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四百二十七)

(2014-08-12 06:25:35)
标签:

佛学

杂谈

分类: 职场论道

现在年轻人想什么,真的猜不出来了,在我认为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他们反映出来的那种表现,好像是我要把他们推进火坑一样,看看他们表现出来的悲悲切切的样子,自己真不好在说什么,知道现在年轻人个性很强,压力再大,他们可以选择离开,毕竟现在是一个多元化选择的时代,真正表现出“此处不留爷,必有留爷处”的大环境。

 

也许真的自己思想已经僵化了,三十年多前,自己参加工作以后,听家里大人的话,到单位里面一定要努力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往上走的可能性,那时候自己想不到这些事情的内在必然性,知道在师父那里留下好印象,他能够教给自己点“真传”,让自己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是立身之本,所以师傅的话,绝对的百分之百的听信,还好,自己的师傅后来不承认,他是我的师傅,因为我成了他的领导,他客气,但我就这样认为。但是,他知道有这样一个人,不会反驳他提出的任何事情,绝对配合,即便有些事情自己心里面也觉得他做的有些不尽人意,但绝对是不敢表白。

 

那时候自己到单位以后,知道这个将近三百号人的单位,除去你是新人,其他的都是老职工,而且那个单位是一个有级别的事业单位,那里的老领导证明了这个单位的构成的分量,我曾经写过,最初分配到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就是抗日战争的老革命,院长直接是老红军,我自认为的师傅,也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论资排辈的话,要轮到我这样的“新兵蛋子”,估计就是猴年马月了,那时候自己还真的没有功利主义的那些想法,每天傻呵呵的工作,自认为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干好了,剩下的就看自己的命了。

 

那个年代还真的不是“拼爹”的年代,领导看一个员工基本上还是看他的劳动态度,看他的思想表现,那时候的能力水平,并不像现在这样显而易见,毕竟领导岗位都让老同志占着,那些老同志的领导能力,现在可以说就那么回事情,可是当时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劲,你还真的无法说他们什么,即便有些事情完全可以简化的去做,但是,在那些老同志那里,程序化成为了他们继承老一辈革命斗争经验的利器,知道按程序化做,不会反冒进的错误,无非是效率低一点,在那个时间充裕的时代里面,能力并不是第一需要。

 

别人都说我分配去的那个单位是走后门的结果,我敢对天发誓,真的是听天由命的事情,接到工作单位发来的报到通知书,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单位,而那时候家里面的老父亲,正因为党同伐异,搞得焦头烂额,哪有功夫考虑孩子的事情,所以,有些事情并不是像一些人考虑的那样,现在想想估计是命运中有这个缘分吧,你的第一步决定了你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

 

后来到了第一个工作的单位,经过长时间的了解,才知道这个单位确实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很难往里进,里面的工作人员,可以用人才济济形容,而像我这样的“混世魔王”分配到这里,如中大奖一样,当然,也有家里面背景很深的职工,不过那时候,单位里的主要领导背景更深,所以他们对那些关系可以忽略不计,记得到单位不久,参加一次例行的大扫除,院长是一个革命老太太,让我跟着她一起打扫卫生,自己觉得这样一位老太太,干不动什么,结果正相反,这位革命老太太,不紧不慢,指挥者我们一会干这,一会干那,一上午不着闲,第一次感受到老革命的敬业精神。

 

在第一个工作单位干了十八年,从打扫卫生开始干起,后来还敢了一阵子卫生员,跟着老护士学者给疗养员打针,觉得当一个护士也挺好,但是,时间长了自己就觉得这个行业,不属于自己喜欢的行业,特别是听说,略有不慎就会有致命的危险,自己知道一贯粗心大意的我,不适合做这样精细的工作。现在想想这也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假如那时候跟着学医的话,现在自己真的说不准是什么样子,我曾经写过,单位里的一位爱克斯光的大夫看好了我,让我跟他学习,自己最后还是回绝了他的好意。

 

十八年的时间,自己一点点地从基础做起,后来给你的那些岗位,或所谓的待遇,你已经觉不出什么特别的兴奋,因为你知道这些得到的东西,是你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得到的,并不是通过关系,不费吹灰之力得到的,但是,自己每被分配到一个新的科室,自己还真的没有表现出那种特别的兴奋和懊恼,觉得这是领导的信任,即便有的时候也觉得领导把自己安排在哪里有点勉为其难,但是,自己还是尽量的去做好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

 

后来自己去了机关帮助工作,从那里彻底的离开了最初的那个单位,在机关里面,虽然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但是,你摆正自己的位置,低头去做事,抬头去看事,慢慢地你就会对机关工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你才会有一种发现新天地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去适应那里的一切,让自己融进那里,即便这种融进是一厢情愿的,但是,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未来,现在想想,走出这一步同样是冥冥中的事情。

 

很多人安于现状,他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更多的是习惯于自己眼前的熟悉的场景,他不知道有些看似不起眼的机会,可能就是改变命运的一个契机,一个人要想丰富自己的阅历,就要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去感受一下,都说机关工作如何如何,你不进去亲身感受,听别人去描述,永远你找不到那种真切的感受,更何况一个人未来的命运到底在哪里,如何可以得到改变,谁也说不清楚,可能就在那些你认为并不称心如意的工作,就像我走过来的那样,一次很平常的借调,成为了改变命运的必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