你计算不够,不足的部分你自己去拉,要知道那时候拉玻璃是一件挺费事的事情,并不是没有车,而是没有后勤的人帮助抬,每年进玻璃就一次,领导的意图很明确一次性美买好,就不用再去买了,老金头那肯定的样子,没有人跟他去再争辩。

 

玻璃拉回来放到他的工作室里面,感觉他也显得很严肃,玻璃一旦搬进了他的工作室,好像这些玻璃就属于他的了,让我最佩服的就是他的割玻璃的技术,他自己说,他自己有一把刀头是纯天然的钻石的玻璃刀,在他的手下,玻璃刀发出的声响并不大,好像割的程度不够似的,但是,他很坚决的说,没问题,之后看到他用玻璃刀在所割的玻璃后面一敲,之后用手轻轻一掰,一块完好无损的玻璃就割出来,最关键是到窗框上去检验裁的大小,你绝对放心不会差分毫,这就是技术娴熟。

 

看到他的这个手艺,自己也想学,等到开工资的时候,拿出一部分款项,去了东镇的卖二手货的五金店,淘了一个二手的玻璃刀,在那里试用了一下感觉还不错,便回到单位利用假期,找一些个头稍大的碎玻璃练习,发现看金师傅做这些事情很轻松,轮到自己感觉并不容易,要确保一刀完整无损的划到底,就是一件特难的事情,假如刀痕不整齐,一定在掰玻璃时出现毛边,那就是大忌,很有可能这块玻璃就作废了。

 

最让我瞠目结舌的是,金师傅还有一个绝活,就是在玻璃上割圆孔,要知道那时候单位在外边还散落着一些疗养别墅,护士或大夫值班室没有供暖设备,用煤炉子取暖,烟筒只能从窗子伸出去,这样就需要个圆形的洞口,这个技术那时候只有金师傅掌握,感觉他也不是特别的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嘴里连说带骂,但是还要去做,站在一旁看着他,一点点的捣鼓,最终还是把一扇玻璃给割出一个圆洞,觉得很神奇,自己曾经也想试验一下,结果我下刀的水平太差,根本敲不下来。

 

要知道为了能让金师傅教我两下,把自己买的那把玻璃刀子无偿的让他使用,而且他需要我帮着搬搬抬抬,自己都二话不说去做,即便这样金师傅业没有正规的教我,他说,你还是努力表现,当一个领导多好,干我们这一行有什么好的,天天出大力,现在知道他说的都是真话,那时候觉得金老头有点拿架子,害怕偷了他的技术顶了他的行,其实,现在看看根本不可能,那技术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把戏,是他若干年积累下来的经验。

 

现在我依然使用的写字台,就是经他的手做出来的,到现在也没有变形,这与他的严格按照程序走不无关系,记得很清楚当初领导找他,要个职工谋福利,让他参加到其中去,像听取他的意见,他跟领导说,木板要放到高温水里面蒸煮,之后一定要晒干才能制作,这样成本就高了,不这样他就不参加,他说,你不按规程来,做出的写字台用不了两年都变形了,对不住职工,人家要骂我,我是技术负责人,最好单位领导听他的要求,把这些木板裁到一定的规格,放到大池子里去蒸煮,之后晾晒了很长时间,才去制作,就像他说的那样的效果,多少年过去了,一点不变形,也没有松动,我想工匠精神就是如此吧。

 

听说这位金师傅前两年已经去世了,我已经离开第一个单位多年,等知道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哎,现在的人,对老职工一点感情没有,咱也不知道他过世,作为老同事无论怎样去送他最后一程,连这点想法都没法实现,想一下单位领导说实话有点不近人情,毕竟是一个对单位有过贡献的老人,哎,此一时,彼一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