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586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奈的选择

(2017-09-08 07:10:31)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无奈的选择

——读作家韩送礼新创作短片小说《礼物》有感

 

2016年《齐鲁文学作品年展》搜藏了作家韩松礼的短篇小说《礼物》,这绝非是一件小事,不确定的统计小城的作家数以千计,获得这样殊荣的极少数,而作家韩松礼连续两年获得此殊荣,足以见得作家的实力所在,但是作家本人却没有声张,依然低调的在那里辛勤的写作,这是很多作家难以做到的事情。


就作家而言,获取素材并不难,生活处处皆素材,像作家韩送礼那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作家,作品的素材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这些年他笔耕不辍,作品也很深读者欢迎,我就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喜欢作家韩送礼的作品,就是因为这些作品的素材来自于我们熟悉的现实生活当中,无论是故事,还是故事中的人物,感觉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有一种亲切感,有一种参与感,有一种真实感。

 

作家有了他认为值得写的人物,或一个感觉有一个特别好的故事,他会一气呵成的写出来,呈现给读者,或许作家在写这篇作品的时候,真的没有想特别的去表现什么,就是觉得这个故事一定能够打动读者,因为这个故事已经在动笔之前让作家感动,经过作家加工整理以后,呈现给读者一定会引起共鸣和感动。作家知道,共鸣的效果,就是作家想要达到的目的,作家有意无意间把表现的东西隐藏在故事中,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自然就成为作品的特点之一。

 

作家韩松礼这篇新创作的短篇小说《礼物》承传了这样的特点,作家给读者讲的这个故事,并不新奇,但是,这个故事讲到最后让读者陷入了沉思,主人公的遭遇,并不离奇,但这是读者不希望看到的,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局,这就是作家留给读者自己去考虑的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假如是一个未婚的读者,他一定会想到下一步的自记,假如是一个从婚姻走过来的读者,自己会想到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家看似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阅读完了以后,你便会知道作家想要告诉我们的那些。

 

作品讲述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对青年男女之间发生的故事,男主人公丁强,一个城市普通家庭的青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一个朋友聚会上,结识了年轻漂亮的女青年萧洁,之后像所有年轻人一样,从有好感开始,到相识,相知,相爱的恋爱过程,关系发展到了干柴烈火的程度,越过界河,也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虽然作家用特有的洁本方式展现,作家提示给读者的是,越过界河之后,造成未婚先孕的现实,让这小两口不得不面对成家立业的必然选择。

 

从婚姻走过来的人都知道,恋爱不过是婚姻的最初阶段,在这第一个阶段中,正如作家描写的那样,相亲相爱,幸福美满,水到渠成,从婚姻走过来的人都知道,恋爱的这一时期被称之为“智障期”,在这个时候年轻的男女停留在相互欣赏,相互倾慕之中,他们让幸福带来的快感冲昏了头脑,认为这就是他们想象中的完美爱情,或许会假想未来的婚姻也是如此,他们不知道这不过是爱情的初始阶段,走过这段历程,接下来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这一步是从虚幻回到现实的开始,而现实展现给他们的又是众多想象不到的问题。

 

作家熟知让作品生动好看,就要有情节的跌宕起伏,也就是说,驱动力必须是故事的本身的意想不到的千变万化,而不是主题、形式、原创或者其他任何构架的那些形式上的东西。通过人物面对那些生活中的意想不到,形成故事的跌宕起伏,意想不到也正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

 

这部作品一上来为我们讲述者对俊男靓女的炙热相爱过程,而之后就要面对构建未来家庭的现实问题,尽快的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从婚姻走过来的人都知道婚姻既是精神的,更是物质的,特别是到了当下的这个现实社会,所有的家庭对婚姻里面的物质需求基本上是相同的,正像作家在作品里写到的那样,房子这是婚姻中女方对男方最基本的物质要求,认为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才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而代步工具的汽车,也成为了现代家庭生活的基本需求。

 

面对物质的要求,对于工薪阶层的年轻人来说,带给男方的经济压力,不言而喻,丁强的父亲是一个最普通的纺织厂工人,虽然年轻时,一表人才,赢得了纺织厂里不少女青年的青睐,接下来与自己单位的女青年结婚成为情理之中,儿子也随之呱呱落地。一家人生活在幸福甜蜜之中。

 

孰料之,历史在某一个节点上,社会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对社会原有体制的改变,那些曾经无比辉煌的企业,似乎一夜间就变得毫无生机,接下来纷纷的倒闭,还未倒闭的那些企业,以减员增效为借口,也纷纷开始裁员,丁强的父亲也成为被裁员中的一个,失去了工作,没有了经济支撑,靠最低生活保障过日子,家庭矛盾在所难免,久而久之,感情无从谈起,最终夫妻两个人选择了分手,孩子由父亲抚养。

 

像所有困难家庭一样,丁强的父亲顶撑起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在外面打了两份临时工作,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将自己的儿子养大成人,听说儿子找了对象,又主动地把自己一生积攒下来的心血,本属于自己名下的房子,主动过到了儿子的名下,自己搬了出来,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期盼着儿子早日成婚,期盼当爷爷的那种幸福的感受。

 

看到这里毫无疑问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丁强的父亲走到这一步也是竭尽全力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年轻人对的物质要求,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我们曾经经历的那个年代的结婚必须有的三大件标准(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早就被房子、车子、票子所替代,而丁强虽然有了父亲过户给他的房子,但是,很明显里要求还有这一定的距离,例如丁强的女朋友提出的买车计划,装修房子的计划等等。

 

作家知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占据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满足这样的条件要付出多少艰辛,绝不会轻而易举的满足年轻人婚姻的那些要求,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例如丁强在萧洁谈恋爱之前,他父亲就被查出患了大病,正在治疗巩固时期,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家里面有一个患大病的职工来说,带给这个家庭的除去精神压力之外,更大的压力是经济压力,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大问题,生活的压力如同大山一般压在他们的头上。

 

作为读者,多么希望这对年轻人心想事成,让已经患上重病的老父亲,尽快地看到自己的儿子成家立业,看到自己孙子的诞生,他们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而作家知道这只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但是,理想毕竟是理想,而现实却总是呈现出种种不确定性,每一个普通家庭都有着自己难言的地方,并不会像我们理想中想象的那样,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可测因素存在,这些因素产生种种的变化,而解决这些变化的过程,使这个作品有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跌宕起伏,悲喜交加的真实效果。

 

丁强和萧洁共同憧憬和打算,不过是这对年轻人的一厢情愿,现实却并非是这样,情人节这一天原本想与恋人一起浪漫的丁强,接到叔叔的电话,让到他家里商量重大事项,丁强不敢怠慢,知道叔叔在父亲患重病以后,成为了家族的代言人,而家族会议的内容,是丁强父亲马上准备第二期治疗,根据了解的情况,第二期的医疗费用将近十万元。在第一期的治疗中,叔叔和姑姑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第二期的治疗费用,亲友们已经爱莫能助,唯一的办法,叔叔帮助找到一个可以提供借款的人,可以一次性提供借款二十万元,确保第二期治疗的费用,但必须要有房产抵押,那么只好将丁强的房产证拿去抵押,作为儿子,面对为他操劳一生的父亲,在他需要继续治疗的时候,需要医疗费用得到保障的时候,丁强没有第二个选择,服从就是大孝。

 

写到这里更多的读者就会明白,接下来问题就来了,丁强的这处房子就像是定海神针,将热恋中的小两口绑在了一起,假若没有了这房子又会怎样?我想这就是作家想要告诉读者的东西,买房子对于年轻人而言,基本上是异想天开,如此高的房价,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望而却步,不得不依靠父母的帮助,父亲把房子过户给儿子,让这对年轻恋人似乎是有了安身立命之处,而家里面在有一个大病患者,无疑这给故事的接下来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还是在情人节的这一天晚上,在一个浪漫的酒店的包间里,丁强将自己买来的五十九朵玫瑰,献给了自己的女友,跪下来向她求婚,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钻戒,在萧洁含泪的示意同意下,丁强把结婚戒指戴在了萧洁的无名指上,迎来了周围一片喝彩的掌声,看到这里是多么的温馨浪漫。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让读者感到了无比的郁闷,当萧洁听丁强说出家庭会议的内容,得知要把房产证拿去抵押,她的表情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变,萧洁思索片刻之后,愤愤地拿起衣服冲出酒店,消失在夜色之中。

 

当读者都认为丁强和萧洁是天造一对,地造一双的时候,发生了大逆转,出乎了读者的想象,我们静下心来分析一下,在这个物质至上的世界里,萧洁的这种反应是那么的正常,无可指责,现在这样的需求,似乎已经成为了婚姻中约定俗成,在女方那里,认为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就像失去舵的船,生活没有明确的方向。而就丁强而言,并不是不想拥有这样属于他们的房子,在父亲的重病面前,要父亲,还是要婚姻,这就成为了两难的选择。

 

文章的结尾处,作家也不忍心看到这对恋人就这样的分开,巧妙地假借丁强情人节那天晚上独自回到家做的梦,讲出了希望出现的两种可能性,第一个是萧洁回到丁强的家中,拿着丁强的房产证,交到他的手中,告诉他,不管怎样,我也要跟你在一起。读者看到这里明白,这个物质的世界里,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可能;第二个梦,梦到丁强父亲来到儿子面前,跟他说,想通了,我的病反正也治不好,索性就不治了,不去花着冤枉钱,你们赶紧抓紧时间结婚,我让我尽快抱上孙子。

 

作家没有讲明丁强最后的选择,这是作家很巧的一种处理方法,读者一定会知道这个故事的发展会是怎样,忠孝不能两全,房产证押出去,这个房子就打了水漂,就像丁强爱人分析的那样,假如到时间病不好怎么办?都知道大病的治愈率极低,药物不过是维持生命,而不是治愈。维持生命就需要经济来支持,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谈何容易,所以最终的结果不需要说出来,丁强的女朋友含泪跑了出去,再也没有回来,这就是结论。看到这里我想起来这几年大家热议的社会现实中“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的问题,更有才智的人把这誉为新时代的“三座大山”,让百姓无法承受。

 

俄国著名作家赫尔芩说过:“一本书的整个格调取自它从中产生的那个社会。它概括这个社会,使这个社会更直观,更醒目,然而现实又往往超过这本书。”作家韩松礼的这部作品,我认为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作家给读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可能就发生在当下,也可能发生在上个世纪,家庭的经济状况,与现实的物质需求之间产生的矛盾,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很简单忠孝不能两全。

 

这个故事让读者看完以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慨,作家在整个的故事中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只是把发生在丁强家里面的这个事情真实的展现出来, 作家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生活中无法回避的这些买不起房,看不起病的现实问题,这种带有普遍性问题的背后,却又是社会发展中遗留下来的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的话,就会像丁强家庭所发生的这些事情一样,悲剧就无法避免。假如我们置身其中,面对希望有一个安乐窝的女人,她的要求过分吗?可是现实社会对于一个工薪阶层而言,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只能先择放弃,这种放弃是一种现实社会的无奈,更是对这个社会的鞭挞,大家都逼到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就是社会的造成。

 

家庭的问题,折射出来的一定是社会问题,到这里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写的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发生的故事,而通过这个故事折射出来的是社会的大问题,从这点上去看,我认为作家直白的讲述,已经达到了作家想要的那种目的,作品的思想性涵盖在故事之中,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作家的良心,就在这娓娓道来中得以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彰显作家的功力。

 

 

 

高兵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四日

二零一七年元月七日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