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四百五十二)

(2014-11-13 05:18:43)
标签:

情感

分类: 感悟生活

不知道什么时候想起了老同事,特别是自己单身宿舍的那三位,虽然其中的一位已经乘鹤西去,永远也见不到了,但其他的两位,应该说还可以见到,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一拖就是将近三十年,现在健在的这两位都已经退休了,可以想象到,他们正在幸福的享受晚年,其中的一位退休以后,就住在我们单位的附近,找他非常的容易,另一位,二十多年前,他调离了我们最初的单位,我曾经写过这个人,他是一个脑子非常灵光的人,可是生不逢辰,一直没有得到重任,他终于走出了我们这个压抑人才的单位,听说,到了另一个单位开始如鱼得水,交了官运,退休前成为了某区的人事局副局长,实现他当官做老爷的理想。

 

到现在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单位,与我们同时期参加工作的同事,还在工作的已经不多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那个单位一共进新员工不到40个人,我成为了文革后,第一批通过分配参加工作的员工之一,一共十个人,我是娘子军“党代表”,九个女的,一个男的。两年后,又进了一批,同样是九女一男,再后来,进来的员工,就是零打碎敲,现在两批就业中的“党代表”,一个还坚持在那个单位,我早在二十年前就离开了那里,因为两口子在一个单位,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已经写过,自己莫名其妙的突然想离开,那时候领导还比较器重自己,单位效益还算做差强人意,担心里面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不祥的感觉,也正是自己的突发奇想,让自己躲过了一劫,离开原单位两年以后,单位就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困难,单位的效益直线下滑,最后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掌柜的每个月只有五百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而我则在机关拿全工资。

 

周末的时间,打电话给坚守在原单位的同事,让他组织几个老同事,想跟大家聊天,说想他们了,特意让他叫上自己单身宿舍的那位大哥,当初我们之间的关系处的最好,自己知道这些老同事,没有任何的架子,对吃喝方面没有任何的要求,所以请他们吃饭不成为负担,不像现在的那些“关系”,既要照顾到他们的面子,又要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所以一旦知道与他们在一起,心里面就有一种紧张的感觉,知道真的搞不好,那才是一个事倍功半的效果。

 

当初,参加工作的时候,这些同事几乎都像我一样气血方刚,年轻气盛,我同宿舍的这位,来自于省内东部的一个渔村,是顶替他父亲到单位工作的,他来的时间比我早半年,年龄比我大五岁,但是,由于刚刚从农村上来,还不适应城市人的那种“盛气凌人”,感觉我比较随和,也比较低调,所以我们几乎是一拍即合,关系一直就想出的不错,后来她的姐姐是文化部门的一个部处长,为了看电影和看剧,经常的跟着他去姐姐家,也经常得到别人搞不到的演出票,一句话,跟着这位农村来的哥哥沾了不少光。

 

但同宿舍的另两位,则感觉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对这位朴实老师的农村孩子看不上眼,总觉得他土气,不长眼神,没有共同语言,所以他们的关系一直不是很融洽,经常在晚上躺下后的谈话中,以不欢而散结束,感觉应该不是问题的问题,变成了互不认输的一个矛盾焦点,久而久之,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村孩子,也学会了得理不饶人。不过三年之后,他们三个年龄相仿的男青年,在男女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因为他们都到了结婚的年龄,其中这位农村来的男青年第一个找到了心上的人,当然,是她的姐姐给做媒,现在知道到了育龄的年龄,生理上的一些具体细节问题,成为了他们热议的话题。

 

特别是我们一个宿舍里的那位“团书记”,与这位农村来的孩子,关系一直就不和谐,“团书记”本应是城市贫民家庭的孩子,却让虚荣心指使,将自己装扮成一个有钱的纨绔子弟,他对农村人的固有的小农意识表示出不屑,经常的用一些很不好听的语言来攻击这位老实巴交的同事,但是,这位“团书记”又因装纨绔子弟,而经常表现出入不敷出的窘境,不得已还要像同宿舍的人借钱,自然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村人,也成为了借钱的对象,借钱时候堆出的满脸笑容,与同事管他讨要借款时的那一脸凶巴巴的样子,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后来因为借钱不还的事情,这两位同宿舍的单身汉,几乎差一点就动手了,后来知道他们的矛盾焦点就在这个地方,原本从农村上来的孩子,对钱的观念非常之重,开的那点工资,自己视为最重要的事情,几乎是不舍得吃,不舍得花,可想而知,这些钱被借去以后,特别是到了还款的时间,借钱人装作如无其事的样子的时候,他会怎样的感受,最初不好意思当着我们的面让他还钱,私下里跟他提及这些事情,那个借钱的团书记,感觉像是心情很烦一样,恶狠狠地跟他说,那么几个破钱,急什么?靠,借钱的成为了大爷。

 

后来同宿舍的这位农村青年,也顾及不了什么同事之间的面子,晚上睡觉前,等到借钱的这位“大爷”回来之后,大家都躺到床上,他便向借钱的那位提出还钱的要求,并讲了自己要钱的理由,似乎那位借钱的团书记,装作听不见,已经忍无可忍的农村青年,从被窝里出来,站到了借钱人的窗前,让他必须还钱,这一段我曾经写过。

 

借钱的这位见同事来真的,知道躲不过去,便起身从衣服口袋里,拿出钱来,还给了这位农村青年,而隔壁床上的那位青年,看到还钱后,手里还有钱,便主动提出,既然还有,是不是还我一部分,这位大债主,很是不高兴的说了一声,你别跟着搅合,你的钱我这两天就还,躺在被窝里的我,心想,他还欠我的借款,虽然不如他们那样得多,但是,一贫如洗的我,一分钱也看得很重,顾全大局,自己没说话,感觉心里疙疙瘩瘩。

 

现在知道借钱人的精神压力一点也不小,几乎是惶惶不可终日,那位借钱高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计后果的借了很多的钱,包括社会小哥们的高利贷,为了躲避社会人员的追查,他几乎是有家不敢回,四处躲藏,害怕让社会小哥找到,砸断他的腿,长期这种精神压力,他的身体也跟着衰败下去,原本在疗养区的宿舍,法院判给了他妻子,他妻子原有的存款,也被这位“本色演员”给骗走了。

 

这位曾经那样风光无限的团书记,临死前的一段时间里,这座城市已经对他来讲无处不充斥着危险,因为多少人在想尽办法找这个大债主,此时,令债主们想象不到,他正在小城边上的农村里躲着,在一个被他蒙骗的农村女青年家乡的自留地里面干农活,从事业单位的干部,摇身一变成为了农民。

 

他临死前的一个月,我跟他的另外一个朋友,见了一面,是他主动提出来的,与他见面的地方,在城郊边上的一个简陋的屋子里面,他估计自己的寿限已到,打电话让我们过去,交代他的后事,一个满脸写着不情愿的农村女青年陪着他,一直看着他病死,盼着他的抚恤金,这是团书记最后的诺言,让最后照顾他的人享用,一句话,就是给眼前这位姑娘,这就是他最后希望我们帮他证明的事情。

 

他死很长时间,别人不知道,那位农村妇女领了抚恤金之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银行和社会放贷机构,都成为了最大的输家,听我们单身宿舍的这位“农村青年”说,小城几乎所有的银行,他都透支消费,包括社会放贷机构,累计赔进去近百万,用土话说,玩鹰的,让鹰叼了眼,估计这也成为了银行系统的一次失败的事例,不知道会不会进入教材,很有启示意义。

 

那天晚上与老同事在一起聊这些事情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曾经的单身宿舍里的这位团书记,绝对是一个人才,他一生花了两辈子的钱,虽然不是自己挣得,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听说,社会放贷机构的那些小哥,曾经打听过这位团书记的骨灰盒放在殡仪馆的什么地方,也去过殡仪馆找过,准备把骨灰盒给砸了,以此解恨,可是,这位“老谋深算”的团书记,早就有安排,死后骨灰让最后陪伴他的人,找地方给埋了,让所有恨他的人找不到,做到真正的人间蒸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