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一百二十七)

(2018-05-19 07:24:11)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上一篇不知哪个字眼不对有些人的法眼,早早在后台就圈定了发不出去的指令,区区草民实在无奈。上一篇写了在自己现在书房的位置上,从金口一路西边路口开始自己曾有过的记忆,写了初中班的三位同学,现在看来那不过是众多同学中的个别,感觉从初中到高中很多同学都住在这里,金口一路粮店那路对面,就是高中同学“万人迷”家,记得很清楚,临毕业的那年春节,跟着部分青春发育期已经成熟的男同学拜访了她家,身为老革命的“万人迷”的父亲,很热情的接见了我们,要知道那时候像“万人迷”父亲那一个级别的领导根本就不会出来见他不熟悉的人,跟着他女儿沾光。

 

他父亲显得很和蔼,也很知趣的给女儿单独与同学聊天的机会,用某些同学的话说,感觉没怎么说够就走了,现在知道那是心里面有了想法,所以感觉还没有表达,自然感觉时间过得快,不像我那时候彪的厉害,看不出部分男同学的内心想法,坐在那里急着要走,觉得呆这么长时间有点过,因为在其他女同学家,象征性的坐坐就走,例如,在广西路靠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女同学家,沿着很陡的楼梯,几乎像是摸黑一般爬到三楼上,气还没喘平,“领队”的男同学就喊着走,后来听别的男同学告诉我,“领队”发现那个女同学的家人目光带着敌意,所以知趣的走了。如此想去,谁对我们好,就可以得寸进尺。

 

那年给我印象很深的有两家,“万人迷”家算作是一家,在那里呆了最少将近一个小时,到现在记忆中最明显的是他们家给的水果糖,那是那个年代很少能够吃到的物品,要不是为了这个让我觉得值得一来的糖果,估计要恨死那些有想法的男同学。当然,那时候到“万人迷”家虽然有个别男同学有想法,但是他们也知道不能怎样,那时候“万人迷”已经名花有主,那个阶段“万人迷”属于我们班里面文武双全的男班长,当然这些都是在高中毕业之前的笑料,我跟“同桌的你”正因为坐在前面,目睹了班长疯狂的那些日子,自然在心里面感觉“万人迷”是班长的囊中之物。

 

关于班长和“万人迷”的故事版本很多,过了四十多年以后,大家都把曾经发生的事情作为笑料谈及,我也多次的用文字写过,也同样是博得高中同学一乐,故事里添油加醋的效果同学们看了就知道,包括“万人迷”本人都笑着跟我说,没想到你的想象力如此的丰富,在学校里可没有发现你这个特点,感觉你就是个调皮打闹的坏孩子,没想到还有文字的天赋。

 

那是发生在高中二年级上半学期,在小城的国棉厂学工劳动时发生的事情,“万人迷”跟班长分到一个班组,班长每天骑着自行车带着“万人迷”去远在四方区兴隆路的工厂上下班,估计是害怕同学有谗言,他找了同样住在金口一路的另两个同学一起加入,那两个同学中女的姓黄,住的离我现在书房直线距离不到二百米,男的那个同学姓李,住在金口一路最东头的部队宿舍大院里面,根据班长要求,男李同学负责带着女同学黄,班长负责“万人迷”,用李同学后来的话说,班长很不够意思,我也想带着“万人迷”找找感觉,班长根本就不让,你想象不到班长有多大的气力,小城最陡的马路——延安一路大坡,他带着“万人迷”风驰电掣,如履平地。

 

现在知道日久生情是一个必然,当初就没有这样的概念,学工完了以后,感觉到“万人迷”激发出班长埋藏在内心里对她的那种炙热的情感,至于这种情感的真诚度,需要时间考验,但是当初确实让我们感觉有一个痴迷的过程,事情过去了四十多年,两个当事人也都见过面,至于他们相互间谈了一些无人知晓,毫无疑问,过去的事情如云飞烟散,曾经的刻骨铭心,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变得如梦如幻,变得早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这个人就是愿意胡思乱想,假如真的他们两个人走到一起,会是怎样?这个我不敢确定,就拿自己说事,由己推人总可以吧?当初发了疯的追掌柜的,感觉那劲头不必班长下的气力小,经过三四年的不懈努力,心想事成,抱得美人归,当初感觉这一生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后来发现住家过日子并非是谈恋爱时候所想到的那些事情,更何况在审美的情趣上,审美疲劳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请,谈恋爱的时候你认为掌柜的是全世界最漂亮的一个,到了若干年之后你会发现,掌柜的不过是美丽姑娘中的一个,比她漂亮,更有气质的大有人在,你需要的不是比美,而是用责任心去承担家庭义务,与最初想到的审美没有必然的关联。

 

为了这件事情我专门的问了“万人迷”,说假如你们真正的走到了一起会是怎样?她笑着说,我想象不出来,反正是当初他提出来交朋友之后,我就觉得有点过分了,毕竟还没有毕业,一切都是未知数,更何况那时候老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格,也不敢让老父亲知道在学校期间就有了男朋友,一旦知道了一定对男朋友家人也不好,这句话我听懂了,因为班长家里面也是部队军官,而“万人迷”的父亲是专门管部队军官的大领导。

 

到现在从书房看完书往回走,去坐地铁回家,必须从曾经的“万人迷”家门口经过,路经此处想起了四十几年前的傍晚,一个痴情的男青年坐在“万人迷”家的马路对面,就是为了看一眼“万人迷”的身影,而那时候已经被吓着的“万人迷”那敢在抛头露面,一场轰轰烈烈的情感大戏,渐渐拉下帷幕,随着秋天的到来,变得越来越淡,越来越冷,最后成为了不堪回首的往事。

 

我发现自己虽然开化的比较晚,但是脑子记的事情不少,在这条路上,还住着我另两个初中的同学,一个是男的与我书房一墙之隔,听说是依然居住在这里,但是我一直没见过面,估计见面也因变化太大而不认识了,这个同学在初中的时候,跟我关系不错,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后来听说在这一带他的名气很大,没敢招惹他的人,记得多年前初中同学聚会见过一面,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喝酒豪爽,那时候自己还没有酒量,所以,自己敬而远之。

 

还有一个长的挺漂亮的女同学,记忆中住的跟我们高中班我提到过的那个李同学住一个院子,没记错的话应该姓程,小鸟依人的样子,同样是部队家属的孩子,记忆中也是一个敢想敢干型的人物,上一篇我写过“洋鬼子”在时兴穿喇叭裤的时候,她也穿了一条,再就是这位程同学用部队蓝军裤改造了一条,效果也是很吸眼球,不过是很快就被责令换下来,用学校领导的话说,有伤风败俗的嫌疑。感觉学校领导不会说话,我们的数学老师就比较幽默,说,这些穿喇叭裤的同学(当初男女同学都穿)是为了小城的环卫事业做贡献,他们的裤脚像一个扫箸,专门扫马路用的。

 

路过高中期间的那个姓黄的女同学家门口的时候,没敢回头就直接的走过去了,一直在想,我们那个大个子的男同学李,在学工劳动中一直带着她,他们之间就没有发生这样的朦胧的情感,后来听说,李同学那时候憨厚,现在叫木纳,根本不是那个黄同学的菜,两个月学工劳动,风里雨里的陪伴,没得到女同学对他的好感,我都觉得有些冤,到后来得知这位女同学早在多年前因车祸不幸离世,才觉得男同学李是有福的,我路经此处不回头往前走大家就理解了,假如真的看见她站在大门口跟你打招呼,你一定会纳闷,这是真人,还是鬼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