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走的菩提树

(2016-04-27 07:52:18)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这些文字做了整理后,成为了作家戴升尧新书《斯里兰卡的心灵之旅》的序,感谢戴升尧对我的信任,2016年4月9日在小城的书城举办了这本书的签售仪式,场面火爆,作为读者的我颇受感动,特别是作家戴升尧讲述对宗教的那些阐述,让我产生了一个幻影,阿戴坐在菩提树下禅思冥思,神游物外,那不就是我们追寻笃定的状态吗。(下面这些文字是未修改稿)


游走的菩提树

——读作家戴升尧新创作的游记《斯里兰卡的心灵之旅》

 

这本作家戴升尧新近创作的游记《斯里兰卡的心灵之旅》,是作家2015年夏天去斯里兰卡十多天的时间,回来后又呈现给读者的一本详细介绍斯里兰卡人文历史、宗教文化和作家自己观察思考感悟的书籍,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作家是这样解释的:“到了斯里兰卡,空气中那种浓郁的佛教氛围,那种深厚而无偿多变的佛教文化历史,特别进第一座神庙时,遇到的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太阳雨,改变了我的打算,我当即决定要用我整个的身心体验、观察、思考斯里兰卡的文化、历史、神圣而奇异的佛教和自然环境,随着我游历的深入,斯里兰卡一花一木一山一水还有那些静默的古遗址和庞大的佛像,不断以震撼的冲击力,撞击着我的心灵,原来人类文明在这里竟有这么深厚博大的延伸……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读者一定会高兴的看到,在这本书里面,作家戴升尧将这个遍布国家各个城市的宗教庙宇,以及这些庙宇承载的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逐一的为读者做了讲述,我们沿着作家的脚步,可以感觉到这些寺庙神社所传递出来的那种博大精深的佛学精髓,震撼着作家,感染着读者,让读者对这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心存一种敬意。

 

我们跟着作家戴升尧从斯里兰卡的南部游历到北部,又从斯里兰卡的北部绕回南部,全程走下来不仅仅是了解了这个国家的宗教文化历史,而且也同样感受到了这个镶嵌在印度洋海面上的蓝宝石国家的秀美景色,在作家的笔下茂密的森林,蔚蓝的大海,清澈的湖泊,随处可以绽放的睡莲,作家将这些美丽多彩的自然景色巧妙糅合在一起,你会有一种身临其中,与作者畅游在这个神秘、古老、秀丽国度的感觉。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作家在书中所有介绍斯里兰卡的这些文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带有一种浓浓佛教气息,例如作家介绍的斯里兰卡的国花——睡莲,这花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都知道睡莲是一种纯洁的象征,因此,被奉为佛教精神的象征,佛教初创时,释迦摩尼佛祖反对偶像崇拜,佛组涅磐后,人们为表达对他的崇敬和纪念,便用莲花作为佛祖精神的象征,供奉纪念,后来佛教慢慢改变,有了塑像,莲花也便成为佛和菩萨的莲座,成为一种神圣、庄严、美好的象征。

 

知道作家戴升尧与佛有缘是几年前的事情,我荣幸两次跟着作家戴升尧去过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当地贫困孤儿捐赠物资,整个行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朝夕相处,对佛颇有研究的他,给我留下了善良、正直、虔诚印象。看到他从小城的信男善女,以及拥有爱心企业家手中募捐的这些物资和资金,不辞辛苦的送到那里,真的感觉这才是善良人实实在在的善举。

 

不难想象作家戴升尧带着这些捐赠物品的到来,那里给予他如此之高的礼遇,他并没有表现出那种沾沾自喜,而是谦卑的跟那里负责赡养这些孤儿的活佛说,还会继续努力,这种大爱的善举已经成为了作家戴升尧每年义不容辞的事情,这是善的力量,更是爱的体现。看得出作家戴升尧那慈爱与怜悯发自内心的深处。

 

也就是那两次与作家戴升尧的一路同行,感受到了他对佛学的真知灼见,以及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的理解,一路上他给我讲了很多与佛教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很多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表现。他告诉我,这些年转了、看了、写了一百三十多座庙,包括印度、西藏等地的佛教圣地,这也是我对佛教有了更深的理解,从心里崇敬佛学的一种必然。

 

那次捐赠之行,对沿路经过的那些佛教庙宇,作家戴升尧一定会认真的去详细了解,记得在四川理塘,备受高原反应折磨的他,到了当地最富盛名的青春科尔寺,这个为藏区第一大格鲁派(黄教)寺庙,素有康南佛教圣地之称的庙宇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居然之前的高原反应一点也没有了,非常虔诚的漫步在庙宇的各个大殿,在那里仔细的观看,从那里回来之后不久,他与朋友,人文学者张祚臣合出了一本介绍藏传佛教庙宇的书籍《雪域圣境——最美的香巴拉》,详实介绍了藏北和甘南地区相关的庙宇的情况,受到读者的好评。

 

会须有人会问,作家戴升尧写这样一部介绍其他国家的宗教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书籍有什么意义,我认为研究历史,不管他是那一个国家的历史,都会是医治心灵疾病的良药;在历史记载中,你可以一览明示于众的人类经验的形形色色,你可以为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找到范例和教训:善美者可奉为楷模,鄙腐者可引以为戒。我认为这就是作家要写这样一本书的真实想法。

 

在这个迷失信仰的当下社会,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对物质和金钱的贪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成为了一种时尚,为了达到这种享乐,一些人不择手段,无视道德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制造出多少骇人听闻的恶性案件,在追求物质的大环境下更多的人变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无所事事,更多人对道德和法律的淡漠,成为众多社会问题中不可回避的现实。物质的极大丰富,与精神追求的迷失,也称之为信仰的迷失,成为了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也正是这样作家用他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把这些在异乡他国见到的有信仰国度百姓呈现出来的那种祥和,安宁,美好告诉大家,来提示我们每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信仰,信仰是你的精神寄托,让读者知道人类制定的法律是我们行动的指导,所以应该是戒律,而不是劝说;宗教是我们内心的指导,所以应该是劝说多而戒律少。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的说过: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类材料。毋庸置疑,如若我们考虑到人类生活的短促和我们知识的有限(即使是对我们自己的时代的知识),我们必须知道,如果没有历史这种发明,把我们的经验范围扩大到所有过去的时代和最遥远的民族,使它们像实际被置于我们的观察之下那样,对增强我们的智慧做出贡献。

 

在这本游记中作家写他们到斯里兰卡的阿努拉德普勒,这是一座圣城,一处佛教圣地,在参观伊苏鲁姆尼亚寺后,参见世界上那棵最神圣的菩提树的文字,“菩提树成为了对佛教智慧的象征。这种智慧让信徒得到生命的解脱,找到了一种从容、宽容、平等、超脱的观察世界,对待世界的方法,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更多和平、安分、和谐、幸福和慈爱。”对于一个心中有佛的戴升尧来说,菩提树就根植于他的心中,无论他走到那里,他总会安静通过内心的反省、禅悟,去感悟人生,寻求一种内心的愉悦和宁静,如同坐在菩提树下。他也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国人内心中有这样一个菩提树,多一些幸福和慈爱,我想这就是他要出这本书的真实意图。

 

高兵

20151229日与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