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四百一十八)
(2014-08-01 00:11:15)
标签:
房产 |
分类: 感悟生活 |
为什么把大街起成这样一个名字,十五大街,或许我们城市的管理者,到西方国家参观时受到启发,认为这样的表述接近于国外,特别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很多街道都是用这种数字来命名的,例如第五大街等等,大家都知道小城的路名都是以国内城市的名字命名的,感觉这样的起路名没有什么不好,易于记住。
十五大街是小城新开发的一个小区,平日里基本不到那里探访,因为没有什么相关的事情,即便去那里也十分的方便,出家门乘公交车,七站路便可抵达,在贯通小城东西的高架桥上,你可以一览无余的看到那里新建鳞次栉比的高楼,城市建设者这些年对城市的理解似乎只有高楼大厦才代表着现代化城市的风范,当然,自己也知道这是节约土地的一种不得已的方法,不过说实话,看到那么多的森林水泥建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脑海里出现的景象,不是这些高楼大厦,而是想到了蜂箱。
在十五大街处有一家餐馆,记不清什么名字了,好像是什么肉骨茶小吃店,是朋友推荐到那里品尝,据说是物美价廉,当然请客的那位艺术家,对美食的感觉并不是他的独到之处,在我的感觉里面的艺术家,吃什么都无所谓,全身心的都用在了艺术作品的构思与制作上了,至于小吃店,饭菜质量不太注意,他认为那里的烟薰肉是一道不错的菜品,所以组织像我们这样的食客到那里品尝,知道一旦有了感觉,就一定会多次捧场,这是艺术家想要的结果,因为老板是他的朋友。
说实话,第一次去那里品尝美味,还真的没有艺术家讲述的那样,或许是酒精的作用,没觉得有什么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所以那次品尝之后,也就忘记了那里,而这其中的某一位,还记住那里,时隔不久便有召集这些熟面孔去了那里,一贯采取恭敬不如从命的自己,屁颠屁颠的去了那里,见到了一些熟面孔,当然也见到了一些新面孔,特别是异性的新面孔,总会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兴奋不已,知道这就有了喝酒的由头,深知“酒不够女人凑”的道理。
不过说实话,这些年里面,跟所谓的文化人混迹各种场合,遇到异性是经常的事情,但这个圈子里基本上异性都是老面孔,不说是知根知底,最起码知道张妹、李姐何许人也,人一旦熟了,见面的机会多了,久而久之就忘了性别的差异,把她们也作为男同胞一样的待遇,进入了无性别差异的境界,当然,这不是女同志喜欢的境界,知道进入这个境界,喝酒就没有了照顾着一说,当然,由于太熟悉了,谁多喝一点,少喝一点也就无所谓了。
麻烦就在于有新的异性参加进来,很多文化人感觉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特别是有点姿色的异性,会须这就是他们每喝必大的真正原因,想表现出自己的英雄气质,感觉有异性的刺激,就有不一样的表现,当然,最时髦的祝酒词:“早生贵子”已经成为了这个圈子里的最熟悉的声音,那些初来乍到的异性,对这样的祝福有点接受不了,但是,随着酒精的摄入量不断地加大,似乎很快就适应了文化人的这种直截了当。
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文化人同样也是如此,但凡有一个略有姿色的异性坐在饭桌上,你便有了好戏看了,从最初的温文尔雅,到逐渐的蠢蠢欲动,以至于到最后的直截了当,不同的语言表达了不同时期内心里的真实想法,文化人依然还是有一副假面孔,一上来戴着,他们说那就是斯文,我认定为虚伪,但是随着不断地深入与尽兴,融洽的气氛很快便成为了文化人表现自己的舞台。
没有经历过这些场合的异性,那知道文化人内心里想到的那些,被他们的热情中被迷惑,也会跟着这些大男人激动,也会从最初的斯文,变得热情奔放,祝你早生贵子的祝福,已经成为了“你好”的代名词,知道文化人所有的语言都是在夸张的范畴内,久而久之,见怪不怪,或许这就是所谓文化人的德行,当然,我在这其中也是一个推波助澜的人物,别人说我不厚道,煽风点火之后,便在一边坐山观虎斗,看着争雄的争斗。
有一个初次参加进来的异性,终于被这里的热情场面所打动,开始了她抒发豪情的开始,感觉略有酒量的这位妹妹,用她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请客的那个文化人,以及全桌首次认识的各位的敬意,一大杯酒,一饮而尽,展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文化人中的那个“方便面”头型的大个子,也绝不示弱,随着大家的掌声,连干三杯,整个气氛被他们点燃起来,随之大家纷纷的起身,学着他们的样子,逐一的表达心意,一番轮回下来,感觉有些吃不住劲了。
作为一贯执行“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战略思想的我,感觉到力不从心,趁大家不注意便“脚底抹油---溜了”,后来听说那天晚上终于发生了乐极生悲的事件,那个留着方便面头型的,号称是小城喝酒第四名的文化人,卡倒了,流血了,缝针了。而那新认识的异性,也哈多了,哈吐了,丈夫生气了,准备动粗了,最后大家给拉开了,媳妇不敢不要,生着气,背着媳妇回家了。
现在想想,发生在十五大街的事件,感觉在美利坚合众国的那个十五大街,是不是也是如此,或许那里是贫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