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379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陋室随想(之四)

(2015-08-05 00:14:14)
标签:

育儿

分类: 感悟生活

年轻时候看书喜欢跟风走,没办法,那时候跟着文学圈里面的老师的讲述内容走,自己曾经写过,听他们在那里绘声绘色谈论一些国内外作品的时候,你假如没看过,那对不起,就等于在那听热闹,而那时候学习态度很认真,觉得既然下气力找到了这些有名的老师,就想跟他们学点真实的东西,一句话,学习的态度很虔诚,所以他们说到了那本书,自己也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去寻找这本书,私下里抓紧时间去看,为的是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跟老师请教,即便有些问题提的幼稚可笑,还好,老师们看到你一脸认真的样子,还是耐着性子给你解答。

 

一晃过来将近三十年了,生活改变了很多东西,曾经痴迷文学的自己,不得不在现实的生活中败下阵来,毕竟自己的天分和灵性证明自己不可能成为靠文学吃饭的专业作家,文学对我而言不过是一种业余爱好而已,所以把中心点不得不往生活的最实际方向发展,回到了工作单位,从“吸血鬼”变成了自食其力的人,书籍成为了八小时之外的“零食”,一切又回到了最初,即便自己心里面有自己的那种不安分的想法,可是生活的现实又不可能让你如此的想入非非。

 

到现在自己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自己已经从跟风似的看书变成了根据自己的喜好“独往独来”,不管外面把某一个作家吹成什么样子,自己还是按照自己的阅读计划,根据特定时间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去阅读,一句话,跟风不再是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到了现在这个年龄,绝对有了自己的主见,至于说是顽固不化或者是别的对我而言都无所谓,生活本身将你打造成这副摸样,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这些年买书也同样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买,有很多书籍自己知道已经“热”过去了,这对我而言不构成什么难题,对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早一天拥有和晚一天拥有不是问题,知道你已经拥有这样的书籍足以,因为你知道阅读这些书籍,必须要有一种心情和相对宽松的时间,绝非像借阅的书籍那样赶时间看完要还回去,属于自己私有财产的这些书籍,有充足的时间去欣赏和阅读,这也是自己为什么不间断去买的原因之一。

 

不过跟风也不是不好,最起码这些人可以说是站在文学发展动态的最前列,对新作家和好作品第一时间可以了解,至于这些新的题材和发现新的作家的与众不同,能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不得而知,但是,看到他们谈及这些话题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神情,知道对他们的触动很大,其实,在我的感觉里,任何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东西,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这些方式有表现出那样的与众不同,那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化和运用技巧而已,更多的东西万变不离其中,例如,对人性的探索和表现,人本性中的那些东西不变,你就无法超越这些不变的东西去“制造”,不过是从自己发现的新角度去表达你对人性理解而已。

 

作家讲述给我们的故事可以从任何的角度去切入,只要他把握住所讲故事的生动性,我想就成功了一半,至于人物的塑造和对人物所在历史的那种隐喻和象征,那就看作家个人的能力和水准了,对于一般的读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就想听相声一样,需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包袱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笑声就代表了观众的认可程度,即便书籍没有这样直观的评价,我想销售量或许可以代表这本书的受欢迎程度,至于评论家的那些吹捧和尖刻就我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作家想要表达的东西,也未必是评论家想到的那些。

 

就在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自己利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撰写的书《我的兄弟王小波》,说实话,自己最初的感觉王小波的名声盖过了他们家里面所有成员的名声,在我们的这个圈子里,每每提及王小波的作品和王小波作品想要表达的意思的时候,这些专业作家都会如数家珍的谈论,说实话,王小波的作品自己拥有不少,但真正阅读的却不多,别人都在谈论这位作家的时候,自己并没有那种蠢蠢欲动的感觉,倒是自己感觉应该先从了解这位作家的身世开始,从当当网上去浏览有关介绍作家王小波的相关书籍,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的这本书进入了我的说视野,不假思索的将这本书收入囊中。

 

利用一个闲暇的时间,自己看的那才是昏天黑地,两天的时间阅读完了这本书,感觉王小波这一家人都不是一般人,他哥哥的才分用王小波爱人李银河的话说“王小波曾经说过:我哥哥的智力超我十倍。绝非溢美之词。看了这本书(《我的兄弟王小波》),才知道‘王小波是怎样炼成的’”。这个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老三届的学生,直接考取了社科院研究生院成为了研究生,之后1991年获得了美国图兰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继承了他父亲中国著名逻辑学教授的事业。

 

不妨我们看一下王小平在书中如何谈及他的弟弟王小波的:“小波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热爱,不光是因为他的文学技巧,也不是因为他建立了森严的思想营垒,而是因为他独特的感觉和品位。他以灵敏的鼻子捕捉到从这个世界里透出的,他人难以分辨的种种气味,并把它们制成了‘香水’”。当然类似的警言妙语在书中比比皆是,看到了王小波哥哥的睿智,从心里敬佩这一家人。当然,也勾起我阅读王小波作品的兴致。

 

爱一个人先从初步了解开始,随着对她的深入了解,可能爱变得越来越浓重,从爱恋变成爱情。也可能通过这种交往发现不过如此,便会主动的与她疏远,知道没有这种缘分,这种相爱的过程与读者对作家的喜爱很相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