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日记(之三)

标签:
杂谈 |
分类: 节日遐思 |
初一早晨起来,已经快九点了,拉开窗帘发现室外雾蒙蒙,天也是阴沉沉的,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睡觉天,没办法原定于朋友约定下午两点一起去看位于小城安徽路16号“嘉木美术馆”举办的《家振民贾真耀油画雕塑艺术展》新春展,因朋友临时有事,计划不得不调整,按以往的惯例应该中午去老丈人那里拜年做饭,因女儿与他们同学聚会,不得不干改为晚上去泰山大人家里面,掌柜的中午要去照顾老人,家中剩下我一个人,临时决定改为上午去参观。
贾振民和贾真耀应该说很熟,是小城艺术届赫赫有名的人物,哥哥贾振民在油画方面有他的影响力,有属于他自己的艺术特色,虽然他弟弟贾真耀说他哥哥的画风里有很多学习艺术家的痕迹,其实,我不这样的看,艺术家学多了,看多了,就很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的路子与特点。而弟弟贾真耀绝对是一个人物,绘画与雕塑在他的身上给人的感觉是得心应手,这些年似乎雕塑作品略占上风,在艺术圈里面更是无人不晓,也算做事艺术圈里面的一个“活宝”,场合里只要有了贾真耀,那场面一定是热烈而有趣,永远也讲不完圈子里面的那些有趣的故事,感觉他的人气走在了他艺术造诣的前面。就像著名艺术评论家李明在写给这个画展的题为《贾氏兄弟》的前言中写的那样,“真耀始终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中心,不论是饭局的掌控还是酒后的茶叙,插科打诨加上添油加醋的花边新闻,周围大概没有人能跟其比拟。稍长时间不见,很多人会念叨‘老贾’,这个时候‘老贾’的称谓一定独属于贾氏兄弟的老三,和二哥家振民沾不上半点瓜葛。”
在嘉木美术馆不仅见到了贾氏兄弟,也见到了小城许许多多艺术节的名人,这个艺术展于中国老百姓心里最神圣的节日春节重叠在一起,感觉增添了浓浓的艺术氛围,让这个节日变得丰富多彩,看看那些络绎不绝到来的参观者,就知道贾氏兄弟的人脉,知道这座城市百姓的艺术素质,在这样一个“大吃大喝”的节日里面,居然有这样多的市民前来参观,也映衬出这座城市居民的文化品位。
在那里自己认真看了两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知道他们希望我写点相关的文字,说实话,贾氏兄弟的这个作品展的艺术特色,报社的记者,也是贾真耀的小兄弟的李会展在题为《双重交错》的前言中已经写得很精准,他写道:“作为本土艺术家群体的代表之一,贾氏兄弟的创作始终未与平民文化和现实表达相疏离。贾振民的油画作品,除了对城市景物的写生,便是市井即景、暖暖的温情抑或淡淡的忧伤,将会触动观者心中柔软的一面。贾真耀一直坚持着雕塑、装置、油画等多种材料,形式及观念的艺术表达,这次的作品中,既有颇具‘贾氏意味’的历史领袖人物雕塑,又有城市世象生态的群雕,其现实的语境与幽默叙事,显现出个性化的创作姿态与精神呈现。”
其实,在这个兄弟画展上见到了贾真耀的绘画作品,通过他的解读,觉得这些作品有了思想性和艺术性,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其实‘艺术’十个好玩的事。不要搞得太‘严肃’。每个人只要拿起画笔、颜色、都能抓靠自己的感受。有个大师说过‘人人都是艺术家’。还有人说‘重要的肯定不是艺术’。感觉做‘艺术’要有一个公共意识。对‘自由、民主、环境’等等问题,开始了关注。把‘艺术’看成是一个载体。在创作的目的中寻求意义。用艺术的方法记录或选择一些公共事业。这可能是做‘艺术家’的一点小权利吧。但我感觉做当代艺术家一定要有批判意识,要去寻找问题。把艺术当工具,对自己所作事情自己带来什么?影像什么?改变什么?要经常去思考,这样下去才会有些意思的。”虽然这些作品还相对来说有些“抽象”,还不能更直白的去表现艺术家内心里想要表达的内心真实,理解这种抽象也是对现实社会中的一种无奈,我感觉有这些属于艺术家自己的表达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