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八百八十四)
(2017-04-27 07:03:2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刚参加工作,经过“培训”以后,分到了办公室干“勤务员”,我曾经写过,主要是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而且有时候还要给院领导打水,再就是听从领导的吩咐,干一些杂七麻八的事情,那时候年轻,也想表现,所以领导说什么,立刻就去干什么,绝对的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领导觉得这个小伙子还算作是听话。
不过你想让他们说你好,这很难,后来知道这些从解放前过来的老革命,也需要这样的认定,他们还有往上走的愿望,所以把关注点都或多或少的往自己身上靠,到年底的总结会上,你能感觉到他们暗战的氛围,感觉没干那么多的活,一旦总结都是他的功劳,自己在下面想,窗明几净,谁的功劳,每天喝的热水又是谁服务的,人自私的通病暴露无疑。
领导看你的眼光,让你琢磨不透,是一种什么样的意思,记得很清楚办公室主任是一个男的,四零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他的身份是副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或许是办公室特殊地位的原因,这位领导兼任了好几年办公室主任,但更多时候是一个姓z的办公室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这个人跟兼任主任的那位副院长有一点相同,不苟言笑,给你的感觉严肃有余,好像每天都有很多让他不高兴的事情,心里有点怵他的,每每看到他注视你的目光,第一个想到的是那件事情又做错了。
记得那个主持工作的副主任,烟瘾特大,几乎你看不到他手上没有烟,所以在办公室他坐的位置靠在窗边上,五冬六夏窗户几乎都是开着一条缝,估计就是为了让烟飘到窗外。还有两个办公室的人员,也都一脸严肃,发现他们也很怵这位负责人,很想缓解这种严肃的局面,经常把我叫去,告诉我去打开水,后来知道这个副主任喝茶的功夫也是不得了。
那时候自己就特别留意这些老同志看我们这些年轻人的目光,到底他们脑子想了一些什么?是羡慕我们年轻,还是觉得我们幼稚,还是一种看不惯的意思,在想假如我们到了这个年龄,也会跟他们一样吗?自己心里想一定不会像他们这样一脸严肃,一定会是一团和气,到现在知道这种严肃是机关的一种通病,严肃的表情告诉你这是对工作的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严肃又可以遮掩内心的不自信,让人看不出你到底怎样去想的,严肃成为了一个假面具。
记得很清楚,在办公室工作没两个月,办公室副主任让我跟着一位同事,去泰安疗养院找这里的老院长,他是一位老革命,在省委主办的疗养院疗养,去的任务很简单,让他审阅一份“机密”文件,让我无论如何要看管好文件,后来知道为什么让两个人一起,为了起到相互监督作用,害怕那份文件被“窃取”,而我作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有监督的义务,而那位医务工作者后来知道跟这位老领导关系不错,害怕派去新人他不接见。
坐了一整天的火车,自己几乎是手就没离开那个装着文件的提包,害怕有所闪失,那后果不堪设想,终于在黑天前找到了位于泰安市泰山脚下的省泰山疗养院,到那里亮出单位开具的介绍信,这才得以住下,记得很清楚,是一个大房间,可以睡十几个人,但是,那时快冬天的时候,没有什么人来,整个房间几乎就我们两个人住。
晚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饭票分为粗粮和细粮,不知道粗粮吃什么,到食堂问了炊事员,说是,稀饭是玉米面做的,煎饼都算作粗粮,听了很高兴,平时自己也喜欢和玉米面的稀饭,当听说,粗粮还可以买煎饼,是泰安当地百姓“最愿意”吃的一种食品,说是有两种,一种是不带酸味的,一种是酸味的煎饼,记得很清楚我要了一张带酸味的煎饼,一碗稀饭,还有大白菜炖粉条,那个酸煎饼,放到嘴里那个酸劲,就别提了,吃了两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由于自己已经咬了,又换不了,只好把那碗稀饭和菜吃了,到了第二天早晨感觉饥肠辘辘。
第二天,约见老院长也不是想见就可以见得,先有疗区的护士长,根据上午的活动安排,在征求老领导的意见,还好,在上午治疗完了之后,我们得到可以去见面,老领导看到来的医生后面跟着一个孩子,问医生,你带着孩子来的?医生跟他介绍这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单位同事,那个老领导用一种自己看不懂的眼光,看了我许久,慢腾腾地问我,多大了?自己很自豪的告诉他,已经十九岁了,老领导随口说了一声,还像一个孩子,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
到了自己快退下来的时候,自己才理解了曾经老院长心里的那些想法,看到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心里面有一种回到自己当年的那种感觉,估计那位老领导参加革命的时候也同样是这样的年龄,触景生情想到了曾经的自己,当然也感觉到一身稚气的年轻人。
老院长住的是一个套间,外面是一个客厅,里边是卧室,老院长接过我递过去的文件,让我到一边坐下,他回到卧室,取出眼镜,不紧不慢的坐到客厅的沙发上,很认真地阅读送给他的文件,估计一刻钟的时间,他放下文件,拿出钢笔,在上面签上了他的意见和名字,递给了我,接下来就是他跟那个医生交谈的时间,自己傻呼呼的坐在那里倾听。
估计老领导跟那个医生聊了半个小时,便起身告辞,老院长说,留在那里吃饭吧,医生说,往回赶,就不在这里吃了,让他安心的疗养,注意休息,感觉医生的话说的到位合体,老领导很愿意听,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下级最通常用的语言,接近于阿谀奉承,捡好话说,绝对没有坏处。
中午我们回到住处的食堂,把剩下的细粮票买成了馒头,又吃了一个有肉的菜,把没吃完的面头,装到包里面,用医生的话,咱晚上在火车上就有吃的东西了。第二天回到了单位,那份文件完璧归赵,算作是出色完成了任务。后来同事问我,你到了泰安就没去爬泰山,说实话,当初这种念头根本没有想过,要是换到现在,别说是在山下,就是在远在百里之外的附近城市,也会“顺道”去那里看看。
后来参加工作有了几年“工作经验”,又有一次机会,与单位的小科长去新汶煤矿联系工作,我们趁机去了泰山,傍晚赶到了山上,想第二天早晨看日出,结果第二天大雾弥漫,只好走下山,那个小科长说,你一定是坏人,这里有说法,遇到坏人,就看不到日出,我也不敢争辩,心里在想我早就听同事说了,你是一个滑头,坏人应该是你,后来知道自己的这种想法也属于“阿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