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景德镇(之十一)
(2016-11-10 07:09:57)分类: 游山玩水 |
这一天的画瓷工作结束,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了,原定晚上由那位隔壁房间的艺术大师出面,请家乡的父老乡亲共进晚餐,中午在饭桌上就说好了,晚上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他依然安排在“集翠楼”,感觉那就是他的身份的象征,我们这一行人也没有说什么,感觉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可是,我们这些人的心里面,还是觉得没有必要留在那里,感觉还是我们这些熟人在一起更自在,迎合就是遭罪,少华老师提议晚上不参加大师的宴请,去城里的一个高档陶瓷一条街看一下,并不是去买什么东西,而是,让我们看一下陶艺大师在高档瓷器上是如何画瓷的。
从今天开始,贾老师对我画瓷,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再三跟我说,画瓷一定要简洁,用陶瓷的语言去表达,什么是陶瓷的语言?那就是赋予陶瓷的简洁和明快,画瓷是画出与陶瓷相匹配的花饰与韵味,而不是在上面创作中国画,画画与画瓷两个概念。
今天从我画的一个瓶子开始,贾老师就让我画一个符号,那就是自己熟悉的树木,说,在瓶子上表现出这样一个符号足以,不要感觉画的内容越多,越有效果,那是画中国画,不是画瓷,很多人不懂得这个要领,把中国画的风格表现在瓷器上,适得其反。
第一个瓶子按照贾老师的要求画出来,到了下午话第二个瓶子,自己有了想法,想表现更多的东西,想把想象中的山水都表现出来,呈现出中国画的表现出天地人的特点,未经贾老师同意,自己画了一只船,画了一个房子,画好以后让贾老师提意见,感觉他对我的固执不满,认为整个构图已经背离了画瓷的本意,是在瓶子上画中国画,听到这里知道自己的想法是画蛇添足,只好用刀子把多余部分给刮掉了。
贾老师拒绝宴请的提议得到一致响应,我们收拾完后,去跟那位大师讲明情况,感觉大师并没有表示什么遗憾,而是立刻答应了我们的要求,感觉中午的信誓旦旦,不过是说说而已,看来艺术家知道他们之间的这些事情,自己想问题总是理想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情,真的像有人说的那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我们在景德镇陶瓷学院门外的地方下车,贾老师带着我们参观了几个陶艺产品商店,毫无疑问,可以感觉到在那里展出的都是一些大家的作品,也正像贾老师说的那样,构图非常的简洁明快,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样的繁杂,曾经觉得越复杂越显功力,其实并非如此,简洁在大师那里是花繁入俭的一种理念的表达,看似简单,韵味十足。
晚餐定在我们曾经去过的景德镇陶瓷学院边上的“美食一条街”,依然是我们去的那家十分火爆的饭店,主人似乎已经记住了我们,离着老远见到我们,就主动跟我们打招呼,说:欢迎你们再度到访,生意人的精明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估计是我们这些来自北方的傻大汉,留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出手阔绰,从不挑剔,是商家最喜欢的顾客之一,用小城的话说,一群实诚的傻冒。
为什么要选定在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贾老师的一位小兄弟,找到他说,京城的一个朋友去了景德镇,方便的话帮助招待一下,听说需要帮助招待的这位是一位大美女,用贾老师的描述那是一枝美丽动人的黑牡丹,下午在描述的同时,贾老师来了兴致,专门画了一个牡丹花图案的花瓶。
今天轮到贾老师做东,一切由贾老师说了算,很快就把饭菜点好了,这里最具特色的河里面的昌河小鱼,按照当地的做法,把小鱼炸透以后,放上干辣椒等佐料爆炒,用贾老师的话说,有一种挡不住的诱惑,这是他每次来景德镇必须吃的一道特色菜。
红烧鸡块已经品尝过味道,绝佳,少华老师总结,美中不足口味有点重,还好像我这样口重的人,没有觉得怎样。我们叫蒜苗的蔬菜,在这里叫葱,香葱炒豆干是必须点的蔬菜之一,就着米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味,这些天几乎每顿饭都会有这道菜。
鲫鱼炖豆腐是当地的特色,少华和贾老师都算作是美食家,听到他们赞不绝口的溢美之词,就知道这道菜受欢迎的程度,很遗憾这些菜就我而言没有任何的诱惑力,另一道菜也是他们的所爱,爆炒大肠听说是除我之外所有人认定最受欢迎的佳肴,他们对我拒绝这样的美味表示不理解,告诉他们大肠的味道,自己无法接受,他们笑着对我说,吃就吃那种味道,我想起了猪粪。
炒鸭血是一道很讲究的菜,鸭血有排毒的功能,对于这些美食家而言自然不会视而不见,也成为必点的菜品之一,另一个就是清炒小油菜,这里把油菜叫成“小白菜”,不管叫什么,总觉得这是一个很下饭的佳肴,也成为了这些天的必点蔬菜之一。
六个菜,一个汤,一瓶当地特色的“四特白酒”,整个晚饭就准备好了,让贾老师跟那位“黑牡丹”联系,问她何时到达,电话那边告知,不过来参加接待,那边有朋友接待,看来贾老师小看那位美女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放下电话,大家如释重负,开始了这一天欢快的晚宴。
贾老师毫无疑问是我们这一行的中心人物,场合里只要有了贾老师,那一定会让人感到欢快,他拈手即来的故事和段子,让在座的各位忍俊不禁,不需要去考证贾老师讲的那些故事和段子真实性,达到娱乐的效果足以,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更适合做一名作家,他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绝非等闲之辈,用少华老师的话说,这辈子假如做了作家,一定比当艺术家的名声要大。
不仅如此,发现贾老师的记忆力超强,几乎从他身边走过的人,都会过目不忘,小城的那些艺术圈里面的绯闻趣事,好像他是一个编辑整理者,讲到谁,立刻就能讲出他的很多生活中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具有“包袱”和“伏笔”的特点。
就在贾老师兴致盎然给大家讲小城艺术圈子里面的奇闻异事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接起电话,根据口气,大家便知道这一定是家里面大领导来的电话,是检查工作的开始,刚才还满脸笑容的贾老师变得严肃起来,接电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小,干脆到后来,站起身走出饭店去接电话,这种态度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