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六百八十)

(2016-05-11 09:19:51)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很长时间没有这样的感觉,跟着朋友去一个企业,号称是企业文化考察团,退下来这么长时间,听说去企业看看,从心里面就不太接受,毕竟你与企业一毛钱的关系没有,更何况没一个企业的领导对本企业的文化有着自己的解读,找的这些所谓的文人和艺术家,不过是给这给企业多了一个经营里面上的噱头。

 

工作期间跟着领导经常下到基层搞调研,感受到企业的重视程度,像模像样的在那里详细介绍企业的情况,感觉就害怕领导不知道他们做了一些怎样的努力,取得了怎样的业绩,有一点他们不知道,企业干得再好,与这些检查团的领导毫无关联,到是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借鉴,真正需要学习的不是企业,而是我们这些不了解企业的门外汉。

 

我这个人越来越不喜欢装,在职期间迫于自己的位置,装作一副严肃的样子,记得那年跟着领导去督察,又是根据上面的指示,在我看来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督察,但是这种形式主义又成为了从上到下的一种不得不走的路线,我跟着领导负责起草督察报告,主要是搜集关于不足部分,看到人家的重视程度,心里面就有了一份不安,领导绝不会说不足,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说,说完之后就是逐项检查,在我来看整的检查也不是检查不出问题,但是,感觉这是到企业里没事找事,企业最大的愿望就是利润的最大化,之后才是相应的企业管理。

 

自己觉得坐在那里妆模作样听着和记着,到检查环节,说实话真的不希望做这些事情,想把这些事情让随行的其他团员去做,借故去了卫生间,在那里蹲了一段时间,回到那里发现人家等着你,心里面那才是一个窝囊,很明显得罪人的事情让你去做,看看你是怎样描绘看出来的问题,干了这些年自己心里面有一些办法,匆匆看完之后,督察报告上多用建议完善这样的中性词表述,送到领导那里依然删去了一些建议完善的地方,自己心领神会,有一条建议足以,这个现实社会最好的建议就是鼓励,后来知道最终希望的结果是皆大欢喜。

 

三年前,八项规定还没有实施,检查工作的最后一项工作一定是共进午餐或晚餐,更多的内容就不需要去描述了,接待工作在企业同样是检验管理的一个方面,他们的盛情足以让你到最后有一种盛情难却的感觉,对于酒量不好的人来说,最后的“汇报工作”就是在遭罪,而领导的侃侃而谈和即兴发言,都是让最后的团聚变得和睦一家亲,一改一脸严肃的样子,看到的是和善的面孔。

 

对于喜欢喝酒的人来说,更多的希望参加这样的检查,而我愿意参加是为了自己的业务拓展,知道创造这样机会是自己的请缨,领导更知道这些事情,虽然有些不太情愿,因为知道检查工作与拓展业务不太刮边,但是,业务有突破性进展,对于他而言一定是一件往脸上贴金的事情,所以对你的要求基本上给予大力的支持,那些年跟着沾了不少光。

 

退下来回到家里面不断地反思自己,知道长时间的在这种工作状态下,官僚主义的作风是一点点的形成的,听汇报,看材料,讲一些假大空的话语,一句话,皆大欢喜是最圆满的结局,所以很多时候形式大于内容,更觉得那是给企业添乱的一种做法,听说去那个企业参观,从心里面就有一种抵触,不想再去那里装作一副很懂企业管理的样子,你是一个退下来的老头,干点你自己喜欢的事情,别给企业添乱。

 

朋友怎能听任我的这种要求,认为到那里一定要入乡随俗,后来知道这样的企业文化考察的最终目的,同样是最后的聚餐,毕竟这是一个民营企业,他们不受现在的那些条条框框的约束,接待根据企业的经济情况来处理,至于参加者是不是受影响这不关他们的事情,当然也不关我的事情,我是属于一个混子。

 

我猜想这个企业的老板一定会后悔举行这样一次活动,那其中的有一些文化人,几乎是“鸡蛋里挑骨头”,让别人感觉不舒服,那个企业的负责人或许第一次听到这些“忠言逆耳”,无论是听汇报,还是看现场,听到更多的是意见和看到的问题,感觉在那里很热的初夏后背蹭蹭的冒冷汗。

 

文化人就是有一些不自量力,给他一个台阶,他以为是让他高瞻远瞩,岂不知,那不过是一种客套而已,就这样把自己当了一回事情,从自己的认识角度谈一些看法,那不过是艺术家感觉中的问题,与企业经营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企业最大的关注点就是经济效益,在确保效益的大前提下,才会考虑企业文化的事情,那个企业的负责人已经在汇报中谈及到了刚刚从危机中缓过一口气,自己特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刚刚从最艰难的境地中走出来,下一个将要面临的事情,他们不知道。

 

像以前一样最终落实的就是晚餐的问题,其实这也是朋友精心安排的一种技巧,大家一起去了黄河边上的一个特色餐厅,在那里继续畅谈那些没谈完的话题,后来知道在美食和美酒的作用下,那些艺术家或多或少的意识到自己的慷概陈辞有些不合时宜,逐一的表示了歉意,朋友用激将法逼我说两句,说,整个一下午你一言不发,有点不太像你的一贯作风,一定要讲几句,迫于压力自己只好站起来,感谢这位企业老板的盛情款待,今天的参观很开眼界,长了见识。告诉他今天艺术家的那些观点,不过是作为你下一步开展企业文化的参考建议,在我个人的感觉中企业的文化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效益等于一个零,用中国成语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希望企业有一个好效益,有一个好发展。

 

那位企业老板听完这些,激动地站起来表示感谢,将手里的那半杯白酒一饮而尽,自己也不示弱,跟着也干了,我的那位朋友在私下里跟那几个艺术家说,这个“喜妈妈”真会说,好人他当了,我们成为了令人生厌的多嘴婆。不管怎样反正接下来那位企业家更愿意跟我推杯换盏,从这点上去看有过企业调研经验的就不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