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五百三十)
(2015-04-18 06:08:03)
标签:
佛学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京城的朋友这几年到这里探望的次数不少,这种关系不是一两天培养起来的,历经了快二十年才拥有了这份情谊,说实话,很感谢前些年的政策宽松,对外出的事情不是很限制,才有了我们相互走动的这种可能性,沿用中国俗语说的“人越走越亲,马越走越勤”,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记得《古谣言》有这样一句话“三年不见,当亲不亲”这是最好的例证。
友情到了一定的程度,根本就不在于相互给予什么,大家相互见到彼此安好足以,因为这些年的友谊的培养,让大家都做到了一种心里面的认同,不需要去表白什么,这种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变得生疏,而是感觉像酝酿许久的酒,变得浓郁醇香,我想这种友谊的建立并不是因为利益关系,而是情投意合。一定程度上感觉这种情义有点像爱,一种更崇高的爱。
算下来自己有这么几个“铁杆朋友”,天南海北,不几天就会打个电话相互问候一下,有时间一定汇聚在一起乐呵上几天,有点像老父亲的那些战友,并未朝朝暮暮,始终心里面有,老父亲的战友是战场上生死之交,而我的这些朋友则是“一个战壕的战友”,都是从这个工作开始结识,随着大家越来越相近的感觉与性格,觉得这种从同事到朋友的过度很快。
京城的几个朋友,不用我说,在小城我工作的单位和上级机关里面都知道,当然,这其中有我引荐的原因,另外就是我们这种密切的走动,但凡到了小城自己会着急自己周围的相关朋友一起欢聚一堂,就这样一回生,二回熟,来来往往就成为了朋友。京城的这些朋友没有像一些人说的大架子,感觉非常之平易近人,兄弟之间的感情与关系,就这样一点点的不断加深,小城这边需要他们伸援手的,说一句话足以,那边有劳驾这边帮助的事情,同样是头攻地也要帮忙,知道相互帮助是增进友谊的必须。
京城我的这个朋友写过多次,是一个文化人,虽然干着与文化并不搭界的工作,但是,他的业余爱好却与文化有关,酷爱读书,对明清以后的历史如数家珍,据小城另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你京城这个朋友不得了,与京城的那些文化人聚在一起,不说是舌战群雄,也是慷慨激昂,确实彰显了京城藏龙卧虎的特点,他是一个不得了的人。
我的这位朋友不知道,他的琴棋书画也颇有造诣,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的关门弟子,后来去了京城某文化协会,一句话,去京城他领我去的地方都是艺术大家聚集的地方,我跟着他看了许多大家的东西,当然,也跟着“沾”了点这些人物作品的光,看到他跟这些大家谈论一些艺术上的话题,自己就感觉到一种渺小,平时里他深藏不露,到了有使处的时候,绝不怯场,娓娓道来彰显自己的能力。
我与他关系这样之好,与我们的性格与命运很相像,这是一个很要强的人,所有的事情都一定要做得完美,其实,大家都知道完美主义在当下社会是一个很不切实际的事情,对于上级领导你追求的完美,并不一定是领导真实的意图,当然,你真的成功了以后,桂冠自然戴在领导的头上,在这个体制之中,所有的成绩都归功于上级领导的正确指挥,科学判断,大力支持,真诚帮助,热情关怀,好像与执行这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也是一种荒诞。但是,你的完美达不到预想的结果,那你一定就是在领导眼里“不安分”的人了。
完美主义对手下人的来说,就是让他们有一种不舒服的压力,因为你的完美,不是他们感觉中的完美,他们不理解这些,所以认为你搞得这些就是“压榨”,是超出他们能力的事情,他们不知道通过不懈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这样的一个高度,而且是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学习和感悟的机会,更多的人像被放逐的羊群,只有通过牧羊人的皮鞭,他们才不情愿的跟着走。
京城朋友的这种完美,自己真的感觉到了一种悲壮,这位朋友这些年里面真正做到宠辱不惊,心里面承受能力绝对强大,这也是我佩服他的一种必然,正因为完美得罪了下面的一些小人,这些小人用最卑劣的手段折磨他,领导在这些谗言混淆了是非,迷失了方向,不知道那一个是真心为了工作,那一个是出于私心,久而久之,干活的人成为了问题最多的人,接下来一定就是离开。
这些年里面听到他离开的消息太多了,倒是他有强大的心理素质,面对着一次次不公正的调离,会坦然的面对,也会跟我说,在这新的地方一定不这样拼命地工作了,话是这样说,性格即命运,到了新地方,没过几天就看透了新单位的弊端,就又想把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又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之中,又开始了新的轮回,知道你在叮咛他这些也无济于事,工作给她带来的快感,我们体会不到,不这样拼命的工作就不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