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379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淄博行(之七)

(2014-10-26 06:20:23)
标签:

房产

分类: 感悟生活

自己知道这样大篇幅的“意识流”写法,让读者越来越觉得枯燥,本身是跟着你游历这座城市,却没想到被你大段的回忆所占据,呈现给读者的都是那些陈旧的往事,与读者何干?自己也这样的去想。不过不这样去写,还真的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记忆的碎片,像点点滴滴的星火,不知道什么时候燃起了记忆之光,光亮让曾经的那个阶段,变得清晰起来,现在觉得那么可笑的事情,在那个年月自己却认为是那样的严肃和认真,觉得完成不了组织交给的任务,就是一种没能力的表现,就不好意思回去见领导,现在的话说,拉硬屎。

 

其实,自己这次来探寻曾经的记忆,并不是为了怀旧,而是找一种全新的感觉,这个城市与人的成长,应该是一样的,寻梦将近三十年没来的这座城市,曾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是亭亭玉立,还是青春焕发,还是依然“长不大”,这一切都对我有着极大的好奇,假如有人问我,你到底是要寻找什么,我还真的说不准,是寻找失去的青春?还是寻找自己被忘却的记忆?笼统的说,应该是寻梦?这个梦的含义很广,因为这里是自己锻炼能力、考验性格、积累经验的一段历史,是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开始独当一面的面对社会,面对领导交给你的任务的责任承担。

 

我曾经用那么大段的时间,写了自己工作以后的东北之行,那些艰难,那些刻骨铭心,感觉与淄博的工作相近,但是,去东北发运木材的那几年里,单打独斗的情况没有,多半是担当一个配角,总是有负责人在那里“运筹帷幄”,即便那些人并没有把事情办的让领导满意,但是,自己不负任何责任,好与坏都记在负责人的头上,最多说我是一个随大流的人。

 

但是,在淄博发运煤炭,这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让你一个人办理这件事情,就是对你充分的相信,那时候自己年轻,领导对你说句好话,表扬你两句,你恨不得把心掏给他们,有使不完得劲头。所以接下任务,就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工作上,想出了所有可以调动的关系,也忘了“上天难,下地难,求人比上天下地更难”的说法,那求人不当回事情,脸皮特厚,要是现在绝对不可能这样的去做,所以现在自己知道要放手让年轻人做事,只有在做事中,才可以找到成就感,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自己沿着淄博张店区的中心大街——金晶路,一直往南走去,自己知道这条路的最南端,就是淄博火车站,为什么自己最初愿意住在这里,就是为了交通方便,下了火车,自己散着步就走到宾馆,而且这里是商业中心区,算作是繁华地段,也符合年轻人喜欢热闹的习性。当初,假如这几天不去矿务局看车皮,一定会上午时间从宾馆出来,沿着大路,一直走到火车站,在慢腾腾的走回来,不知道是为了看热闹,还是消磨时间,反正是来回走这一趟,感觉已经是腿脚发木了,一定会回到宾馆躺下来休息一下,感觉不多时间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了。

 

整个金晶路的西面部分,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依然是两到三层的房子,显得陈旧不堪,更多的是买电子产品的店铺,自己心里面最想的是,找到曾经给我精神巨大寄托的张店新华书店,觉得离淄博宾馆不远的地方,自己往前走了不到十分钟,远处看到了被粉刷一新的新华书店的广告牌,心里面那才是一个惊喜,没顾上细看,便拿出手机,把新华书店这几个大字拍了下来,依然是那个三层楼的书店。

 

自己清楚地记住,当初淄博新华书店一楼,就是卖文艺类和社科类的图书的地方,二楼是卖教材等书籍的,自己很少去二楼,因为,一楼要想逛完了,看一个大概,没有一两个小时绝对看不完,进大门的南侧是文艺类图书的柜台,对面就是社会科学类柜台,自己几乎每次去书店,都会在一楼依次看一遍,即便看多了以后,对书籍有了一个大致的记忆,看的速度就快了许多,但凡有了新书,绝对逃不出我的眼睛,虽然买的很少,却总能让服务员拿来看一下,算作是快速浏览,这样的浏览,看上四五本书,就要将近一个小时。

 

在自己的记忆中,四年的淄博运煤的经历,几乎每次去都会买一本书,即便自己带着书籍去那里,也会特意的买一本书作为纪念,包括前两天借给作家薛原的那套《获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家作品选》,同样是自己在那里买的,虽然,之后出版了更加精致的版本,但是,这套书自己是倍加珍惜,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保存的依然像新书一样,知道这套书确实来之不易,真正意义上是从自己的口里面节省出来的这套书,而这套书对我喜欢现代文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很遗憾,进了书店发现,曾经自己记忆中的那些格局已经不存在了,整个一楼被分为三个部分,曾经卖文艺术类的书架地方,现在已经租给了航空公司售票的地方,而中间却成为了存放书包的地方,原来卖社科类书籍的地方,成为了买文教用品的地方,而且一楼给你的感觉同样是昏暗,也许是节约用电,原本就是阴天下雨,室内就昏暗,加上不开灯,就感觉像是在黑暗的房间里一样。

 

根据指示牌的指引,乘电梯去了二楼(真的不知道电梯的电费能不能收回来),到了二楼放眼望去,你不认为这是一个新华书店,倒像是一个大货场,文艺、社科、教材、科普、绘画等等书籍,都汇集在这里,而且,几乎是没有读者在其中,冷冷清清,偶尔看到的售货员,也感觉面无表情,估计效益也好不到哪去,从他们那阴沉的脸上就可以感觉到这里的经营情况。

 

见到这般景象,心里面真的有一种凄凉的感觉,这样一个经济大市,有这样多的人口,却呈现给读者这样一个凌乱的景象,确实与这个有着古老文化历史的城市不协调。或许自己跟小城的书城,或有特色的书屋去比较,但是,这与自己记忆中的那个书店,给了我颠覆性的感觉。

 

原本想找一套获若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中的一本,买回来作为纪念,可是在自在那里细细寻找,竟没有发现自己喜欢的书籍,摆放书籍用凌乱形容不为过,而且很多已经过期的书目,依然沉睡在书架上,可以感觉到很长时间没有人来整理了,毫无疑问这里依然是国有企业的早期管理模式,他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书店越没有它的创意和耐心的经营,衰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说实话,自己从书店里走出来的时候,自己感觉一种从未有过的疲劳,知道是失望造成的,自己也没有心情继续往前走了,感觉像是一个追寻内心里最期待的情人与之见面的心情一样,但是,真正见到曾经留给自己留下那样美好印象的姑娘,却失去了以往的芳容,让你内心里有一种巨大的失望,你知道你爱的那个人不复存在,最美好的幻觉破灭了,那种疲劳的感觉,其实是心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