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天四夜(之四)

(2016-03-17 08:00:03)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山玩水

      三月五号下午四点钟,在西安美术馆举办的这个“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巡展,我从宣传资料上得知。本次展览由中国著名的艺术策展人梁克刚策展,聚集了包括何多苓、郭公、郭燕、邵译农、章燕紫、周斌等不同年龄段的32余位中国艺术家共计46幅作品,西安站是本次巡展国内部分的第五站。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兴起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三十多年的历程中全面地学习了西方现代主义兴起以来的各种艺术流派,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已经可以非常娴熟地运用国际当代艺术流行的观念与语言表达中国的现实,而真正去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通过当代艺术语言与观念的转换来提供全新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创新已经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共识和愿望。但一直以来能够呈现出来的好作品似乎还不太多见,也就更没有机会被国际艺术界所了解和关注。

 

这个展览基于策展人多年的深入研究和调查,找到那些曾经被严重忽略的优秀艺术家,他们不愿意简单地拷贝西方的艺术流派和艺术样式,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深厚文化传统中寻找更有价值的理念和资源进行转换和创作,希望贡献一些不同的价值和观点。《无常之常》这个展览正是希望把一些非常严肃的,真正具有深厚东方传统文化学养,不愿意随波逐流赶时髦和简单复制西方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近几年来在东方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艺术表现之间进行链接和转换的尝试呈现在国际艺术界的面前。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曾被很多中国艺术界炙手可热的市场明星所遮蔽,曾被按照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简单定义的本土流派所排斥在外,现在我们希望世界性的艺术舞台上将几年来发现并整合的一些优秀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在国际艺术界的同仁们面前集中呈现出来,希望为充满着碰撞、刺激和张力的世界当代艺术领域带来一些冷静、平和、清雅和意味深长的不同选择。

 

展览首展于201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在威尼斯著名的米歇尔宫完整呈现,受到很大的关注和好评,成为整个双年展期间被国际艺术界评价最高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之后又受邀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最大的私人美术馆MAGI900展出,20143月与德国波恩艺术基金会合作在波恩的弗雷德别墅艺术中心展出,同年6月在德国比德尔斯多夫的欧洲当代艺术最大型的年度艺术节——“北方艺术”中亮相,并获得本届艺术节“最受欢迎艺术展”大奖,为中国当代艺术界赢得了来自欧洲的尊敬和荣誉。

 

这个展览也是首次由中国自己的资深批评家和策展人自己来向西方艺术界阐释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当代现实的艺术创作与研究,而之前所有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选择与解释都是由来自西方的批评家、策展人和收藏家所完成的。目前该展览欧洲部分正在奥地利威尔斯第二大艺术收藏家的美术馆——安格里纳美术馆展出。同时也将陆续在中国其他城市展出。自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山东时代美术馆等艺术场馆相继亮相之后,第五次国内巡展将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呈现。展览自威尼斯展出以来持续成长和更新,每一站的巡展都有新的变化,新的艺术家加入,新的艺术作品展示,新的话题与大家一起讨论。希望这个展览能够吸引大家共同关注可能将在中国发生的新的艺术浪潮。

 

此展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完整呈现,受到很大关注与好评,2014年之后受邀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最大的私人美术馆MAGI900展出,20143月在波恩弗雷德别墅艺术中心展出,6月又在德国比德尔斯多夫的欧洲当代艺术最大型的年度艺术节——“北方艺术中亮相,并获最受欢迎艺术展大奖,为中国当代艺术界赢得了来自欧洲的尊敬和荣誉。

 

策展人梁克刚对这一日渐羽翼丰满的项目则更是钟爱有加,他说,“西方人,对于中国文化是不了解的。他只能看得到最表面的那一层东西。中国在西方开展的项目,大都相当于站在别人家的大门口,可这一次,我们要走进门去,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坐下来吃饭。如果说就展览的深入程度而言的话,这个项目我觉得算得上第一次。”而当谈及在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寻求互相沟通、了解的方法时,梁克刚表示,“中国的文化跟着西方跑了这么多年,一直在学他们这两百多年的东西,而中国传统千余年的文化被搁置不用,实在是荒唐的浪费。所以说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更多发掘自身的文化基因,相比于依旧遵从西方的美术史来说,就有意义得多。”

 

展览基于策展人多年的深入研究和调查,找到那些曾经被严重忽略的优秀艺术家,他们不愿意简单地拷贝西方的艺术流派和艺术样式,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深厚文化传统中寻找更有价值的理念和资源进行转换和创作,希望贡献一些不同的价值和观点。《无常之常》这个展览正是希望把一些非常严肃的,真正具有深厚东方传统文化学养,不愿意随波逐流赶时髦和简单复制西方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近几年来在东方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艺术表现之间进行链接和转换的尝试呈现在国际艺术界的面前。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曾被很多中国艺术界炙手可热的市场明星所遮蔽,曾被按照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简单定义的本土流派所排斥在外,现在我们希望世界性的艺术舞台上将几年来发现并整合的一些优秀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在国际艺术界的同仁们面前集中呈现出来,希望为充满着碰撞、刺激和张力的世界当代艺术领域带来一些冷静、平和、清雅和意味深长的不同选择。

 

在展览现场,可以感受到作品所带来的浓厚的东方气韵,并不是夺人眼球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感到印象深刻,而是可以慢慢玩味的带有意犹未尽的欣赏,安静的需要等待的艺术体验。作品背后的东方文化素养、情结,可以看作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据策展人介绍,这个展览第一次在去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在威尼斯著名的米歇尔宫完整呈现,受到很大的关注和好评,成为整个双年展期间被国际艺术界评价最高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之后又受邀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最大的私人美术馆MAGI900展出。与德国波恩艺术基金会合作在波恩的弗雷德别墅艺术中心展出,这也是首次由中国自己的资深批评家和策展人自己来向西方艺术界阐释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当代现实的艺术创作与研究,而之前所有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选择与解释都是由来自西方的批评家、策展人和收藏家所完成的。这个展览将在未来的一年内继续在欧洲巡回,并且已经开始在国际艺术界引发一系列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路径和新可能性的讨论。这次在北京的呈现是这个展览第一次在国内亮相,并也将陆续在中国其他城市巡回。希望这个展览能够吸引大家共同关注可能将在中国发生的新的艺术浪潮。


作为参观团的成员之一,我最没有发言权,虽然煞有介事的站在那里参加了开幕式,一不小心站在了西安美术馆馆长后面,自己站在那里聆听了部分艺术家的高见,年纪大了记不住,只好回来从上网搜索,上面的这些文字是自己从网上找到的,展示在这里给没有去参观的各位做介绍,这样显得比较客观和公正。


我知道更多的人是希望我写旅途中的趣事,就像是聚在一起讲一个笑话,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我这次跟团也同样是采集这些艺术家为人不知的生活细节,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当一个“娱记”,生活本身就够沉重的,再写一些让人生厌的文字,显得有些矫情,所以还是写一些轻松的文字为好,大家要耐着性子往下看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