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379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病榻日记(之尾声)

(2015-04-01 00:06:06)
标签:

育儿

分类: 感悟生活

有闲心胡思乱想,估计病情就是有好转,加上每天乘公交车往返于这里,觉得很浪费时间,更何况打吊瓶期间,什么事情也干不了,原本想看书消磨时光,发现打上吊瓶,只能躺着,一只手举着书看不可能,要是坐在那里看,又影响药液的流入,只能躺在那里胡思乱想,或者观察周围的事情,让自己没想到的是,住院半个月不到,就这样躺着打吊瓶,自己居然长了五六斤肉,掌柜的说,眼睁睁的看你的肚子大起来。跟掌柜的说,证明自己真的没本事了,都说有本事的把别人的肚子搞大,没本事的把自己的肚子搞大。

 

记得去年住院期间,一般都是上午治疗,下午我就回家休息,还可以利用下午的时间在网上浏览一下,可以看点自己喜爱的图书,觉得并不怎么空闲,这次住院医生是不是有意而为不得而知,上午安排了吊瓶,下午依然安排吊瓶,最初自己没反应过来,三天过后觉得实在是有点麻烦,找到医生要求把下午的治疗改为上午,医生听了以后很恳切的告诉你,上下午治疗的药物必须有一个时间的距离,咱是不知道其中的理由,只好每天数次的往返于医院。

 

一周过后,感觉实在不方便,利用查房期间,第一次提出了要求,尽量在上午把治疗给解决了,自己需要给下午时间干点自己的事情,医生很明显对你的要求不太满意,我知道他们需要通过这种形式,让我安心在这里把所有检查都重新做一遍,我不反对各项检查,但是,这种上下午“轮番轰炸”的治疗确实让自己有点烦,医生看我的态度坚决,让我打到第十天的时候,改为半天。

 

最让人感觉有意思的是整个病房里面,每天我们三个人的治疗方案基本上是一样的,我半开玩笑的跟他们说,咱们打的吊瓶错给谁打上都没有问题,因为所有的治疗药物都是一样的,后来知道对于内分泌疾病的病人,这里有一个基本相同的治疗方案,疏通血管,营养神经,降糖降脂,而且这些药物都是最前沿的药物,自然治疗的效果就明显。

 

最初发现我每天打的吊瓶数量最多,老教授占据第二位,而那位新来的病号,感觉是病情比我们还重,却只有一个吊瓶,最初我认为是不重视他的病情,后来发现医院不仅仅是根据每一个人的病情,同样也是根据你的消费能力,听说我是院长的关系,又是从机关过来的人,知道医疗费用不成问题。第二个老教授,是一个退休干部,今年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了,多用点药也没问题,倒是后来从企业过来的这位,是这里的老病号,对这里的情况知根知底,不敢随意的乱来,象征性的给他治疗方案,在我看主要是用配带给他的胰岛素泵来降血糖。

 

大家躺在那里,相互交流着住院的感受,特别是那两位经常住在这里的病号,都知道你的医疗费用花不到一定的数额,一定不会让你轻易的离开,但是这是周瑜打黄盖的事情,你想尽快的治好病,就要服从这里的治疗方案,可以说是身不由己,自己交了三千元的押金,知道已经花的差不多了,这种第六感觉果然灵验,小护士来到你的床前,一口一个大爷的叫着,告诉你押金花得差不多了,让家里面的人在交点钱,跟小护士开玩笑,我是一个下岗职工,你能不能跟你们院长说一下,免一部分费用,小护士不笑了,跟我说,我可是通知你了昂,一会护士长过来,你可别说我没告诉你,说完话,一扭一扭地走了,哎,在那都是认钱不认人。

 

上次住院的那个做神经传导功能的女医生,出院后一直保持着微信的联系,这次住院医生安排了做这样的检查,但是,那天护士给我预约的时候,这位女医生因为一天检查太多实在无力再做了,只好改在了第二天,为此我专门给他准备了一本有我文章的杂志,并不是想显摆什么,只是自己的那篇文章写了喜欢文学的艰苦之路,让她千万别“误入歧途”,文学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应该成为一种休闲式的消遣,千万别当成了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没有灵气,没有文化底蕴,只有想当文学家的梦想,那一定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在那篇文章中就写到了自己对这方面的感受。

 

那位女医生见到我,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问我什么时间来的,告诉她,来了几天,原本昨天就可以到你这里做检查,听说你已经筋疲力尽,所以改为了今天,为此还特意给你带了一本杂志,其中有我的一篇文章,请批评指正。感觉女医生很高兴,顺手接过了杂志,她的副手伸手要去看看,又顺手转给了她。

 

整个检查很快,期间她告诉我,去了新开业的如是书店,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买书,而且图书的分类也不讲究,更讨厌使用塑料模裹着书,无法看内容,感觉这位女医生不到一年时间感觉她文艺范更足了,跟她说,我在博客上已经多次写到用塑料薄膜包住书,如同做爱带着避孕套一样。她没做声问,但感觉她的笑容。问她我的情况如何,回答,神经末梢反映改变不大,但是,有往下走的趋势。

 

已经过了十三天了,那位科主任来到自己的病床前,自己跟她说,想跟你说两个字,这位女主任接着讲出了我想说的那两个字——出院。其实,她们早考虑好了你的这种想法,女主任很严肃的跟我说,通过将近半个月的治疗,你的各项指标有明显的改善,眩晕的现象有所好转,证明我们用的部分药物还是有效的,得体的。但是,你腿上的股动脉血管中的结痂,不仅没小而且又有所增长,这是要你充分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假如继续增长,就必须做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另一个,你的两腿的弥漫性血管的气质性改变,没有见到成果,希望你到省内大医院继续诊断治疗,毕竟你太年轻,不想让你年轻轻的就坐上轮椅。同意你的要求,明天可以出院了。

 

躺在床上给我们的分管领导发信息,把科主任讲给我听的那些事情转发给了他,告诉领导还要继续治疗,看来是一段时间无法正常工作了,赶紧把工作交给年轻人来做,知道这是退下来最好的理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如释重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