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四夜(之十一)
(2016-03-25 06:11: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到了那个酒店,自己有了记忆,那次跟那位新上任的同行喝酒,原本不想喝,刚经历了生死离别,没兴趣喝这样的酒,即便这是中国民俗中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总是觉得很别扭,参加过若干这样的场合,第一个你不知道说什么,说悲痛的话,与喝酒不搭界,说高兴的话,对逝去的人不恭,不知道说什么好,低着头等着,桌上的领酒的带头人,他说喝,就喝,他不做声,自己也绝不会主动找话说,害怕那句话说不好惹了众怒。
这些年参加了数不清的告别仪式,感觉去参加的时候都一脸严肃,等告别仪式完了,还没走出殡仪馆的大门,更多的人又恢复了兴高采烈的样子,大声的说笑,让不知道的以为刚参加完的不是葬礼,而是一个婚礼,这种绝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这折射出生活中的荒谬,刚刚还泪眼婆娑,没几分钟变得兴奋异常,到底那个是真?从人性的角度看都是真,特定场合,特定的心情。
记得我在第一个单位工作的时候,一个同事的母亲过世,这个同事有点小权利,为人也不错,遇到这事找了很多的同事跟他一起去处理后事,按当地农村的习俗,老人年龄过了八十五岁,就按喜葬处理,可是毕竟这是亲人的离别时刻,同事悲痛欲绝。而且,那天上苍显灵,就在老母亲准备下葬的时候,突然的来了一阵风,刮来了一片云,雨也跟着飘下来,见到这场面,认为是感天动地,家里的亲戚哭成一片。
葬礼举行完毕,回到村子里面,就开始招待参与出殡的来宾,用同事的话说,一上来大家还装作痛苦的样子,两杯酒下肚,装不住了,露出了兴奋和高兴的样子,在接下来划拳的声音,嘻嘻哈哈讲笑话的声音,感觉是在那里过节,最后闹得实在太厉害,亲戚们过来告诉,你们尽情的喝,最好声音小一点,别让乡亲们说闲话,这才让他们有所收敛,在这些同事的感觉里,吃饭就视同过年,葬礼就是葬礼,听到这些自己从那时起就对这个习俗产生了怀疑。
上一篇文字写到西安那个新任的领导在参加完告别仪式后,为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请客,频频举杯敬我们,我被推举为“全权代表”,其实他早就听说了我喝酒的事情,见推荐我为代表,很是高兴,自己最初还妆模作样的表示一下,后来犯了大家共有的病,酒精开始起作用以后,忘记了悲伤,开始了新一轮的喝酒,那天喝得昏天黑地,在返回小城的飞机上,反思自己的这些举动,觉得愧对去世的大哥。
喝酒的过程后人总结得非常精准,一上来是严防死守,告诉东道主自己不能喝,假借着身体等原因,这些表现东道主非常之熟悉,根本不会听你这样去说,直接给你倒上,用语言来挤兑你,盛情难却后,你便进入了第二阶段,半推半就,小口喝,慢慢咽,便显出一副痛苦状,酒过三巡,就是豪情壮志,接下来就是你不找我我找你,最后就是一醉方休,第二天后悔至极。
我们到了酒店,看到了西安朋友的爱人,我们是老熟人,依然是那么的美貌和优雅,知道我不能赞美太多,不然的话西安的朋友会不高兴,他比我还会赞美,媳妇是他的骄傲,也是手里捧着的宝贝,精心的呵护他的爱人,努力经营好幸福的家庭,我的好话说多了,显得他不熟视无睹,当然,他们也有争吵,我知道了,一定会坚定不移的站在他爱人那边,他也抱怨过,没用。
西安朋友还叫了男男女女一些人,用朋友的话说,根据你们的特点,叫了一些可以交流的人,两位女同志热情大方,虽然也算作是一个女干部,但绝没有领导的意思,随和的很,插科打诨的说笑话,很快就融入了氛围,自然李大师和贾老师同样是非常兴奋,不说是妙语连珠,也可以说是溢美之词随口就来,赞美了西安朋友媳妇的高雅气质,赞美了她的文才,赞美了那位漂亮的女干部的落落大方,一句话,随着酒的不断的摄入,溢美之词就越来越甜美,让对方感觉被吹的轻飘飘,美滋滋。
自己就更不用说了,见了美女无需扬鞭自奋蹄,很快就喝的找不到北了,怎么回宾馆的也忘记了,倒是在宾馆小歇了一会,有点意识,但兴奋依然,挨着去敲他们的房门,拖着他们继续到外边小酌,这些人知道我的这个毛病,没有一个回答我的,自己只好乖乖回到房间,像跟贾老师聊天,贾老师忙着给媳妇发信息汇报工作,我想躺一会再跟他说话,这一闭眼,再睁开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晨八点多钟了,用李大师的话,真没出息,你这也算作是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