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四百六十四)
(2014-12-04 06:57:38)
标签:
佛学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自己不想写跟上面的一些事情,但是发现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你不想他们,他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视野中,当然,不是在我面前出现,例如他们下发的文件,他们做出的某些“大手笔”,都会以不同形式呈现在你面前,假如咱不去负这个责任,可以忽略不计,可是现在还算做是负责人,所以这些你自己不想管,更不想去看得一些事情,就不得以硬着头皮去看,知道那些所谓的想法都是隔靴搔痒,没办法谁让他们是上级业务主管单位。
其实,他们心里面怎样去想的,自己心里面很清楚,也知道实在没必要跟这些人去赌什么气,观念上和经营理念上的不同,最根本的还是性格上的差异,弥合性格上的差异,我自己认为不太可能,这是从父母那里遗传过来的东西,即便有后天接受文化教育以后获得的那种理解与宽容,但是,更多的东西不是宽容可以化解的事情,所以理性的保持距离,成为了最好的一种处世方法。到了一定的年龄,你就知道那些人不是你的同路人,没必要跟这些人去争出一个是非。
咱干这个工作时间比较长,但是跟这些年龄比我小的上级去比,他们比我从事这项工作的年岁更长,用我的话说,年轻的老干部,唯一不一样的是,一上来他们就被分配到了这样一个管理平台,在大机关的熏陶下,自然不自然地就被染上了机关的作风,学会了指手画脚,学会了想当然的发号施令,当初自己不知道这些人物是些什么样的大鸟,听别人说,这些人的专业不一般,都是“理论学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样一说,还真的把我一时给镇住了。
但是,随着交往的加深,随着自己对工作的不断的摸索与思考,发现这些所以以前认为是什么的东西,不过是一层窗户纸,有心的人一捅就知道这其中是怎么一回事情,而那时候这些现在已经成为官老爷的人,还都是工作人员,还相对的保持着一种“低调”,所以那时候到没感觉有什么特别让你看不下眼的事情,你好我好大家好,跟别人说的那样,大家在一起有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每次他们下来巡视,我们都会当作祖宗供着,就害怕他们对我们有什么意见,他们觉得我们的这种热情很是受用,从半推半就,到后来成为了理所当然,当他面表现出这种态度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开始有了分歧的开始。
单位与单位也好,个人与个人也好,要想长久的保持一种状态,需要大家共同的维护,绝非是一方面的事情,俗话说:两好合一好,就是说双方面共同的努力,才会保持长久的友好关系。从历史上去看历来都是如此。烧火棍子一头热,也不会热多长时间,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可惜我们的“蜜月期”,没有保持很长时间,就因为自己的直言快语,把这些官老爷给得罪了。我想树一个形象在一个人的心中,特别是在上级领导的心中,那是一件非常之难的事情,而毁一个人,那简直是太容易了,一句话,一件事,一个假信息,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把你给毁掉,我就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
其实,失去了他们的信任,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惜的事情,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远在“天边”,在那上高高在上,在那里指手划脚,像我见到过的一些人,好事都是自己的,坏事都是底下人的干得不好,说成是“歪嘴和尚唱歪了经”,他们永远都是正确的,听他们大包大揽说的事情太多了,例如,某某是铁哥们,这项工作非你莫属,可是真到了需要他们仗义执言的时候,忘了自己拍胸脯说的那些豪言壮语,向缩头王八一样,只管自己的事情了。
这样的人看得太多了,自己也就有了心里的准备,倒好,没等到他们为自己打气撑腰,自己自决于他们,成为了背道而驰的反面典型,成为了他们心头大患,置于死地而后快的眼中钉,肉中刺。自己知道自己这些年写出的那些文字,已经让他们忍无可忍,但是,不这样去写,就不是自己的性格,同行们知道自己的这些文字,出于何处,是不是捏造,大家心知肚明。
这些年的恩恩怨怨,还好,全都是工作上的,当然也影响到生活中的彼此关系,现在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井水不犯河水,好死不相往来,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空间,工作上的事情,也都在自己的地域里继续从事着,根据因地制宜的方法,在自己的二亩四分地上,漫不经心的耕耘,虽然没有丰硕的成果,但是,自给自足不成问题,得了一个清闲,少了一些郁闷,感觉双方都是这样,生活之路万万千,那条适合你就走哪条。
这些上级的业务领导,论年龄都比我小,论气度也比我大,不像我絮絮叨叨说那么多我们之间的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他们不屑于跟这样一个更年期的老同志制气,用了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对待,让这个人远离公众的视线,眼不见心不烦,几年前就开始了封杀,所有的工作会议都将你排除在外,他们知道这里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做着,想找点麻烦也不太容易,想把这个组织除掉,还有点不心甘,因为还有那么一星半点的资金会流进他们的囊中,对于他们来说,看得见的钱绝不会放过,即使他们一口一个钱不是问题,但是到最后给所有人的印象,就是葛朗台式的守财。
自己为什么写这些文字,源于自己一个月前发给我们业务领导的一个短信,希望他尽快地给与回复,倒是回答得干脆,请示领导,这两天就给答复,等接到回复,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的当下,跟他们说的事情,已经失去了任何的意义,就这样的做事的方法和态度,在有修养的人又奈何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