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五百二十一)
(2015-04-08 06:21:51)
标签:
情感 |
分类: 感悟生活 |
邻居也是一个舞文弄字的人,二十多年前就认识他,同样是小城某机关的一名干部,由于经历坎坷,性格倔强,难入领导的法眼,到退休不过是一个副处级调研员,按他的资历干一个市管领导也不在话下,听说安排他更多的工作就是搞调研,写调研报告,这到成全了他,离领导远一点,得罪的也少一点,这位老同志直言不讳,估计让每一个领导都会敬而远之。
这种人的性格养成,同样是那个时代的特点,冠以大公无私的美名,无论你是一般平民,还是党政机关领导,只要见到不符合上级规定的要求,他们则一定会亮明自己的观点,当面跟你提出这些,希望你能够引以为戒,至于他们是不是这样去做,现在无法考证,但是他们这种直白,真的让一些人觉得不好受。
那时候这种人见多了,也就感觉不出有什么不同,假如到现在的这个社会,别说是这种人,在领导面前流露出不好看的表情,你都会面临吃不了兜着走危险,你敢当面指出领导的不足,那你一定会在不长的时间里“死定”了,气度小到听不到任何不同意见的他们,那还能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即便当面他们不说,私下里一定是让这位多嘴的人离得越远越好。
已经被惯坏的上面的一些人,长期在恭维的话语下生存,已经听不到所谓的不同声音,自然是适应这种和风细雨的大环境,不仅如此,手下的人也知道了上面这些人的喜好,应了那句话,哄死人不偿命,说好话是最廉价的表扬,何乐而不为。在这样的大氛围下,出现一个“另类”可想而知大家会怎样去看。
这位邻居我曾经去他家看过,对国内的经济形势非常之关注,见面多半谈论一些当下的经济问题,对现行的很多政策他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说实话自己并不了解,可是从他谈论是的那种激动的样子来看,足以见得他对上面的一些做法的痛恨程度,不过对于他来说,这些看法不过是他自己的事情,他的意见和建议都落到石沉大海的最终结果,一直到他退休以后,他每提出的不同意见,几乎无一例外的没有回音。
他还不是最富有典型色彩的代表,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在工作期间还见过比他们更有“特点”的人物,一个是曾经同样住在这条路上的老同事,同样是一个老八路,听她自己说从前学家里面穷,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参加革命一后,不畏艰险,出生入死,表现得无比的英勇,是不是无知者无畏不得而知,反正解放以在革命干部的队伍中就有了她一席之地,她把从部队里学到的那些革命道理,理解不理解的囫囵吞枣接受了下来,表现出来的就是直言不讳,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下级同事,包括家里面的老公都一视同仁。
最有意思的是她爱人同样是一个资历很老的老革命,官职肯定比她大得多,在文革期间老公的战友到小城看望老战友,在家里面请客,由于主食不够,他让勤务员到部队食堂拿几个馒头回来,这件事情被这位革命的伴侣知道了,事后写信给丈夫单位的上级,告自己丈夫假公济私的“罪行”,上级单位不好意思处理这件事情,把信转给了这位老领导那里,把他气得不轻,有丝毫没有任何办法。
就是这位革命的老太太那日子过得才是一个节俭,我参加工作以后但凡遇到夏天刮风下雨,马路上落下一些枯枝败叶,这就成为了她最关注的事情,一定会利用午休期间,将这些落在马路上的树枝,捆绑起来,下班时拉回家中,等晒干以后,当木柴用。假若是这些木柴捡的太多了,他一定会找单位里的小年轻,让他们帮忙拉回家,快到他们家门口的时候,他一定会让帮助搬运的年轻人赶紧回去,绝不会让他们到家里面坐,用年轻人的话说,害怕到他们家吃饭。艰苦朴素的要求在她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在单位他被誉为革命的老太太,在我看来就是葛朗台。
单位还有一个同事,同样也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在我看来他就是是个对现政权不满分子,但是,你从他的撰写的所有上访材料上去看,他对单位领导所有的揭发材料上去看,都是引用了革命的大道理,对单位领导做的任何事情都看不惯,都认为是违反政策的,最初上诉是给上级单位领导,后来发现根本不管用,索性每次写信都记到北京最高领导那里。
他的这种不停地写信手法,到后来被认定为病态,我自己很清楚,这种偏执来源于我们的上级领导没有很好地解释清楚,让他逐渐的明白这样的上方形式没有任何的用处,所以,在我离开那个单位的时候,他已经被上面认定精神有问题的人之一了,可想而知这样的看法还谈什么解决问题的,听说这位先生退休以后的不长时间就郁郁寡欢的死了,同样是一辈子用襟怀坦白来形容自己,用革命党人的坦荡来面对着不公正的现实社会,最后的结局成为了悲剧。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些人,自己经常遇到邻居的这位“经济学家”,从他一天天表现出来的衰老迹象去看,曾经的那些劲头显然已经没有了,弓着腰,稀疏而凌乱的头发,缓慢的步履,这一切都与曾经听到他慷慨激昂的演讲判若两人,或许这就是历史,看到他想到了自己,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就像我今天写的这个人一样,失去了曾经的那些激情,成为了“风烛残年”的“老人”,就像冬天树上的残叶,不知道那一阵风就会被吹掉,这就是命运,应了那句话,性格即命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