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八百八十八)

(2017-05-04 07:35: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这些年与文化人一起喝酒的事不算少,家里面掌柜的听了都说晕,每次跟掌柜的请假,她都会问干什么,告诉她与文化人一起,她也总会说,你们这些文化人就没点正事干吗,天天凑一块喝得一塌糊涂,胡说八道,有什么意思?告诉她,不喝到这种状况,就无法尽兴,很多的题材正是在这种胡侃乱编中找到灵感,知道掌柜的永远也不相信这些,我相信这些真的很多灵感都在交谈中寻找。

 

喝酒的事也是性格使然,圈子里那么多的朋友,各具特色,很少有几个人特别的有定力,都属于自我陶醉型,几乎每一个人都留下过激情洋溢的时刻,自己一直在想很可能大家期盼着这种释放,虽然是酒精催化下的这种激情释放,但多多少少也能够感觉出这种借酒的释放也是一种自我拯救,把压抑在内心的东西释放出来。

 

喝酒理智型要算我本家弟弟,一贯低调的他,从不张扬,即使他有张扬的资格和权力,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不是他的做事方法,要说他有没有酒量,真的不好说,自认为他遗传下来的不仅仅是才分也包括酒量,因为,他的兄弟就是一个酒量很好的人,多少次跟他兄弟一起,知道我跟他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感觉他就从来没有醉过,当然也是一个著名的艺术家、大学教授。

 

我的这个本家兄弟每次一起喝酒,他总会在一杯红酒之后,放慢自己的喝酒步伐,精心的听在座的各位说一些好玩的事情,我跟他一起喝酒也有二十年了,唯一看到他喝到兴奋状态也只有那一次,自己挺身而出,把他拉回了家,那是自己第一次看到兄弟进入状况,接下来的更多时间里,无论是谁请他,都会表现出超常的理智。

 

与本家弟弟一比,我就成为了“麻绳绑豆腐——没法提”,这一年中自己清醒的时候很少,更多的时候自己把自己打到,不用别人去劝,被冠以“实在”的名义下,绝对会做到“自我加压”,按规矩办事,绝不会偷奸耍滑,绝对是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不仅如此,还会替请客的人监督参加人员的酒喝的情况,用别人的话说,在那里彪呼呼地傻喝。

 

这些年但凡我参加,请客的人很高兴,知道来了一个好伺候的主,油炸花生米、咸菜丝、大葱少鸡蛋、醋溜土豆丝足以,用我自己的话说,三十、二十块钱打发了,要的是一个氛围,一个心情,吃的如何现在已经不重要了,自从成为了大病患者,晚上的饭自己已经非常注意,参加场合除去酒,其他的吃的很少,知道自己这些年发福的主要原因,就是晚饭吃得太好,回家倒头就睡,过着猪一样的日子,不发胖见鬼了。

 

四十岁到六十岁之前的这将近二十年里面,与这些文化人一起就这样的拼下来,赚了一个实诚,在掌柜的那里赚了一个彪,成为了要想喝尽兴不可或缺的人。不过自己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己对酒精的承受能力也在下滑,很多时候的感觉也不是那么的舒服,所以自己想到了应对的招数,不像之前那样的实在。

 

第一个是主动告饶法,到那里先告诉大家近来身体情况不佳,能参加就算不错,希望大家给予关照,也就是别按规矩办事,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大家都表示理解,其实,他们知道说这些话根本不起作用,这个人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忘掉自己一上来说的这些,进入到“无需扬鞭自奋蹄”的状态中。

 

酒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在喝之前,感觉那都不舒服,也不想喝酒,一旦你沾上了,随着摄入量的增加,你会发现曾有的那种顾虑和想法已经没有了,进入了一种兴奋的状态,从被动变为了主动,即使第二天你又感觉不舒服,到了一定的时候,发现真的不能自己,掌柜的说,你讲的这些就是酒彪子理论。

 

我发现我的这个办法,让别人学了去,特别是那个留方便面头型的大作家,不仅学了去,而且运用得得心应手,成为了他的烟幕弹,那天晚上他请客,我被邀请去了那里,一开始他就跟在座的各位说,希望今天大家不要盯着我,感觉到现在还没有从酒精中醒过来,别人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中午媳妇做了几个菜,感觉不错,自己倒了一大杯白酒喝了,到现在还晕乎乎。

 

其实,自己知道这是他方的烟幕弹,但是,更多的人不知道他的这个战略战术,让他随意的喝。岂不知,正中下怀,自己能看出来他中午是否喝酒,因为这之前我跟他已经沟通过了,知道晚上这场就是恶战,他一定做好了准备,不可能中午再去喝。

 

正向我分析的一样,当在座的喝到六分的时候,他的眼睛开始放光了,自言自语,真怪了,觉得感觉好多了,这样你们先慢一点喝,我把自己杯子里的酒一口干了,之后我们再一起,更多人忘记了他之前没怎么喝得现实,看到他豪爽的喝了那一杯,喝酒的兴致就被带起来了,接下来你放心,他会逐一的找你,让你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一口一个,刚干完了一杯,也不差这些跟你在喝,你干了,我随意。

 

看到这里自己想起了第二个方略,“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趁着他们“混战”的时候,装作起身去卫生间,溜之大吉,把手机关掉,自己知道第二天就剩下听那些惨遭蹂躏的朋友的哭诉了,说,他来了兴致,谁也不让走,我们全军覆没。

 

我坦诚地告诉他们,你们要好好感谢他,他最拿手的方法还没用上,假如你们想试一下的话,下次陪你们见识一下,对方回话,你说的那个方法是不是“最后两瓶”,听到这里自己放声的笑了,说,看来你们也饱尝过“最后两瓶”之苦。

 

    关于文化人喝酒的事情可以写一部很好玩的小说,例如有一个作家,以食素食为主,拒绝各种肉类,但是,这个人酒量非常之好,同样属于“无需扬鞭自奋蹄”类型的人,我们两脾气和得来,但是,喝酒不能挨在一起,他说每次挨着你坐,都会喝多了。

    他是慢热型,喝酒慢慢地品,我是急躁型,总想把酒喝完了早回家,三口并两口。他跟着我的节奏,很快就进入了状况,也忘记了自己是素食主义者,筷子伸向大鱼大肉的盘子,吃的那才是一个过瘾,坐在一旁的我,不敢提示这些,心想这也算成人之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