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四百八十一)
(2015-01-07 07:10:32)
标签:
情感 |
分类: 感悟生活 |
都说一个人有心理障碍,知道所谓的障碍,都是由一些客观事件引起的,特别是那些意外事件,给你个人留下了阴影,一旦遇到类似的问题,你第一个反应就是曾经经历过的那些不堪设想,心里面的那种抵触也是由此而来,用我们的话说,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由来,至于这个由来的强烈程度怎样,根据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取决。
要是有人问我,你的心里阴影是什么,第一个告诉大家的就是乘车,特别是知道要长途开车去哪里,心里面一定会有一种不情愿的感觉,知道外出是一件我们无法选择的事情,例如去省城办事情,坐动车是自己最高兴的选择,即便捷,又舒适,可是也有它的不好地方,假如你需要走关系,带东西的事情,坐动车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不得已就要让车跟着你一起去,后备箱里面装着联系业务的那些东西。
出门不愿意带物品,这是年轻时候落下的一块心病,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文字,年轻时候跟着领导或比我年龄大的同事出差,按照中国传统的礼道,一定是尊老爱幼,领导的物品,你帮助他提,是为了表现,比你年龄大的同事,帮助他去提,体现你的一种良好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其实,心里面也不是特情愿这样,但是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你必须这样去做,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不高兴。
但是,遇到那些买红眼的领导和同事,自己知道接下来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咬住牙关,豁出气力,把领导想要送人的那些物品带回来,曾经数次自己出差以后的肩旁,都留下清楚的血印,那就是被沉重包袱的印迹。那年跟着“团书记”去东北,回来时候,简直就像逃荒的人,肩上前后扛着两个纸箱子,还挎着一个背包,两只手一边又提着一个旅行包,那次给我留下的痛苦记忆,让我对大包小包的买东西的人,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也留下了“物品恐惧症”。
在第一个工作单位,那年陪领导外出,第一次见到领导如此疯狂的买东西,后来知道买这些东西的出发点,并不是领导想要这么多东西,而是他听信手下人的那些馊主意,后来知道其中的某些人,是领导心里面的“小点心”,买哪些物品,也是取悦于这些“小点心”,咱傻乎乎的在那里抱怨,因为有过这方面的痛苦回忆,领导不动手,所以他不管物品多少,那些假公济私的“小点心”们,可买欢欢了。
自己成为了出苦力的人,包括送我们去火车站的关系户,在私下里跟我说,你这个电灯泡,感觉不怎样,赶紧回去后,离他们远点。不用关系户说,领导对我嫌弃“小点心”的那些话,已经忍无可忍了,那次回来以后,自己就被“边缘化”,自己感觉挺好,为自己离开创造了条件。
但是,开车外出自己从心里面有一种恐惧,就像自己分析的那样,一定是留有心理阴影,这不是我凭空想象而得出的这种感觉,就像我跟别人说的那样,三次车祸造成的这种害怕乘车外出的心理,即便司机驾驶水平再高,自己依然是心事重重,绝不太敢闭眼睡觉,除去酒喝得有些高,不得已躺下昏睡过去,只要是自己清醒,就一定不敢闭眼经,害怕万一有什么闪失,自己好做出防备。
第一次在江西出的车祸,自己之前一点没有这方面的准备,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自己坐在车里面大脑一片空白,七八秒钟的剧烈晃动,也不允许你想别的事情,依维柯车在高速公路的两边晃动了一百多米之后,终于停在了高速公路上,而这时候全车的人都横七八竖的堆在一起,自己死死抓住前排车椅子的后背,最后还是没有保护好自己,膝盖顶在了前排座椅的铁部件上,撞了一个粉碎性骨折,自己左侧边的车窗玻璃,让自己坚硬的头给撞飞了出去。
还好全车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轻伤,没有一个人重伤,回到小城之后的半年时间里,自己庆幸的恢复了独立行走的功能,算作是大难不死的范畴,接下来自己又经历了另两次,不是在高速公路上的车祸,自己都是被害者,但同样是轻伤,感觉是无关痛痒,但是,这一次次的车祸,对乘车外出从心里面有了一种恐惧,就不太喜欢这样的外出,自从有了动车,感受了它带给自己的便捷,就更不希望这种劳民伤财的办法。
过去觉得自己有使用方便的公车,加上是所谓的机关小号车牌,可以狐假虎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虚荣心倒是满足了,可是自己没想到的安全问题,远远比虚荣心更重要得多,特别是车祸以后自己在家里面的修养,让自己想了很多事情,比那些在车祸中消失的人来说自己是庆幸的,但是,一旦出了事情,呆在家里面,你就没有什么价值可以去体现了,幸亏自己还可以康复,不然的话,就这样与工作画上句号,那些所谓的虚荣心也就变的一文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