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陋室随想(之六)

(2015-08-18 04:48:11)
标签:

美食

分类: 读书随感

都说五十知天命,真不知道天命是什么,不过到即将“耳顺”的年龄,很多事情就没有强求的意思了,根据自己心里面想的那些去做,知道自己想得那些东西,也不会像年轻时的那样好高骛远,办自己办得到的事情,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知道已经不属于这个年龄人干的事情,留给年轻人去追逐和梦想,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运动会要按年龄段分为不同的级别,到了老年组,你想去跟青年组去比,那不是自讨没趣,想必所谓的天命就是了解自己,量力而行吧。

 

看书和买书自己觉得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改变,追求“高大上”的青年时代,追求“文思哲”的中年时代,确立了很多自己设定的阅读目标,现在知道那些入门时的选择并没有错,从古典名著开始,到世界上的那些流传下来的名著,一点点的去看,一点点夯实学到的知识的基础,后来从狂热的过程中逐渐的知道了有选择的扩大自己阅读的范围,也别是在倾听老师们的交谈,你会发现自己所谓的阅读,不过是九牛一毛,离丰富自己,还相差太远,需要补课太多,知道这种积累对于像我这样蠢钝的人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

 

到了基本上已经退下来的时候,你突然的发现,你阅读的胃口与之先前更大了,你对“五谷杂粮”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年轻时候不以为然的那些作家的作品,到现在看一下,觉得还真的有点意思,知道真正的高手,就是可以把繁杂的事物和深奥的道理,通过最通俗和简单的语言来讲清楚,而绝非是洋洋万言,娓娓道来,读书就是一个理解事物化繁入简的过程,所以说,自己对书的挑选更加随意了,有的时候觉得是跟着舆论走,看到那个作家近时期在圈子里比较热,自己就会找来这些有争议作家的作品来看,找出自己的感觉,这种凑热闹的阅读方式感觉也不错。

 

现在知道读书是一个人的事情,与别人毫无关系,你看的激动与郁闷,同样也是与外人毫无关系,作家讲的故事引人入胜,你被带入作品之中,这也是一种状态,即便这个故事事后想想,不过如此,但是当初你的那种痴迷状态,同样是对你很有益的,你已经深入其中,把自己带入到作品的人物和事件当中,你的喜怒哀乐跟着作品而起伏,最后你发现你的这些情绪的发泄,其实是你自己的感情的流露,有的时候与作家是相通的,有的时候你会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周围有人也说我,身边作家的作品都看不完,去关心什么外埠作家的作品,其实,他们不知道不同地域的作家,受地域的影响,在文字表达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就这样一个感受,你不通过大量的阅读,你是感受不到这些不同点,所以博览群书就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不同感受,即便最终的道理是殊途同归,但毕竟这是终极规律,更多的人并不这样的去想。

 

前两天在网络上看到了几个作家的作品引起争论,觉得很好玩,从网络上买了回来,感觉假如不是在网络上看到这些作家的争论,自己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在中国可以说是喜欢文学的占了一半,喜欢写作的人也同样是多如牛毛,但是真正有了名的作家依然可以说是为数不多,更多的作家可能他的名字出不了自己的故乡,倒不是这些人没有才华,在这样广袤的大地上,像你一样有灵感,有智慧,有才华的作家太多了。

 

就这样那些自己可能闻所未闻的作家的作品一点点的汇集在自己的床前,你翻阅这些书的前言或简介,你知道这些人已经在文学的道路上苦苦探索了很久,而且他们有的已经颇有影响,唯独自己不知道这样的人,想想也算正常,像我这样不注意文化动向的人,不知道他们很正常,别说是这些已经有了“小名”的作家,就连小城的作家群里面自己知道的也为数不多。

 

其实想想自己这种“多口味”也没什么不正常,我们出发到一个地方,问的最多事情就是这里的著名小吃是什么,随后就是有什么可以看的地方,吃当地特色小吃,看当地著名的景点,与自己看这些不同地域作家的感觉是一样。记得那年去俄罗斯,在这之前看过那么多的俄罗斯作家的作品,见识过作家描写俄罗斯大餐的文字,带着一种想要去品尝的心情到了那里,当导游告诉我们在行程中就有吃俄罗斯大餐的项目,自己还为之兴奋不已。

 

靠,后来知道什么俄罗斯大餐,无非就是面包和西红柿牛腩汤而已,那顿俄罗斯大餐所有的团员都没吃饱,而且花了不少钱,没记错的话,每个人交了人民币二百元,为此差一点跟导游打起来,觉得与想象中的不一样,黄油也好,面包也好,都按数量分给大家,没有多余的,吃完那顿所谓的俄罗斯大餐,自己怎么也想象不到这些伟大的作家会把大餐写的那样的美好,为了发泄自己内心里的不满,那天晚上跟同行一起喝伏特加酒,邀请了两个当地俄罗斯的客人参加,一股脑那俄罗斯的那两个人喝的找不到北,算作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平衡,后来想想自己还是糊涂,花了自己的钱,去给当地的那两个人喝,到底是谁占光了。

 

都说多多益善,到这个年龄才有了这样真切的感觉,看看本埠作家的作品,关注外埠有争议作家的作品,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在这种相互对比中你会发现他们作品力度的不同,你才知道我们的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在全国范畴内是一个怎样的位置,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涉猎,才感觉到我们的国度里,玩文字的人太多了,就像一些人说的那样,中国文学呈现的是冰山现象,露在外面的只是作家群里面被人发现的那极少数,更多的作家都埋没在海平面地下,至于他们生活得怎样,是死是活,没有人知道,这就是追求文学的残酷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