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九百六十一)
(2017-08-10 07:39: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刚下来的时候,自己拖着带轮子的旅行包,一包包的把放在家里面的书拉到自己租借的书房,在把这一个月想看的书籍拉回来,乐此不疲,觉得生活得很充实,掌柜的说我折腾,不管那一套,我行我素,以自己内心高兴为原则。
不知不觉三年了,发现自己的体力已经大不如从前,来回搬弄书的劲头好像没有了,想到那本书就去书房找,更多的时间就翻阅手头上的这些书籍,知道三年五年是看不完的,大批量的去调换书籍的想法也没有了,居然有的时候一个月也不去书房一趟,觉得呆在家里就挺好,去年冬天书房没有集中供热,更感觉在家里面比在那里有感觉,那里有一股阴森森的感觉。
知道这就是衰老的表现,人老先老腿,不愿意动弹就是衰老的表现,自己心里面很清楚这些事情,可是也不想去改变这种衰老的现实,觉得不影响我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特别是不影响自己阅读,只不过是动腿的时候少了而已。
我不知道是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年轻时候跑动多的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就变得不愿意跑动了,自己身边好几个曾经特别感觉不错的朋友,当初几乎每天都来回走动,不是到你家聊天,就是到我家聊天,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感觉那时候劲头十足,而且一旦聊起来就是通宵达旦,好像有一辈子说不完的话。
自己年轻时候也是这样,就不想在家呆着,最初觉得抱的美人归,天天享受幸福生活,后来知道那是一厢情愿,审美疲劳很快就觉不出自己最初想到的那些事情,更何况自己也没有那种超强的精力和体力,发现除去性爱还有与性爱感觉相似的更多的事情,例如到朋友家东扯葫芦西扯瓢,觉得挺有意思,每天下班以后回家吃完晚饭,假借着种种理由骑车子就外出了,掌柜的也不好说什么,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早点回来,最初感觉这句话很温暖,后来听久了,觉得这句话的意味深长,你怎么去理解都行,后来知道这句话里面更多的内涵是怨言。
咱也属于一个不自觉的人,其实,完全可以在自己家里面看书学习,心情浮躁,不愿意呆在家里面,有时候跑到朋友那里,朋友直言不讳的说,你找了那么一个漂亮媳妇,不在家好好看着她,到处跑什么,身在福中不知福,靠,那时候装成一个文学青年的样子,告诉他们爱情和学习都重要,现阶段学习比谈情说爱更重要。
像我这样的朋友真不少,有一个曾经在夜校里面关系非常好的一个朋友,几乎每天放学以后,都会一起散步到海边,站在那里大家一起聊一些文学上的事情,我这个人不太愿意说话,主要听他们两个人不同观点的争论,到最后自己感觉与谁的观点相近,就把赞同票投给谁,保持自己的中立。
这个朋友论年龄在我们三个人当中最小,谁知道这小子什么时候在夜校里勾搭上一个漂亮的姑娘,从认识那个姑娘起,他就消失了一阵子,我们还为他的离开感到遗憾,估计爱情的火焰把他们两个人都烧在一起了,这个朋友感觉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便召集我们放学后到他家里面,他的女朋友俨然像是一个家庭主妇一样招待我们,由于学的是同一个课程,有时候也参加我们的讨论,能感觉出这个朋友的那种幸福的感觉。
后来用中国俗语说的那样,水到渠成,谈婚论嫁,我们还参加了他的婚礼,至于送的什么物品记不清楚了,反正用现在的观点一定是拿不出手的物品,那时候确实经济方面感觉捉襟见肘,所以也不敢大方的去送礼,参加完朋友的婚礼,与另一个朋友说,这小子真有福气,飞来一个大美女,论条件和摸样都不差,下一步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福气。
这个结婚的朋友跟我一样,婚后不久就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且在外面一聊就是大半夜,我们还怕他回去晚,他对象以为是我们造成的,所以到了九点半钟就催他赶紧走,没想到他坚决不走,现在知道是那股热乎劲过去了,特别是他对象怀孕以后,感觉就更不想回家了,后来听说为此两口子战争不断,就为了丈夫回家晚,不照顾媳妇。
结果是越打仗他就越感觉在家里面没意思,就希望在外面躲清闲,而且发现谈话的热情很高,似乎把在家里面受的怨气用这样的方式发泄出来,这样的结果最终会是怎样很明显,孩子终于生出来了,一个大胖小子,家里面的老人欢天喜地,终于有了传宗接代的人了,儿媳妇把孩子交给了老人,产假之后边上班了。
这个朋友什么时候跟他媳妇分手的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发现朋友的表情越来越忧郁,时常在那里发呆,看书的速度与谈话的激情有了很大的改变,这让我们感觉纳闷,最后还是他自己说了婚姻变故的事情,让我们吃惊不小,那个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闪婚现象那么普遍,那时候离婚是一件大事情。
这件事情对我触动不小,举一反三,想到了自己的表现,知道自己这样的长期在外面聊天同样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就像俗话说的那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那一阵子在家里面呆了一段时间,自己觉得寂寞便让朋友到家里面来,我的一个朋友能说会道,得到岳父家里面的老人认同,认为这是一个很有素质的青年,长的也一表人才,很快他的人缘已经超过了我。
不过这位能说会道的年轻人,在自己的婚姻道路上同样走的那才是一个坎坷,给我的感觉他到最后已经开始破罐子破摔了,后来知道这种问题的出现就是自己感觉太好了,总以为自己要比对方各项条件都好,特别是他的口才,绝对的能让年轻女同志听得痴迷,但是,一旦回到现实,他就没了办法,用现在的话说,在感天动地的爱情,总归要回到谈婚论嫁的时候,而他的家境却很难让他自圆其说,对方看到这些的情况,便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婚姻是精神的,但更是物质的。
现在这些曾经天天泡在一起的人已经多年不见了,是不是已经见够了不得而知,反正算下来有将近十年没有音信了,不见也不想,更没有去寻找的意思,觉得让彼此生活在心灵和脑海里比回到现实更有意思,真的哪天见了面,问为什么不在想着聚在一起,有人说,就没有想到这些,那会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掌柜的说的更直接,你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都是一些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