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羊年春节之(初四)下篇

(2015-03-06 06:41:38)
标签:

娱乐

分类: 感悟生活

原定晚上是准备会见京城的朋友,电话打过去他们节假日的时间都在很远的“私宅”躲清静,听到他们懒洋洋的声音,知道告诉他们我在京城是一件很不厚道的事情,还是让他们享受那种难得的清静的感觉,这些朋友在平时很难有这样的时间,你真的不忍打扰他们,即便知道他们知道我进京,没告诉他们会有意见,但是,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点,你还真的有点不落忍,就想掌柜的说,还是不麻烦的为好。

 

昨天晚上的那幕话剧,到今天上午还沉浸在感动中,也算作是勾起了我们看话剧的欲望,与掌柜的商定,既然不会朋友了,把晚上的时间留给那个没有看的话剧《反串》,不让我们这趟留下遗憾,一拍即合,下午去买了票,你永远想象不到京城话剧的火爆程度,买票的时候排次好一点的几乎已经售罄,再三要求不怕价格昂贵,只要排次靠前一点,还好,那位买票的昨天见过,看到这两位老人算作诚恳实在,卖给我们两张相当不错的座次的票,估计这是留给关系的,到晚上去了哪里人艺小剧场,第二排正中间,几乎与演员几乎是零距离。

 

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有关介绍这部话剧的介绍,是这样介绍的:

话剧《反串》是一部由范伟、吴彤编剧,丛林导演,白艳担任制作人,罗熙、陈宣宇、郑晨主演的讲述一段民国时期先生与绑匪之间对峙的故事,于 130日起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上演,这是北京人艺今年第一部原创小剧场剧目。该剧诙谐幽默的表现方式,跳进跳出的舞台变化,让这部讲述传统文化主题的作品趣味十足。

 

故事虽然发生在民国,但巧妙地采取了戏中戏的表现手法,用现代剧团排演一出戏的形式引出“绑票”的故事,“这部作品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观众能够对文化、文人有一种新的认识,同时对做学问的人给予尊重。”导演丛林介绍说,剧中的停顿、转场等间离效果都是为了让观众停一停,想一想。

 

虽然作品的主题严肃,但全剧却充满轻松、幽默的喜剧元素。大量诙谐幽默的台词和演员身份转换造成的反差,让观众笑声不断。剧中只有三个演员,但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分别“反串”了对手的角色,在男演员、女演员、先生、匪头、导演这五个角色间来回穿梭。剧组戏称这叫“三人转”。这样的设计不仅新鲜感十足,也切换出多个角色的不同侧面和角度,相应的喜感和意味也呼之欲出。“灯光一暗一亮,一转场,演员就要完成转变,台词、语调、动作都得切换,整个角色的节奏要发生改变,但要变的没有痕迹,做到无缝衔接。”导演表示。而这种形式的运用,也是对小剧场戏剧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小剧场的戏,一定要有可看性。一定要‘演’起来。”

 

除了演员表演,该剧的舞美也可圈可点。在小剧场里,简洁地营造出楼上楼下的空间感,为演员身份转换提供了支点。更有意思的是,该剧还把观众看不到的幕后工作也放到了台前,以往舞台后面的音效操控台被摆放到了舞台中间,不仅担负着剧中的效果任务,也充当了戏中戏演员的道具。就连演员换装也不用走到幕后,直接在舞台当中完成,为该剧平添了戏剧性之外的“趣味彩蛋”。

 

     《反串》通过“反串”的形式给观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民国的故事。虽然主题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文人气节的表现,该剧却用了一个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表现手法。“一部作品光有质还不行,还得有样儿,讲故事的方式很重要。”导演丛林介绍说。

 

  故事虽然是讲民国但背景被放在了当代,讲述了业余剧团在排演一出民国戏,通过戏中绑匪与教书先生的对峙,戏中演员也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导演称“这部戏里教书先生的原型就是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我们在他身上更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和魅力,还有中国传统文人的那种气节。剧中的绑匪和教书先生是两个不同阶层的人,通过“绑票”这一戏剧性动作,让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突然处于同一时空,他们之间产生的对峙、碰撞、回旋是令人深思的。同时又由于他们之间的反差,也造成了一种喜剧效果,幽默的台词让观众笑过之后又联想到自己,联想到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有意思的是,该剧不仅采用了戏中戏的表现形式,还与剧目一样,实现了反串式表演。剧中的三位演员并不固定自己的角色,而是轮番扮演剧中角色,前一场中的绑匪下一场就成了教书先生,男演员、女演员、剧中导演三种角色相互对调。对于这种处理,导演表示,小剧场话剧要有可看性,不能单一的讲故事。“现在我们的观众已经对讲故事不陌生了,自己甚至可以当导演来拍一段短片,所以单纯讲故事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而舞台艺术恰恰是一种有无限可能的艺术,我们希望通过调整戏剧的结构和变化的舞台手段,让剧中人物来回变化来给观众一种新的感受。

 

  “这种表演是很考验演员的。”导演丛林介绍说,剧中三位青年演员罗熙、陈宣宇、郑晨则正在接受导演的“考验”。“我会逐字逐句来强调大家的台词语调、节奏等等,因为他们每个人都不止饰演一个角色,要有鲜明的分别。我们有个目标,希望观众看到舞台上角色转换后看不出是同一个演员。”

 

其实,这个话剧我感觉寓意深刻,它揭示人性中的很多东西,至于取材于一个历史人物和交叉纵横的历史时期,感觉这个人物的表现,通过人物反串的表现形式,写出了人的多面性,那就是一个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共同存在,在一个人身上文化的东西和绑匪的霸气聚于一身,也就是理性的和非理性的观念在不断的呈现。

 

不仅如此,这出戏同样也表现出了,历史时期的不同,但是,人性中的那些东西并没有变化,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绑匪,与社会腐败的程度,与现实社会的呈现于人性表达出来的那种恶,那种社会外在的呈现如出一辙,想到了说古喻今的巧妙的方法,这出戏用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的方法来表达,这是一个很巧妙的构思和展示。

 

    我想这出戏并没有刻意的做什么广告,而且在小剧场里面上演,同样是在规避一些外来的干扰,我觉得这出戏最让人难忘的就是蕴含在这些人物背后做着想要表达的东西,历史的相似性,人物的相似性,通过反串让观众明白,历史之可以在当下去看,有一种曾思想史的感觉,因为历史的今天和从前,只是时间上的差别,历史的相似性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非常有似的事情。

 

羊年春节之(初四)下篇

羊年春节之(初四)下篇

羊年春节之(初四)下篇

羊年春节之(初四)下篇

羊年春节之(初四)下篇

羊年春节之(初四)下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