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艺术家体验生活(之一)起因
(2015-11-16 01:43: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在自己还没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前,自己就想假如自己真的有时间,跟着小城的这些艺术家近距离的接触,最好跟着他们一起生活,了解他们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记得还跟几位现在已经有了一定影响的艺术家说起这件事情,他们答应得非常之爽快,希望我能够尽快的去感受艺术家们的真实生活。
真到了自己歇下来的时候,好像自己的这种想法并不是那样的强烈,原因很简单,希望自己先找到下来以后的那种真实的感觉,觉得自己还没有真正的享受自己说了算的那种感受,大半年的时间生活在自己随心所欲的一种生活状态之中,每天感觉没做什么事情一天就过去了,所以也就不想那些曾经想到过的事情,这期间自己也多次的跟小城的艺术家一起,参加他们的作品展览,在聚会的酒桌上,对他们的艺术创作的成果表示祝贺。
有一位与我家很近的艺术家还问过我,说你不是想了解我们的生活真实吗,你为什么不去?我几乎每天都在那里创作。我告诉他,退下来到现在,自己依然享受着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还想不到这些曾经一时冲动想的事情,自己还需要在努力的做一些功课,掌握一些艺术方面的常识和基本的理论知识,不然的话就剩下看热闹了,这不是我的本意,需要从你们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说完这些,自己都觉得有点挂不住,这不是强词夺理吗。
说实话,这些年跟小城的这些艺术家混的还算不错,并不是我帮助了他们多少,而是在相互的交往中,大家都没有因为不是同行而产生隔阂,知道艺术与文学密不可分,虽然文学显得更加虚无缥缈,但是,艺术家的作品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让那些懂艺术的人欣赏,让那些喜欢收藏的人去购买。
这些艺术作品也成为了艺术家们馈赠朋友的随手拈来之物,在我的家中就有不少这样的馈赠之物,这也是自己与这些艺术家往来的动力,即便我对这些艺术作品的理解不准确,但是,自己知道这些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们的辛勤劳动的成果,是他们艺术成就的再现,在我家里面有几件事限量版的,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在价值都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但是,这些朋友的馈赠将成为自己永久的珍藏。
艺术家的生存状况是这些年自己十分关注的一件事情,可以说,这些艺术家大多都生活在一种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假如不是他们对艺术的那种执着于痴迷,我很难想象到他们的这种坚守会有多长,远的不说,刚刚去世的我的那位晶珉大哥,就是这些艺术家中的一个,这些年一直生活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之中,为了追寻自己的艺术之路,年轻的时候就毅然决然的辞去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的创作之中,我们很难想象到这种辞职的选择,他们将意味着需要承担的压力会有多么的大,即便他们那时候还年轻,那个时代还给有能力的人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还可以用自己的手艺过着最基本的生活。
假如艺术家都是一个人的话,我想自己再苦也可以坚持下来,关键是有了家庭,你就不可能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样轻松地想法,要让自己的亲人过上稳定的基本生活,也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些年我觉得很多的艺术家都生存在这种近似于苦苦挣扎的状态中。像晶珉大哥一样,为了家庭付出了我们想象不到的艰辛,在小城的艺术圈里面衣食无忧的艺术家并不多,更多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这也是我想了解他们的一种必然,是什么动力让他们在那么艰辛的环境下继续追寻着艺术之路。
当然,对于艺术家来说,假如他的艺术创作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改变生活状况并不是一件非常之难的事情,因为他的艺术创作会让那些有鉴赏力的收藏家购买,根据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的影响力 ,他们的艺术作品的价格也不同,这些都成为了维持生存的一种可能性。问题是很多的艺术家还没有如此的幸运,他们的艺术作品更多地放在自己的家中,很难成为有价值的艺术品,我认为这是对艺术家的致命伤害。
其实,作家也同样没有这样的幸运,众多不知名的作家,他们绝大多数辛勤写的那些文字,很少有像欣赏艺术作品那样的幸运,绞尽脑汁,倾其一生写的那些文字,能够换成养家糊口的稿费,是一件非常之难的事情,我们暂且不从大的层面去看,就从我们小城的这些文学爱好者来看,有几个靠文字养活自己,体制之外的这些作家,多说了也就三五个人,不难发现更多的文学爱好者都是在体制之内,在有了生存的基本保障之后,文学不过是他们的业余时间的兴趣与爱好。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自己有了近距离了解这些生活艰难艺术家的一种愿望,想知道支撑他们创作的原动力是什么,想知道面对如此艰辛的生存环境下,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别看有些艺术家现在给人的感觉很风光,但是,在这背后他们曾经经历了什么,是什么力量让他坚守到现在,那些鲜为人知背后的故事,都成为我想了解这些艺术家的原动力,还好,自己这样的想法在十一月份得到了机会,小城的艺术家贾真耀同意我跟他去景德镇参观他在那里的工作室,了解他制作的那些作品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