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五百四十)
(2015-04-28 00:17:53)
标签:
育儿 |
分类: 感悟生活 |
到这个年龄想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退下来你干点什么?虽然也想了一些事情,但能不能实现,到那时候还有没有那种心情,想起了老父亲,看书学习了一辈子,到了快九十岁的时候,用他自己的话说,书籍、报纸和电视都看不动了,看一小会眼就不舒服,只好转换到无尽的回味之中,看到他躺在沙发上,以为是睡着了,其实,并没有睡着,而是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味中,至于在想什么不得而知,感觉是全身心地投入,一定是精彩纷呈。
年轻时候的爱好,不一定就是自己一成不变的爱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发生改变,年轻的时候喜欢玩,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条件去玩,那时候因经济条件限制,只能在自己居住地的四周去玩,像李沧区、四方区就很少去,觉得是那么的遥远,后来自己迷上了买书,骑着自行车经常去李沧新华书店,也不知道听谁说的,李沧新华书店是第一个上新书的书店,之后才会往市区里面批发,就为了这句话,几乎每个礼拜都会骑自行车去李沧新华书店。后来知道四方区还是李沧区没什么好玩的,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玩的最佳地点。
工作以后住进单位的单身宿舍,感觉单位的院子比中山公园还漂亮,天天置身在花园里面,渐渐地对逛公园之类的想法就淡漠了,不仅如此,自己的一些同学在每年樱花开得时候,都会到单位来赏花,自己当然成为了当好东道主的必须,即便那时候经济不富裕,但是,粗茶淡饭还是可以让他们吃饱。
年轻时候喜欢洗海澡,每年夏天都会被晒的乎黑,像非洲人一样,到了工作单位,有单位的更衣室,成为了自己每年必须取得地方,可是这样的爱好,从什么时候开始淡忘记不起来了,到现在粗略的算了一下,自己已经有七年没有下海游泳了,包括到游泳馆也有多少年没去过了,这种对自己喜爱的改变,都是在不知不觉中。
照相设备是这些年里面自己一点点的积攒出的,可以达到自己曾经想象中的要求,也算作是专业化的设备,想通过四处云游照一批好片子出来,后来发现买相机设备比较容易实现,但是接下来的四处云游,就这这些沉重的设备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发现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程度,身体的承受力与自己想象中的那些完美,不在一个层面上,背不动、抬不动的这些设备,不是像我们这个年龄人干的事情,需要有一个助手,需要有专车,这些都不是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
这些专业相机在烘干箱里面静静的躺着,特别是手机的照相功能与专业机器没有更大的差别的时候,用手机的照相功能完全可以替代相机的照相功能,自己就更不想那些死沉的设备了。记得那一年去奥帆赛场拍人物,自己带着长镜头和相机,在拿着三脚架,乘公交车去往哪里,还没等到那里自己已经大汗淋漓,累的已经没有心情去照相了,拍了不长时间,已经是筋疲力尽,有坚持背着这些物件回家,自己那时候就知道想法与现实的距离。
退下来当一个云游客,四处去拍照的最初想法估计又要进行调正,没有专车,没有帮助抬设备的人,绝对干不了这个吃苦耐劳的事情,不仅如此,对走路发愁的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四处走走,倒是掌柜的希望这样,弥补年轻时候欠下的帐,可是感觉一天比一天感觉沉重的腿,让自己对走路发自内心里的恐惧。
退下来自己想到会自己的老人家帮助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觉这些年自己亏欠父母的太多,看到一天天衰老的父母,觉得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为他们分担点什么,说尽孝也好,说弥补亏欠也行,知道到了这个年龄做一点少一点,再不表现就没有机会了,即便什么也不做,陪陪老人聊天说话也算作是做儿女的义务。
退下来自己知道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始整理自己的这些书籍,这些年自己接着工作忙为理由,对这些曾经是费尽周折买到的书籍让他们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很多书都有他们的故事在其中,要知道当初得到这样一本书自己兴奋到何种程度,可是,买回来以后就这样防止在哪里,觉得这是一个对它们的亏欠,这些也没有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所以到处都是凌乱摆放的书籍,想找一本书很难找到。
要想把自己所有的蔵书整理和记录下,大概算了一下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这期间假如身体情况允许,大脑还可以不断地产生信号,腿脚还算利索,完成这件事情应该是不成问题,问题是自己感觉越来越糟糕的身体,真说不准能不能允许你这样的忙碌,即便自己知道这些书是自己的唯一财富,逐一的进行登记造册,也是为了自己看不动以后如何处置这些书籍做的最后准备,孩子在异国他乡忙碌,对这些自己的喜爱有没有共同的感受不得而知,希望是孩子喜欢,留给孩子,可是目前越来越时兴的电子书籍,对纸质书籍的冲击不言而喻,心想真的孩子不喜欢就捐出去,至于捐给谁还没有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