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同行吃饭(结束篇)

标签:
育儿 |
分类: 感悟生活 |
不要以为请这些老朋友吃饭会去什么大地方,安排在离他们驻地不远的一个饭馆里面,这里也是目前自己的“定点饭店”,为什么选择在这里,一句话形容物美价廉,整个一条街在我的感觉里,两头两个店比较火,一个是靠他们驻地最近的那个以海鲜为主的饭店,几乎是每天爆满,听说要订房间需要提前两天才有可能订到,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火爆,一次业务关系请我去了那里,感觉里面的环境和硬件设施不错,但属于中高档消费,知道像我这样的穷人一年消费一次还有可能,要是想当下这样每个月都有事情,那绝对是消费不起。在一个就是靠东头的我说的这个饭店,也是天天火爆,其他的店感觉都是在那里苦苦挣扎。
听小妹说,这次培训会上面的领导抓的很严,一天的课程安排得很满,不仅早晨要签到,下午也要签到,到晚上六点才能结束,听了他说这些自己都觉得好笑,感觉像是幼儿园的管理,京城的那个官员自己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个行当里干了不少年,从我干这个事情就认识他,过去的他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用京城阔少形容他不为过,通过大学毕业分配到这里,找了一个“大官”的岳父大人,自然成为了官宦家庭的成员,那时候年轻气盛,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经常跟我们这些同行观点不一致。
知道他这是得了“首都病”,自认为是京城的部门就一定要高人一等,水平也高出下面人不少,所以经常用他自己想当然的感觉去处理事情,他不知道我们这些基层的管理者对自己所在城市的情况比他了解的要多,考虑问题也现实得多,对一些不切实际的所谓上面的精神,大多是表面上不说,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这样与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像我这样认死理的人,到最后基本上成为了单打独斗的局面。
其实,我们最初是有一段蜜月期的,相互之间的走动也比较频繁,那时候这位还没有任何的职务,所以,考虑问题还没有本位主义的倾向,有些事情还会分析的去考虑我们的这些要求,而且也会跟分管他的领导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之后我们在电话上交流,自己一度也把这位很当成一回事情面对,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都在变化,在上级机关里面呆长了,自己感觉不出来就发生了变化,认为底下的这些人竟为自己的局部利益着想,而他们的做法给让人接受不了,当然这不是在这里要展开谈论的事情。
终于经过快二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了这个组织的副手,既然已经成为副手,一定要让底下的人感受到他的管理才能,和他的威严,例如这次培训的抓考勤纪律,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不过我认为把这些来自全国不同城市的同行当作孩子对待,真的有点小儿科,这些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同志,业务工作那一个都是行家里手,将具体的业务上面这些人还真的不行。
不过这个人的表现与我认识的一个人十分的相像,表面上一脸严肃,满嘴都是事业和工作,其实,你跟他呆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他内心里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当官的那种感觉,那种一言九鼎的感觉,那种职工看到他唯唯诺诺的样子,他觉得这才是他的威严所在,价值体现所在,不过你要是一直在她身边,你会发现他的那种极度膨胀的私欲,会在某一个瞬间暴露出来,那时候你才明白,这位严肃有余的领导,不过使用这种严肃来掩盖他的私欲而已,不是成熟的体现,正是他心虚的表现。他的做法和这位京城的大人物是如此的相像,让我想起来物以类聚的这个成语。
终于等来了这些久日未见的老朋友,自己实话实说,因为现在自己已经回家,单位的事情已经不再打听,所以这次叫大家出来,也就没跟单位的任何人说,也没叫他们,不想因为自己的举动影响了单位同志在领导那里的形象,现在的领导管理方式与曾经的我绝然不同,不想在这里评论这些,叫大家出来主要是为了共述友情,工作方面的事情不谈,只谈过去在我们成为同行是发生的那些事情,说完以后大家哄堂大笑,说你这一席话好像把我们当成外人了,全国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你们那里的事情上午你们的领导也作了交流。
满桌子的菜上来以后,大家的眼放了光,身边的那位姊妹告诉我,也不知道是谁联系的这个地方,居住条件一般,伙食没法提,吃不饱不说,去晚了就没饭了,笑着跟她说,不是不谈工作吗?现在满桌子的菜你就放开肚子吃,大家就这样一边吃,一边聊,感觉又回到了曾经的那个年代,,五箱啤酒不知不觉就喝了进去,感觉大家意犹未尽,谈论起曾经的那些岁月中发生的事情,大家认为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最后大家建议为了这次老朋友相聚大家一起照个相,建议得到大家的赞同,就这样我们拍了一张合影知道这样的合影不会再有了。
晚上十点钟回到家,接到了同行办事处主任的电话,说你真行,我们去的那位同志“封山造林”已经两年了,就为了造出一个优质品种的孩子,结果让你把他坚守两年的规矩给破坏了,听他打电话的声音知道有点高。笑着跟他说,好孩子与喝酒没有必然的关系,人的遗传基因已经决定了孩子的一切,说不定等回去以后,心想事成,将来这个孩子一旦出生,就起名为某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