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七百二十六)下

(2016-08-27 08:07:10)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小时候自己头脑比较简单,大人说什么基本上就信什么,儿时那有判断能力,当然,例如自己天性好玩,大人告诉玩是玩不出成绩之类的话语,自己也是很认真的去听,更知道这些话是真的,例如邻居的那个同班女同学,从来不见她在外面跟同学一起疯玩,总是很安静的呆在家里面,至于是不是学习不得而知,反正她是我们的班长,更是三好学生,一句话,是一面把我照的一无是处的镜子。

 

但是,有关学习方面的这些谆谆教诲,基本上不按照大人说的去做,这是让家长感觉很头痛的事情,说孩子笨,感觉也算作还可以,心眼一点不比其他孩子少,特别在吃的方面,展示出一种超强的判断分析能力,会很巧妙地争得大人的同意,达到解馋的最终目的。唯独在学习上,像一滩烂泥,无论如何整不成一个型。

 

真是没有办法,从上幼儿园开始,自己就排斥这样的初步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托儿所如愿以偿的没去,两三年时间里像一只流浪猫游荡在大院里面,充分享受到了无拘无束的自由。


到了上学以后,喜欢玩的那种内心动力,远远大于家长让向学习上跟好同学看齐的要求,很小的时候就在脑海里闪动着一个想法,学习不好,大不了去做一个农民,无非就是出点力气而已,别看我学习成绩不行,但是,劳动态度那绝对没问题,这一点包括学校里的老师和家长都不能否认,自己感觉天生就是一个出苦力的人。

 

现在想想,那时候玩的天昏地暗,也没玩出一个名堂,现在知道那就是精力过剩造成的多动症,根本就是内心里的一种本能,累得半死不活,回到家中吃完饭,洗漱以后倒在床上就跟死了一样,现在自己更知道这是充电的过程,记得很清楚,看我的阿姨很肯定的说,你最让人亲的时候,就是你睡着了以后的样子,睡梦中带着甜美的微笑,觉得挺可爱的,只要是早晨一醒,就像一个上满了发条的玩具,一刻也不停地在那里折腾。

 

疯玩的孩子估计都头脑简单,就拿自己来说,无论是眼前可以感觉有意思的东西,都会成为我很长时间里的玩具,可以把这样一件在别人看来几乎没有任何可玩性的物品,自己总能找到符合自己心里的那种形状与带给你的那种快感,当然也有不间断更换的时候,但是,一旦发现了一个自己认为不错的东西,一定会把它好好的藏起来,会在近一时期成为了自己的玩具。

 

那时候只有极个别的家庭里的孩子拥有玩具,像我这样家庭的基本上在自己记忆中就没有玩具,隐隐约约记得小时候家长给买了一个铁皮的公鸡,是上弦的,上满弦,鸡头不停地点头,叨米的样子,这是我一生中记忆最清楚的一个玩具。


但是,这个玩具买回来,从开始玩,到损坏,大概没出两天的时间,拿到大人那里,让他们帮助看看咋回事,大人那一脸的无奈,到现在知道那是后悔买这些好看不好用的玩具,这个玩具即便坏了,依然在自己的“玩具箱”里面呆了很长时间,终于有一天百无聊赖,把注意力放到了这只已经毫无用处的铁公鸡上,想看一下里面是怎样一个结构,最终在我的粗暴的拆卸下,那只铁公鸡终于让我拆卸完成,把鸡拆成了鸡块。害怕家里面阿姨看到,直接把这些零部件扔到了垃圾桶里面。

 

不知道这样的本领是不是有一种承传,到现在家里面买回来无论是烧鸡,还是烤鸡,都会由我负责“拆卸”,自己很娴熟的把一整只鸡拆卸的很工整,部件绝对的摆放有致,与鲁菜“香酥鸡”的摆法有一拼,现在想想可能就是本能。不过对物件好奇的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经常对那些感觉使用价值不大的物件,总有想打开看看的那种冲动,当然更知道打开看完之后的更多动作就是像小时候那样直接把这些自己感觉神秘的物件毫不心痛的扔掉。

 

记得很清楚,小时候在家里面有一个桌子的抽屉属于我自己,放着自己最“心爱”的玩具,更多的都是从外边捡回来的物品,包括一些碎石子,觉得它的造型很奇特,可以让我想入非非,所以就拿了回来,再就是一些树棍之类的物品,最值钱的是自己小时候父母给我矫正视力的小眼镜,小时候不知道要好,大人看自己斜视的厉害,不得已让医生帮助矫正,那副眼镜就这样的配上了,可是我很不愿意带,害怕小朋友喊我“小四眼”,所以能不带就不带,但是不敢弄丢,只好放在抽屉里。

 

第二值钱的就是同学帮我有的吸铁石,一年中总会有一段时间,成为我口袋里的玩伴,放假以后跟着小伙伴到大院外面的沙场去玩沙子,用吸铁石在沙子里滚动,把粘在吸铁石上的沙子捏下来,用纸包好,等回到家里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以一个人尽情的玩,把这些含磁性的沙子,放在纸面上,把吸铁石放在纸下面,吸铁石移动到那里,那些含磁性的沙子,会整齐的一起移动,你感觉是在调动千军万马一样。

 

“玩具箱”里面再就是一些糖纸,跟着大同学学,把过年分的糖果,吃完以后,把糖纸用水浸泡,把褶皱抻平,贴在窗户上晾干,夹在本子里面,不定时的翻阅一下,回味曾经那些甜蜜的日子,说望梅止渴也行,说是带给孩子新的期盼也可以,反正那时候大家都这样,谁的糖纸越多,证明他吃得越多。还有一个功能,你把压得平整的糖纸放到手掌上,受热以后会自动的卷起,感觉很神奇,感觉糖纸有了生命。

 

记得那年,我的一个小学的最好朋友要离开大院,被家里面大人“遣返”回老家,这是我的最好朋友之一,跟着他吃了不少好东西,即便后来知道这些买好吃东西的钱是他从家里面偷出来的,但是,对于受益者我而言,吃得是真真切切,解馋也是实实在在,虽然到最后他加害于我,说我让他干的,也跟着经受了皮肉之苦,事后觉得不管别人怎么说他,我认为对我好,就是好人。

 

临行前跑到我们家里面告别,说想跟我交换玩具作为留念,我把自己的“玩具箱”拉开,让他随便的去挑,毫无疑问他觉得有些失望,最终把我的那副小眼睛拿去了,记得很清楚他戴上问我怎样,我说,挺好玩的,就这样他把那副眼镜拿走了,给了我一个玻璃弹球,很新让我受宠若惊,那时候感觉到这才是我最好的朋友,为失去这样一个朋友而难过,跟他挥手再见的时候,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

 

过去了五十年,这个情节自己一直没有忘记,不知道是真假,十多年前自己曾经打听过这个人,更多的小学同学都不知道他的下落,有人说,大院边上的一个很大的饭店就是他开的,他在这一带很有名,没有人敢招惹他,还有人说他早就被镇压了,这个我不太相信,记忆中他被送回东北老家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