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异域行(之一)

(2016-07-12 07:40:33)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山玩水

异域行(之一)

 

想法与筹划

 

女儿2008年大学毕业,她选择了出国深造,虽然学校的辅导员坦诚的告诉她,可以保送在学校里上研究生,可是女儿的志向早已不是这些,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要寻求更高的目标。选择国外的学校,也是她自己的选择,我们只有默默支持,当好后援的份。

 

到今天还记得到上海送孩子出国上研究生的那段经历,女儿在机场通关进口那里,表现得是那样的坚强,到是当母亲的泪流满面,看着孩子不回头的进去,她站在那里不走,要听到孩子登机后消息,女儿通过边境安检之后,打电话给她母亲,听到了女儿的哭诉声音,说,让爸爸妈妈放心,她一定会努力学习,说,到那里就会打电话回来,妈妈哭着离开了,而且告诉我,让我一个人留下,她先回小城,万一这边有什么事情可以在这里解决,知道这里有我们的同行,掌柜的直接到售票处买了机票一个人先回小城了。

 

女儿真的很争气,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很顺利的通过了考试,让爸爸妈妈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可是女儿并没有停止她理想的脚步,毕业以后没有选择回国,而是留在那里用自己的实力考取永久居留证(绿卡),要知道那是一件多么难得事情,女儿并没有说出这些困难,而是潜心的在那里一边打工,一边准备,虽然,第一次考试没有成功,但是,女儿并没有放弃,继续努力的学习复习,终于在第二次顺利的通过了考试,获取了永久居留资格,在电话里她激动地哭诉着告诉了我们这个好消息。

 

其实,作为父母对儿女的情感来说,无论成功与否都无所谓,只要孩子高高兴兴,健健康康的找一份工作去做即可,独生子女的家庭,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将来都是她的,可是孩子没有这样去想,她有着自己的考虑,就象她考取绿卡以后,只身回到国内,找到了自己想做的岗位,在那里积累经验,三年的时间让她掌握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之后返回留学的国家,在那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算下来从孩子出国留学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可以说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家人都饱受思念之苦,孩子虽然每年都回来一次,但是,更多的时间是在万里之遥的国外,所有的了解靠隔三差五电话沟通,至于女儿在国外经受怎样的艰难,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孩子也不会告诉我们。

 

很多人都说,为什么把孩子送那么远,我们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孩子是社会属性的动物,当父母的负责养护的责任,当她成为了有行为能力的自由人之后,社会属性的选择就由她来决定,我们只有尊重的义务,没有强制留在身边的权利,知道我们百年之后,更多的但当是需要女儿去面对,我们已经完成了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下一步可能为她的后代再做最后的奉献,这就是生活的真实。

 

女儿前年回到澳洲工作以后,我们就有去探望的想法,特别是每年的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到家里面等候女儿从国外打来的电话,那时候觉出来儿女在外的难处,那就是备受思念之苦,掌柜的是一个细心的人,对孩子的那种关爱程度没人能比,她要强的性格从来不说,但是从她接电话的口吻上,语言的表达上你能够感觉出来。

 

去年女儿圣诞节回来探亲,我们就商量好准备今年去探望,女儿算了一下时间,认为我们六月份去正好,虽然是那里的冬天,但是,相对工作不是那么紧张,可以请下假来,也正是有了女儿的允诺,我们便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从掌柜的角度来说,她想要出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一个家里面有九十有余的老父亲,虽然平时有人看护,但是,遇到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女儿必须陪伴身边,加上她还在干着一份差事,那里的工作安排的也挺满,请假也是一件挺不好意思的事情。

 

而我虽然在家养病治疗,但还是受组织管理的人,至少自己的护照在组织部门放着,想要出国必须有上级组织一把手批准,这就是一件挺难办的事情,记得第一次去找大领导签字,大领导问去多少天,告诉他想呆两个月,大领导立刻显现出不高兴的样子,说,你不能把一个单位仍在那里两个月不管,只允许你按正常假期探亲,那次的签字,我也没有去成,知道按假期去那里,根本时间不够,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去。

 

后来自己回家养病,也离开了负责人的岗位,到了今年去办理探亲的手续时,又去了大领导那里,这位大领导感觉自己已经无关紧要,签字的时候,二话没说,大笔一挥签上了字,而那份探亲申请上面写着三个月,看到大领导的签字,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无官一身轻,以至于在国外的时候,机关的同事发微信,表示出羡慕嫉妒恨的态度。

 

其实,迟迟没去看孩子还一个主要原因是怕给孩子添麻烦,从电话里,到每次探亲回来跟她的交谈,知道工作很繁忙,在那里竞争很激烈,很多人经受不了那种残酷的竞争纷纷离开,而且想往上提升的空间很小,国外人的观念与国人不同,所以孩子干的分外的小心翼翼,知道一旦去那里一定会给孩子添麻烦,虽然孩子说得轻描淡写,说来之后请假一直陪着我们,这样一说感觉更不放心了。

 

相思之苦,还有想深入了解这些年孩子到底过的怎样的那种动力,让我们下决心去那里看看,更何况听女儿说已经交了一个男朋友,想去那里了解一下这个男朋友的情况,我们最终选定了日子,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期待着动身那一天。


而我去探亲的消息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告诉了自己身边的朋友,从那时起送行的聚会就没停下来,用掌柜的话说,再不出去你就被酒灌死了,真的去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