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随想(之十五)
(2016-04-03 06:21: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随感 |
我看书很杂,跟其他的读者不一样,“阳春白雪”自己喜爱”,“下里巴人”自己也看得津津有味,用那句俗语说:“通吃”。有些人对我这种“不挑食”很不以为然,说是我在浪费时间,看那些不应该看的文字,留出宝贵时间去看一点大家的文字和作品,好像看了大家的作品,你就会成为了大家是的,其实,你骨子里面就没有大家的基因,写破了天,你还是你自己。
很多人忘了,那些大家也是在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创作灵感,在众多的人群中看到了内在的那些相似性,什么相似性?人性中的某些相同,挖掘出这一点就挺好。不同的作家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有的挖掘的比较深刻,讲出来的故事比较生动感人,引起共鸣,或许这个作品就算做成功了。
而更多的文学爱好者依然沿着他自己理解的道路不懈努力,用他自己的理解方式去阐述他对这个事情的个人观点,或许述的比较浅,不是很生动,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不深,但你不能说,这样的文字就是失败,我始终认为这是文学爱好者不断积累的一个必然过程。问一下在这个世界上那一个先人不经过积累一下子就成功的范例,倒是我承认就作家而言,创作有他的灵性在其中,悟性高的人,成功的概率比较大。
看看中国作家界的情况就知道了,中国上千万的文学爱好者,百万的专业作家,真正能过在官方得到承认的有几个,喜欢冰山理论的比喻,更多的人是冰山的底部,露在外面的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而已,不仅仅是文学行业如此,所有的行业也都如此,这是一个很残酷,又很无奈的事情。
只要你喜欢,只要你的功利主义的想法不是太厉害,你就会忍受在冰山下面的这种事实,你还可以逍遥自由的面对这一切。假如你想通过文字达到你想要的那种荣誉,这就成为了你最终痛苦的一种必然,都说上苍眷顾那些锲而不舍的人,但现实中上苍照顾的那些人并不多,大多都埋没在众多的人群中。
看书的问题,就我自己而言,不需要别人给你的所谓的劝告,你只要喜欢看的书籍,你一定不要因为别人说无意义就放弃,你不喜欢的文字硬逼着去看,看了又看不进去,我认为这才是一种最大的戕害自己,看书跟学习一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书一定是越看越多,越看越杂,在之后就是越看越少,越看越精的一个过程。一个人不管它最初喜欢看什么,只要看了就行,所谓的开卷有益就是讲了这个道理。
自己清楚地记住,小时候看书,那有什么自觉的意识,无非是在那里看热闹,看书中的那些插画,那些长着卷发的外国人觉得很有意思,还有画的一些物件,你从来就没有看过,你阅读不过是一种好奇。再后来就试图读一些所谓的童话作品,现在知道这是你启蒙的初始阶段,那些符合国情的童话故事,有意无意中在影响着你,例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你要学会谦让,而狼来了的故事,是告诉小朋友要诚实守信,撒谎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那时候怎么能够理解这些,人的本性就是想多吃多占,思想还没有成熟到可以谦让的时候,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依然是多吃多占,这才是一个真是的人。
儿时的阅读基本上停留在小画书上,到了上高中以后,课外阅读才涉及到一些书目,说实话那时候自己还真的不喜欢那些书,依然停留在画册和刊物的范围之内,到是为了在同学那里表现出喜欢读书的样子,回到家里找出老父亲的那些内部阅读书籍,囫囵吞枣似的看了几行,不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而是为了参与到同学的阅读的聊天中,这种满足虚荣的阅读,现在知道也是阅读的一部分,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只要你能看进去一本书所讲的那些故事,你一定会有一种收获,这种收获可能你一时半时感受不到这些,这些并不妨碍你的阅读审美的逐渐提高。
到现在自己逐渐的知道,读书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读书不过是自己丰富对外面世界的了解,特别是对人性的了解,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沉浸在书中,而是要跳出来,用自己的感受去了解分析作家想要告诉你的那些东西,你是否认同,很多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被作家的精彩讲述而痴迷,忘记了自己还有判断的能力,成为了作家的粉丝,无论作家说什么都会极度的崇拜。
不管是多么大的文学家,他的巅峰之作不过是那么一两部,其他的作品虽然也是可圈可点,而就他的文学艺术的巅峰而言,很多东西都是他的积淀,不仅如此,他们创作的那些不朽的文学作品,当初他们也不知道会有今天这样的成果,就像梵高到了他死后才被世人所接受,才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中的伟大艺术家之一。
写到这里想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写到过他的创作历程,为了撰写《百年孤独》几乎倾尽了他的所有财力和精力,他并不知道他撰写的这个作品到底出版商有何反应,在去邮局寄自己的这部书的手稿的时候,由于邮资不够,只能邮出去作品的一半,原本想把前半部分寄去,却记寄错了,把下半部分给寄了去,还好出版商是一个懂艺术的人,这本书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可是我们知道自诺贝尔文学奖成立以来,每年只有一个作家获得此殊荣,与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作家来说,这种概率会是一件多么残酷的现实。
莫言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翻开他的作品去看,不是同样吗?他的创作一度陷入了极度的窘迫中,创作的作品假如不能发表的话,一定会影响到家人的生活,就像莫言自己说的那样,真的不成功就回家里面养鸡,还好上苍眷顾了这个勤奋的人,他的成功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受政治背景的影响,他创作的那些作品足以说明了他的创作是。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所有作家的作品都应该去看,但是,身边的这些作家的作品同样也要认真地去看,只有这样广泛的去阅读,你才能找到你自己真正喜欢的文字和表现形式,凡是你看不进去的希望还是放下,去寻找你喜欢的那些文字,看得进去,给你触动,这就行了。因为你的这些触动,也会随着你阅读的深入而深入,相信自己,别去盲从的根进,自己喜欢的才是自己需要的,我始终这样去看,即便我拥有那么多的名家书籍,一点不耽误我饶有兴致阅读周围文学朋友的那些文字,在他们的文字中同样可以找到那些被世人认定大家的作家发现的那些人性中的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