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四百零七)

(2014-07-16 06:56: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写的长篇小说小说《罪与罚》描写贫困交迫的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因痛恨放高利贷的老板娘的盘剥,愤而行凶,行凶前自认为是伸张正义。却未想到将其杀害后,良心受到遣责,使其饱受心灵煎烈,最终在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帮助下,投案自首。

 

书中的这些情节,依然有着记忆,当时在郭新城老师家里面谈论这部作品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各抒己见,在那个“剥削与被剥削”的时代里(与当下的社会背景没有变化),贫困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无法忍受高利贷伴娘的折磨,自认是替天行道,将其杀害,却不知杀害以后,内心备受灵心煎熬,倒是最后投案自首,内心得到拯救,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发掘人性的“魔鬼天才”。当然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绝不是单单写这样一个人,而是有着它更深远的象征意义,俄国大革命时期的血雨腥风,对杀戮的每一方来说,最终都会是像拉斯柯尼科夫那样备受良心的煎熬。

 

为什么想到了这些,时隔将近二百年以后的今天,我看了一个法制节目,写了同样是一个大学生残忍杀害年轻美貌女老板的故事,与之相比,贫困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为了无法忍受高利贷的盘剥,最后铤而走险,而当下演出来的那一幕,让人费解,那个二十几岁的大学生,杀害女老板的理由,竟然是对他不公平而然生的嫉恨,多收了他两万元的门面费,而这位大学生家庭情况非常之好,根本不在乎那点小钱,但是,即便这样去解释的,但是,这位大学生依然是用最残忍的手段将其杀害。

 

先将这个故事回放一下,某城市的从事服装生意的女老板突然的消失,警方通过大量的走访,了解到女老板最后走出他们专卖店的时间是中午时分,到了离女老板店面相隔不远的一个宾馆,警方在宾馆的录像里面找到了女老板的身影,与一位年轻漂亮,留着长发的女生交谈之后,与之一起上了楼,进入了一个房间之后,就再也没有出来,毫无疑问,这个带她去的年轻女人,有着重大的嫌疑,在随后的电视监控里面,八小时以后,从屋里又出来一个身体魁梧的男人,拖着一个大行李箱。

 

警方认定这两个人有重大作案嫌疑,便从入住宾馆的登记开始,住进那个房间的人,与身份证登记的人感觉不是一个人,而且登记的这个人就居住在本市,去他家找不在家,同样也是一个社会小混混,之后他们在宾馆的房间里检查到了血迹,其中一个血迹经检验是这座城市里有前科的一个人的血迹,找到这个人,他讲清楚了自己发生事件的那天自己的去处,经核实确实他一直蹲在麻将桌前,没有作案的可能性。

 

之后,又从死者身边的人开始查找,警方很快了解到,这个离异带着一个小女孩的女老板,长期与本是一个事业有成的老板在一起,而且已经有五年之久,警方立刻想到了情杀,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发现男方家庭早已经名存实亡,与之女老板的相处是真情所在,没有情杀的可能性。

 

就在警方一筹莫展的时候,那个用身份证居住宾馆的小混混回来了,警方找到他,问他那天居住宾馆干什么事情,那个小混混矢口否认他居住过宾馆,说是自己的身份正借给别人用过,警方问:借给谁用过?他说出了一个女孩子的名字,案件终于有了眉目,警方找到了那个年轻漂亮的女孩,也正是在宾馆录像中上楼的那个女孩,接下来那个身体强壮的男生就被抓住,感觉审讯是这个故事值得注意的细节。

 

这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没有任何的狡辩。就承认了杀害女老板的事实,问他为什么杀害她,他告诉警方,最初他租借他的房子做生意,到了第二年生意不好做,他让女老板给降一点房租,女老板不同意,无奈他只好搬走了,这个怨恨就此结下了,两年以后,他发现女老板的那个房子对外的租金,比当初的还要少,他说,看到这里他内心里的那股火就燃烧起来,干掉她成为了脑海里的一个强烈的信号,之后他让女朋友,就是那个漂亮的年轻女孩,假借租房子约到宾馆来,之后实施杀害的预谋。

 

这个刚刚过了十六岁的花季女孩,长发飘飘,楚楚动人,竟然在整个的案件中,表现出来的那种镇静,让我不敢相信,而且让人感到更震惊的是,这不是她第一次参与杀害,一年前,她把自己的同学约出来玩,被他的这个禽兽男友残酷杀害,面对警方的询问,感觉到他并没有意识到犯下的这种罪行的厉害程度,不仅如此,那个铁血心肠的男青年,在杀死女朋友的好友和女老板之后,用电锯将其分尸,把装尸体的箱子扔到了和里面。

 

戏剧性的一幕就在这里展现,警方带着他指认抛尸现场,他指出了那条河流,警方大力寻找后,找到了一个沉在水底下的口袋,经检验这个尸体不是女老板的,原来在这之前,她把女朋友的好伙伴给杀害了,理由就是这种人容易把女朋友带坏,就为了这一点就将其杀害分尸,从罪犯的脸部表情看去,没有任何的愧疚。

 

也正是这样,我想起了托斯妥耶夫斯基的那部《罪与罚》里面的那个大学生,杀人是同样的举动,但在这之后的反应,却绝然不同,拉斯柯尼科夫良心受到谴责,为了赎救自己选择了自首,而当下这位大学生,那无所畏惧的样子,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在这个惟利是图社会里面,缺乏的是信仰,缺乏的是中国优秀传统的正确引领,让更多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没有气度,杀人成为了他们不眨眼的行为,残忍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看完这个案例,我坚信这个社会出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