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西北行(之十八)
(2016-04-22 06:07: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从嘉峪关参观完了之后,驱车赶往下一个景点城市,那就是张掖,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张国臂掖(腋),以通西域”之意。张掖,在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滋润下,孕育了广袤的绿洲,方才孕育了河西走廊文化。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有着美不胜收的原生态城市湿地,气势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亚洲最大的万匹军马驰骋,独特的裕固族风情,祁连山草原风光,沙漠冰川奇景……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湖泊、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多年前,第一次来兰州,是与同行一起来的,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导游,是省上的一个旅游公司的导游,过去了那么多年,不怕别人笑话,我们始终保持着联系,虽然这种联系就是每年过年时候发一个拜年的问候短信,但是坚守了这些年也真的不容易。写到这里请不要去猜想,不要认为这个老高也是多情的种,其实,这个导游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敬业精神,还有就是她的知识储存量之大,令人敬佩,论长相还真的说不上来多漂亮,属于勤能补拙型,那时候她刚从兰州大学毕业,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她的热情,她的敬业,她滔滔不绝的故事,证明了她的能力,赢得了所有同行的高度评价。
那一次西北行,自己很认真的听了这位小导游的介绍,那时候的自己正值中年,精力旺盛,狂妄浮躁,口无遮拦,被同行欲为“黄段子王”,一路上除去这位敬业的导游讲述之外,自己不避讳这位小姑娘,讲了很多现代版的段子,逗大家一乐,也许是自己表演得很投入,也感染了这些小导游,旅行结束前,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后来她带队来小城,打电话给我,我在小城接待了她,而今的这些小导游早已成为了那个旅行社的部门负责人,同样也从一个小姑娘成为了母亲,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更多的是看你的文字,很佩服你的这种毅力。
也就是在那次旅行中,从她的嘴里了解甘肃大地上的很多风土人情,例如她告诉我们“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这里都是产粮大市,但是从富裕程度来看,张掖要比武威更胜一筹,在武威的雷公庙,看到了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那尊出土的铸铜雕塑“马踏飞燕”复制品,在那个出土马踏飞燕的墓洞里,看到了具有放大功能的井,清楚看到了游客扔进去的纸币,在井口出看得清清楚楚,佩服古人的智慧,心情一激动在那里买了一个假文物,一个“古化石”做的平安扣。
武威看完以后并没有停留,直接赶往张掖,到那里已经是晚上了,东道主设宴招待,跟这位小导游“火拼”了一下,两败俱伤,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接下来马蹄寺的的参观,她讲得更认真了,同样让我这些年一直不忘,成为了“熟人”。很遗憾这次艺术家之行没有马蹄寺,只有丹霞地貌和卧佛寺,其实,作为艺术家最应该看的就是卧佛寺和马蹄寺,估计是马蹄寺太远时间不够用,因为,到张掖的时间就是晚上了,第二天下午就要乘动车离开张掖回兰州,所以只好留下遗憾,不过也没有跟他们说这些,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遗憾。
前年跟小城某报业老总阿戴又到访张掖,再一次光顾了马蹄寺,感觉失去了曾经的那种真实感,原因很简单,做了大量的维修,景点变得新了,马蹄寺让喜欢佛教文化的阿戴兴奋不已,回小城之后写了很多相关的文字,而我则在当天晚上的酒桌上超水平发挥,给小城的一行人马争了脸,被大家誉为真正的酒囊饭袋。
艺术家们从嘉峪关开往张掖的路上,天上飘起了鹅毛大的雪片,道路湿滑,所以不敢快开,抵达张掖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