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春节之(初四)下篇

标签:
娱乐 |
分类: 感悟生活 |
原定晚上是准备会见京城的朋友,电话打过去他们节假日的时间都在很远的“私宅”躲清静,听到他们懒洋洋的声音,知道告诉他们我在京城是一件很不厚道的事情,还是让他们享受那种难得的清静的感觉,这些朋友在平时很难有这样的时间,你真的不忍打扰他们,即便知道他们知道我进京,没告诉他们会有意见,但是,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点,你还真的有点不落忍,就想掌柜的说,还是不麻烦的为好。
昨天晚上的那幕话剧,到今天上午还沉浸在感动中,也算作是勾起了我们看话剧的欲望,与掌柜的商定,既然不会朋友了,把晚上的时间留给那个没有看的话剧《反串》,不让我们这趟留下遗憾,一拍即合,下午去买了票,你永远想象不到京城话剧的火爆程度,买票的时候排次好一点的几乎已经售罄,再三要求不怕价格昂贵,只要排次靠前一点,还好,那位买票的昨天见过,看到这两位老人算作诚恳实在,卖给我们两张相当不错的座次的票,估计这是留给关系的,到晚上去了哪里人艺小剧场,第二排正中间,几乎与演员几乎是零距离。
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有关介绍这部话剧的介绍,是这样介绍的:
话剧《反串》是一部由范伟、吴彤编剧,丛林导演,白艳担任制作人,罗熙、陈宣宇、郑晨主演的讲述一段民国时期先生与绑匪之间对峙的故事,于 1月30日起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上演,这是北京人艺今年第一部原创小剧场剧目。该剧诙谐幽默的表现方式,跳进跳出的舞台变化,让这部讲述传统文化主题的作品趣味十足。
故事虽然发生在民国,但巧妙地采取了戏中戏的表现手法,用现代剧团排演一出戏的形式引出“绑票”的故事,“这部作品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观众能够对文化、文人有一种新的认识,同时对做学问的人给予尊重。”导演丛林介绍说,剧中的停顿、转场等间离效果都是为了让观众停一停,想一想。
虽然作品的主题严肃,但全剧却充满轻松、幽默的喜剧元素。大量诙谐幽默的台词和演员身份转换造成的反差,让观众笑声不断。剧中只有三个演员,但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分别“反串”了对手的角色,在男演员、女演员、先生、匪头、导演这五个角色间来回穿梭。剧组戏称这叫“三人转”。这样的设计不仅新鲜感十足,也切换出多个角色的不同侧面和角度,相应的喜感和意味也呼之欲出。“灯光一暗一亮,一转场,演员就要完成转变,台词、语调、动作都得切换,整个角色的节奏要发生改变,但要变的没有痕迹,做到无缝衔接。”导演表示。而这种形式的运用,也是对小剧场戏剧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小剧场的戏,一定要有可看性。一定要‘演’起来。”
除了演员表演,该剧的舞美也可圈可点。在小剧场里,简洁地营造出楼上楼下的空间感,为演员身份转换提供了支点。更有意思的是,该剧还把观众看不到的幕后工作也放到了台前,以往舞台后面的音效操控台被摆放到了舞台中间,不仅担负着剧中的效果任务,也充当了戏中戏演员的道具。就连演员换装也不用走到幕后,直接在舞台当中完成,为该剧平添了戏剧性之外的“趣味彩蛋”。
其实,这个话剧我感觉寓意深刻,它揭示人性中的很多东西,至于取材于一个历史人物和交叉纵横的历史时期,感觉这个人物的表现,通过人物反串的表现形式,写出了人的多面性,那就是一个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共同存在,在一个人身上文化的东西和绑匪的霸气聚于一身,也就是理性的和非理性的观念在不断的呈现。
不仅如此,这出戏同样也表现出了,历史时期的不同,但是,人性中的那些东西并没有变化,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绑匪,与社会腐败的程度,与现实社会的呈现于人性表达出来的那种恶,那种社会外在的呈现如出一辙,想到了说古喻今的巧妙的方法,这出戏用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的方法来表达,这是一个很巧妙的构思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