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五百八十八)
(2015-09-05 07:18: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周末参加一个新书发行会,没有在小城的书城里面,而是在一个很有特点的书屋,编书的人和出书的人很有个性,不屑于体制内的所谓名声,出这本书的过程就没考虑体制的要求,根据他们自己把握的尺度,约了小城来自不同行业的读书人,写了自己读书的感受,而且是自费印刷出书,书的质量没的说,毕竟他们都是专业人士,得到大多数读者的一致好评。
发行会那天在并不宽敞的那个小书屋里面,可以用座无虚席来形容,书中从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作者济济一堂,主持发行会的那位小城著名人士,用他特有的方式,让每一个到会的作者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感受,可想而知每一个人的感受是什么,大家十分感谢编审和出资人,认为这是小城文化史上留下的浓重一笔,而且这种编选方式也算作是一种创新,让不同行业的读者都可以参入进来,打破文章必须是作家专利的这种传统,我简单的翻阅了一下,感觉那些并没有冠以作家的人,他们谈读书的文字一点不损色欲所谓的作家,作品的感人就在于它的真实。
那个小书屋开张已经有几年了,现在已经在小城有了些名气,可是自己这是第一次到访,被自己认识的那些文人耻笑为落伍和不合时宜。自己知道类似的书屋这些年在小城成立了不少,要是年轻的时候自己一定会第一个到那里参观学习,现在内心里的那种超常的好奇心变得越来越少,所以类似的所谓书屋自己就更不感兴趣了,毕竟自己还有一个类似的书屋,唯独不一样的是这个书屋受众群体不少,而我那里基本上是私人空间,但凡到那里去的人或多或少算作是自己认定的文化人吧。
后来听说那里成为了部分文学爱好者的文学沙龙,不定时的组织一些小城有影响的作家到那里与读者座谈,知道通过这种方式来奠定书屋的地位和影响力,更知道做公益是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毕竟那里的空间是个人的无私奉献,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书屋的存在必须有他的支撑点,例如这个书屋的阅览区和购买区,以及销售部分的饮料喝咖啡,这些都是支撑继续开下去的有效方式。自己非常之理解,独立书店到当下,可以活下去就是一个奇迹,所以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运作自己都理解。
自己曾经写过到学苑书店买书看到他们不得已摆上的桌子和置办的咖啡壶,以及专门设立了一个礼品区域,知道通过这种手段想法来吸引读者更长久的逗留再次,不知道他的实际效果如何,这种调整也是无奈之举,在当下出场规律必须遵守。不仅仅是学苑书店,接下来位于南京路的不是书店,自己去了两次,在书屋里飘散着咖啡的香味,不仅如此还有各种西式点心,似乎营造一个更加温馨的阅读环境,自己一度想真的可以开办一个读书餐厅,让书虫子们有一个不同与其他书店的去处。
现在我们小城最大的官办书城也有了类似的阅读品茶区域,但凡买够一定数量的书籍,便会免费为你一杯咖啡,至于咖啡的质量不许去探讨,一句话,用这种方式来吸引你逗留,很遗憾像我这样目的性很强的读者不会在这里消磨更多的时间,看书买书是第一要务,至于喝茶消遣自己不会这样的选择,知道回到家中自己可以用大段的时间满足自己的这种需要,而且更及经济更实惠。当然,有这样的闲情逸致的读者,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情更多的商人会把握住,书城的这种跟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把话收回来,继续讲述朋友处的这本书上面,在那个书屋里举办发行会,本身就有它的特殊意义,在这里不需要官方的“清规戒律”,更不用把书放在那里代买,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本凝聚了编者和校对心血的书籍,居然是全部免费赠送给各位为这本书提供文字的人,这本书并非是正规出版社出版,完全是作书的人自己的事情,根据编辑自己的喜好去收集文章,正是因为这多种的不同形成了这本书的特点,这是我买书读书这么多年来首次遇到。
这个书屋的老板是一个八零后的年轻人,自己曾经听说过他,但是见面这是第一次,感觉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年轻人,感觉出他阳光灿烂般的微笑是真诚的,他的这种创举感觉是同龄人的“异类”,这么好的房子,完全可以让他为自己服务,他却把这样好的空间无私奉献给那些读书人,那些公休日无去处的年轻人,正因为有了这些读者,繁华的名字就变得美丽诱人。
而这本名为《读——青岛人文精神读本之一》的编辑与书屋的老板也是一个八零后,也是一个藏书人,也是小城最大媒体得编审,他不善言辞,简要的讲述了出这本书的真实想法,感谢了那么多出书期间给予帮助的各位,当然,更感谢提供这个地方的老板也是朋友,以这种方式召集读书人的聚会,让这个充斥着金钱和欲望的社会,在这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变得纯净与高尚。
还记的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是这样说的,这本书为小城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不希望这本书让一个人自费的出书,这从出书的本意上来说,不符合市场规律,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更何况出书的人是一个八零后,是拿工资的工薪层,这本书感觉还要继续出下去,既然是这样我希望大家能够为这本书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一个人顶着的压力分解一下,毕竟这是大家的事情,假如编者需要我做什么,我会义无反顾的尽力。
那个留方便面头型的岛城著名的作家发言时说的更直接,说我们的这个庞大体制,可以花那么多的钱投到毫无意义的项目上,而这本书是帮助我们这座城市在做事情,他们熟视无睹,这本书本应该是他们做的事情,他们不作为,让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年轻人承担这些,我同意管窥先生的意见,把这件大家的事情,变成大家一起来做,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希望大家热情参与。靠,显然他比我会说,切中要害,有感姜还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