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城(之三)

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山玩水 |
正因为妹夫答应到山城之后一切由我,只管我的住宿,和特别需要的地方的交通助一臂之力,其他一切尊重我的选择,我才毅然决定到这里来“躲清静”,知道妹夫的事业干的风生水起,住在他的住处不会条件太差,来之前特意问了是否有公共网络,得到绝对的肯定,自己来这里的信心和动力基本上快饱和了,这让大妹夫和二妹夫非常的羡慕,他们革命尚未成功,只好继续在革命岗位上继续做事,在欢送的聚会上,听说我将要一个人独往独来,那才是羡慕嫉妒恨。
这些年属于自己外出,基本上是能够朝发夕至,绝不会在外面过夜,即便到了很远的地方,自己也没有出去玩的意思,更多的是跟着一路人随大流,自己心里想着真正到了退下来,静下心来去一个地方呆下,熟悉环境,适应环境,找到属于自己希望的那种慢节奏的旅行,那里的风土人情,那里的许许多多的传说,都是作为文化人最想了解的东西,现在的旅游说不好听的就是快餐,走马观花,再就是听导游给你讲你也不了解的野史,觉得挺热闹,实际上是误人子弟。来到这第一天晚上同任何一次外出相同,并没有想象中的一觉睡到自然醒,凌晨一点上床睡觉,不到六点就醒了,害怕影响他们的睡眠,躺在那里想事情。
八点钟妹夫和他的司机走了,洗漱完毕之后,只身下楼到院子里看看,南方的自然环境到处是绿莹莹,花草树木那才是一个茂盛,每一座楼的前后都是绿色植被,很多居民在凉台上种着花草,由于到处都是绿色,你并不感觉这些高楼组成的小区单调,花草树木调准下显得优雅而温馨,可能这就是南方北方的最大区别。
大厅门卫附近有什么景点,门卫想了半天说,沿这条大路向南走,过了隧道再往前不远有一个“照母山森林公园”,自己心里面有了目标,回到宿舍打开电脑在网上查一下,是这样介绍的:
照母山森林公园占地4700亩。照母山因南宋状元冯时行结庐照母而得名。依托照母山的自然生境和文化积淀建设的照母山森林公园,景观磅礴大气,文化厚重深沉,韵味雅致幽远,集赏景、健身、休闲、科普等功能。
照母山森林公园应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采取多品种混交、异年龄结构、多林层复合方式,栽植了近万株大树,打造了磅礴大气的植物景观。
“孝道”景点模拟森林实景,在高差80多米、宽度30多米的登山台阶两侧及中间栽植 40cm以上香樟、玉兰、枫香等大树,建成了森林梯步,形成了路穿林间,人行树下的森林韵味。
“香樟林”景点广植30cm以上的香樟,呈自然无规律布局,林下植草并安放休闲桌椅,供游人在林间漫步和休息。“香樟林”的巨树四季常绿,是一道震撼的巨树风景。
“柿林”“枣林”“杨梅林”景点主要栽植果树,按自然植物群落布局20cm以上的柿树、枣树和杨梅,供游人观赏山林彩果景象。
照母山森林公园内的建筑均采取传统民居风格,庭、廊、楼、阁、塔、牌坊等形制俱全,与森林景观相得益彰。
建筑布局匠心独具,数量控制严格,以精湛的工艺、考究的材料、传统的风格展现其别致格调。材料以原木为主,辅以当地石材,风格是传统的飞檐翘角、青瓦白墙、花窗吊檐中国样式。铺装选材考究,以火山石、汉白玉、黄砂岩、鹅卵石、青砖、青瓦等自然材料为主,采取传统铺装工艺。
明清时代的文物“节孝牌坊”“忠孝牌坊”,是保存至今的孝文化历史见证,“照母山庄”则是依据冯时行结庐照母演绎出的孝文化建筑,萱草、孝顺竹、椿树是富于孝爱意义的植物,瓦当瓦头上用阳文铸有小篆“孝”字,黄砂岩柱础上则是阴文刻写的“孝”字,各个地方的楹联用中国书法和对联形制,宣扬 “孝”“ 爱”。亲子乐园有12个石刻“孝”字,甲骨文、钟鼎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均有,沿溯着汉字发展时序,同时铭刻孝经中的经典章节。园内还大量布置景石,上面是根据书法大家手迹刻写的诗词。
照母山森林公园气魄宏大而不失典雅精致,温柔敦厚而又得个性神韵,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游览的理想去处。
看到这里早就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只身徒步前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远,给我的印象深刻的是那里的幽静,那里茂密的绿色植被,以及四处可以看到盛开的各种鲜花,整个照母山森林公园转下来用了三个多小时,自己的衣服早已经被汗浸透了,说实话,觉得不虚此行,整个公园是免费开放的,在里面漫步和攀爬的这些时间里,几乎遇不到游人,那里除去听到鸟儿的欢唱的声音,剩下的就是自己气喘吁吁的声音了,感觉是为自己开的公园。
下午回到住处,冲了个澡,将衣服和内衣裤洗了,倒在床上美美的睡了一觉,觉得这才是美好生活的体现,唯独我在那里看到的一个景点“孝母泉”,回来到网络上查它的历史传说,竟然查不到,难道是现在人造出来的这样一个景点,根据景点的新旧程度,不应该是一个新的人造景点,不知为何查不到这个地方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