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八百零三)
(2017-01-22 06:29: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二零一六年八月八日上午九点三十分,接到了上级机关组织部领导的电话,客套这是必须的,问我在那里?告诉他,在家里吃药休养,看书写文字,其实组织早就知道你的行踪,只是看你怎样去说而已,问近来身体如何,告诉他,疾病是不可逆转的,只能靠药物维持,靠静养来满足维持的基本生活起居,希望等身体恢复如初,一定为组织多做点事情,回报组织的关心爱护,知道这些话,是组织部门经常听到的推辞用语。
对方同样是组织上的“老人”,虽然年龄比我小了许多,但是老练程度一点也不逊色其他年纪大的同事,这就是年轻有为的一个特点,有时候感觉组织上还挺有眼力,把这样年轻有为的人推倒这样责任重大的岗位上委以重任,再一次证明那句话“有智不在年长年幼”。
这个年轻的“老领导”工作期间与我的关系不错,那还是他在干大头兵和干副手的时期,跟我一样性格豪爽,有一说一,加上经常在一起切磋酒量,经常打得昏天黑地,到现在也不分胜负,所以,在职的那些年里面感觉像亲兄弟一样。
倒是后来自己对工作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主动找领导要求回家休养,离开了负责的工作岗位,一别将近两年,人一旦离开岗位,就好像被抛弃了一样,倒是自己感觉很清静,很害怕组织上来找我,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的这些事情,被抛弃也是意料之中的,即便有时候在马路上你会见到他们,那种客气劲好想见到了久违的亲人,其实,这些都是一种应付,不过是戏演的好与坏而已,知道短暂的见面,分手之后的第一分钟你就被遗忘了,社会就是这样现实。
自己“隐退”的情况有很多文字表述过了,感觉力不从心,一定不要继续赖在那里,知道那是你的极限所在,再加上这些年通过自我学习,明白了一些最浅显的道理,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官,这是官场上的常态,不管你多留恋你的所谓的职务,离开是迟早的事情,在这个人心不古的社会里,负责任是一件挺有风险的事情,自己害怕那一下“失守”功亏一篑,所以感觉大苗头不太好,恰巧身体也提出了最严重的问题,找到领导提出了让位的要求。
很多人不理解我的这种做法,特别是一些希望延长任职时间的那些官迷,觉得我这是给他们难堪,自己心里面很清楚,人不为己谁肯早期的道理,不想去说什么?坚守自己确定好的想法,毅然决然的把所有的东西搬回家,办公室和办公桌交给了组织,与职位做了最后的了断,你的毅然决然,领导自然明白你的意图,加上到目前想当官的人趋之若鹜,不用愁后继无人,相当一把手的人大有人在。
不知道组织上出于什么考虑,在公布免职文件上,把我的行政职务给免了,书记的职务没免,虽然在家休整的这段时间,党务方面的事情没有任何人找过我,庆幸平安无事,假如真的出现一个“政治事件”,自己还要跟着受牵连,不过通过这两年时间来看,书记的职位真实的作用有多大不言而喻。
一个人真的解甲归田,适应了自己管束自己的生活,你才知道所有的职位都是虚荣,在职的那些人怎么会知道不负责任的那种惬意,对那些削尖脑袋往里钻的人,从观察者的角度去看,绝对的是自讨没趣,这些话可能更多的人不相信,说这是酸葡萄主义,自己捞不着,还说别人,不想为这事情去说什么。
自己倒下来的职位很快就有了继任者,这是一个用他自己话说,干实事,干大事,懂业务,会管理的干部,主动请缨到这里肩负重任,领导也对有这样干事业的党员干部表示敬佩,随后的不到两年时间里,一切发生的事情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中的甜酸苦辣,最终他选择了离开。
新的继任者随之就出现了,组织上打电话给我,也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告诉我任命的这个人将会党政一肩挑,问我有什么想法,自己没加思索的跟组织上的领导回答,非常支持党组的任命决定,这样才是对工作的一种负责态度。
对方问我,你还有什么想法吗?假如想多说一点,你现在就到机关来。我告诉他,一点想法都没有,而且自己多次向分管领导要求免除我的书记职务,道理很简单,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已经退下来,就应该全身隐退,也给下一拨人带一好好头,也符合当下中央提出的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大略方针。
感觉自己的这些肺腑之言没有假情假意的意思,领导跟我说,既然这样我们就按组织程序走了,知道这句话的弦外之音,那就是组织上的任命文件就要下了。更知道假如是任命文件一定是分管领导找你谈话,而免职文件组织部门的负责人就代替领导行使谈话的权利,说实话,跟小兄弟说话更随意,更轻松。在电话这头再三的感谢他,说你是我救命恩人,那边笑得很开心,知道这也是一个老同志的幽默,那边客气的说再见,便把电话扣上了,这意味着组织谈话的结束。
虽然室外一直阴着天,但自己的心里却像照射进了阳光,突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自己知道这是组织对我个人的照顾,也是对我这些年来的辛苦所做的认定,终于可以让自己静心养病,就像跟分管领导说的那样,自己绝对会支持新领导的工作,需要我帮忙的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