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零二)
(2017-11-11 07:15: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家里面的大人也就是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但是我比较害怕老父亲,一脸严肃,很少能感觉到他有高兴的时候,特别是看到我玩的非常高兴的时候,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知道自己让他头痛无比的学习成绩,用老父亲的话,脑子也不笨,就是不正经学,与他哥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所以他偏向哥哥也就理所当然,哥哥是家里面的骄傲,老天爷有眼,不会总把那些好事情给一个家庭,有哥哥这样乖巧的孩子,就一定会有一个让他们操碎心的另一个孩子,有的时候老母亲也伤心的说,早知道这样要你这个孩子干什么,我怎么知道为什么要我。
院子里有很多家长让我特别的羡慕,脾气特别的好,经常带着孩子外出,而且经常能看到节假期与孩子在院子里同乐,想想家里面那一脸严肃的父亲心里面就有点想不通,为什么别人的父亲可以做到这些,自己的父亲就做不到,到了工作以后自己逐渐的理解了父亲的那一脸严肃的原因在那里,他早就让党同伐异的那些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即使如履薄冰也难免说错话,办错事的事情,没办法在风口浪尖上做事,心烦的事情大于高兴的事情,把坏心情带回家里面,要不然每次父亲回来,老母亲都让我们小心翼翼,别惹老父亲不高兴。
还好七十年代初也正是老父亲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平时里很少回家,而我们的邻居里面有几个大人用现在的话说,属于娱乐性干部,有一个特喜欢体育活动,估计曾经也是部队篮球队的队员,对篮球有特别的喜爱,过去经常能听他讲有关打篮球的事情,也经常看他穿着运动服,汗流浃背回家的样子,知道一定是在附近刚刚打完篮球回来。
这个家长为了让院子里的这些孩子也能得到锻炼,有一天用大卡车给运来了一个篮球架,成为了院子里的一件大事情,孩子们欢呼雀跃,大人们观点不一样,有说好的,也有像老父亲那样的反对者,认为这是“享乐主义”的表现,并不从锻炼身体的角度考虑,听老父亲说,要打听一下这个东西谁让装的,自己心里面非常的害怕,知道那时候老父亲手里有一定的权利,属于说话有声的时期。
老父亲这一生都属于好静的性格,所有的体育活动他都不喜欢,轮到他休息在家,就是坐在家里面喝茶看书,不仅如此,还让孩子们安静,说话和走路都要小声,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特别的困难,所以我挨训最多。记忆中唯一最大的嗜好就是去洗澡,泡在滚烫的热水池子里,感觉那才是他最喜欢的享受,之后一定是跑一壶茶,慢慢地在那里享用,想起了电影里面的土豪劣绅的嗜好。
后来知道更多的家长担心,是为孩子们一旦玩疯了耽误学习而操心,其实,这还真不是什么事情,那个篮球架子竖在那里的几年中,既没有像反对的家长想象中的那样耽误学习,学习好的孩子依然考出好的成绩,像我这样的即便不打篮球也同样考的是一塌糊涂,学习好坏与打篮球没有必然的关联。
记得很清楚,篮球架安放好以后,那个叔叔带领院子里的小伙伴一起去找大青砖和石条,用于压在篮球架子的后面,防备篮球架倾倒,之后又一起平整场地,总算有一个半场篮球场地的地方,院子里的孩子家里面除去他们家有篮球以外,别的家里面没有篮球,也就不存在整天打篮球的事情发生,基本上都是那个家长下班回家以后,吃完晚饭出来跟小朋友们一起打球,天暗下来,也就停下来。遇到暑假早晨起来也会出来打一会,到七点多钟也就散伙。
那时候自己的个头和力气都不适合打篮球,别人投篮真正意义上的是投篮,而我投篮的姿势一贯使用“端尿盆”,两手抱着篮球往外投掷,不过掌握了要领投中率也不错,唯独不太上讲究而已,自己篮球的基础知识也就是那时候学会的,对自己身体发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唯独就是老父亲在家里面,自己不敢去那里“凑热闹”,所以自己希望老父亲的工作越忙越好,其实,自己的表现老父亲不用去看就知道,每次回家看到我脚上穿的军用胶鞋就知道了,汗渍在鞋面上暴露无疑。
我们楼上的那个小伙伴在叔叔的培训下进步很快,居然到最后被学校吸收到校队里面,除去掌握排球的娴熟技术,篮球又成为了他的特长之一,不仅如此院子里的年龄相仿的小伙伴都是受益者,最起码多了一个有意的锻炼身体的方法,那个家长由于懂技术,也比较认真,所以把院子里的孩子组织起来,分成两个队,进行对抗比赛,一时间孩子们还真的变得很团结,睡懒觉的也少了。
记得有一次邻居家来了一个亲戚,是一个当初感觉挺别漂亮的小姑娘,也特别喜欢打篮球,看到我们在那里玩,毫不怯场的就过来要求跟我们玩,有那么一个漂亮的姑娘加入,小伙伴们像打了鸡血,表现得都特别的优秀,都争着抢球传给那个漂亮的姑娘,自己居然也会投篮了,用叔叔的话说,这是大家打得最优秀的一次。
第二天跟这个漂亮的小姑娘说好在一起打球玩,结果第二天小姑年累得爬不起来,这些小伙伴似乎也撒了气,集中不了精力,也没了章法,让“教练叔叔”把我们好一个臭批,叔叔看出我们的心思,对于青春懵懂时期的孩子来说,教练知道怎样的有的放矢的治病,进行投篮比赛,没投中的人站在篮球架下面,让赢球的人在投球的时候通过篮板的反射击打这些人当中的某一位,这个方法很奏效,大家只好集中精力在那里投篮,漂亮小姑娘的事情自然就忘记了。
后来知道这跟部队上训练战士一样,青春时期的战士同样也有他的发泄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部队上组织他们长跑,玩单双杠,打篮球,用消耗体力的方式消耗他们的精力充沛,筋疲力尽的那些小战士哪还有精力考虑生理上的那些需求,后来自己慢慢地悟出了这些道理,感觉到姜还是老的辣,不动声色的把我们翘的小尾巴给打了回去。
篮球架不仅仅可以打篮球,还可以当单杠用,没有篮球的时候,小朋友就在那里拔单杠,正好与学校里考试的体育项目相吻合,这样回家以后可以直接锻炼,所以考试期间就不怕没地方去练习了,院子里的小伙伴在考“引身上起”的体育项目时全都及格,就像我这样骨瘦如柴的人还能做二三十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