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379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三百三十六)

(2013-12-15 06:43:09)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看消息说,三十多年前的一万元现金,到现在已经缩水近百分之五十,他们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三十年前,你年收入一万元,是人人羡慕的万元户,那时候猪肉7毛钱一斤,一万元买将近15000斤猪肉(今天价值15万)。30年后,你年收入还是一万元,却只可以买1000斤猪肉了,同比30年前,购买力缩水15倍。自己知道这样的换算也有问题,那就是工资比度的事情,其实,物价的涨幅远远超过了工资的增长幅度,这一个不争事实是人皆知。

 

看到这个消息,想起来自己当初刚刚参加工作,在单位里面的办公室里面当打杂的小工(那时叫勤务员),那时候办公室里的几个人都很有来头,办公室主任是一个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其余的也都是国家干部,一脸写着严肃,而且感觉什么事情在他们那里都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情,也就在我到办公室工作之前,去了一位复员干部,为何是复员干部,后来知道那时候转业和复员发的补助费是不一样的,复员的费用高,转业安置费低,所以很多可以转业的军人,用复员的方式多拿补贴,那时候听说他的复员费拿了将近两万元,感觉这是一个大财主,那时候不客气地说,谁家有千元存款都是一个相当吓人的事情。

 

在办公室里面一共有五个人,都比那个复员军人资历高,但感觉都没有什么经济基础,看到这位资历不深却十分有钱的主,心里面怎样想的不得而知,但从面上去看,感觉有一种很不服的样子,都是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为什么他就可以得到“意外之财”,而那位复员干部也不自觉,感觉故意的显摆家里面的财富,当初,他家里面是单位里第一个拥有落地机的家庭,第一个买东西不打折扣的人,单位里为职工拉回来的物品,更多的老职工掂量再三后,才量入为出得去买一点,而他则不含糊得去买,有点财大气粗的样子,估计引得一些人对他的不满,再加上这个人天资聪明,写了一手好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感觉是颇有文化造诣,经常拿一些文化常识去考问自己的同事,看到他们答不上来,他脸上露出了坏笑,正是这样久而久之,他也成为了领导看不上眼的人。

 

现在知道大家可以共同受贫,但绝对不希望各别人发财,均贫富的观念很强,那位复员干部就是忘记了这点,你有钱原本是一件好事情,却没有低调处理,摆出有钱人的样子,招来的羡慕嫉妒恨,大家都不说什么,将自己的不满,表现在日常对你工作上的许许多多的不合作上,感觉他并不介意这些,因为他自己美滋滋的生活者,现在看别说是一两万元的存款不当回事情,而那时候觉得这些钱可以安享晚年了,谁还想到经济发展的同时,钱也开始变得不经使了,用行话说是贬值。

 

而那时候的我,每个月的工资不到二十块钱,而且一分钱的存款没有,在工资的使用上,可以说是捉襟见肘,假如没有同学的光顾,没有单身汉的聚集,自己甘守清贫,还可以坚持到下个月开工资的时候,但是,单身宿舍可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清静,总会有各种让你花钱的事情发生,例如去夜校上学,饥渴的感觉实在不好受,你要是买水,或者吃饭,那绝对是半月光,即便那时候物价水平与现在不是一个层面,但从工资的数额上去看,与现在的情况差不多。


在上夜校的同事中,就有喝酒爱好者,清楚记得每次跟着他去上学,到了小城广西路一带,有一个小酒馆,非常的有名,附近乃至偏远地方的酒腻子,成为这里固定的客人,他们可以将一罐头瓶的啤酒喝上一上午,酒量更好的人,会把罐头瓶里的啤酒,再加上一二两白酒,增加度数,延长喝酒时间,感觉那才是他们最惬意的地方,记得很清楚两毛钱一罐头瓶子啤酒,同事让我一起,给我买上一罐头瓶子啤酒,自己没有酒量,只是喝一小口,其余的还给他,就这样一来二去,自己不出钱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给他买了以后,自己坐车的钱,吃晚饭的钱,就没了,只好忍着饥渴回到单身宿舍,将自己特意留出来的剩饭吃掉,亏补饥肠辘辘的肚子。

 

后来再不敢跟那位同事一起去上学了,知道他是一个官宦子弟,家里面不仅不要他的工资,不够用的话,还回到家里面去申请救助,而我则没有他这样的待遇,所以远离他的盛情,是让我过上平常人安稳日子的必然,更何况那会还没有对酒有什么好印象,记得清楚自己酒量小,喝一点就特别兴奋,晚上没地方发泄,只好拿着地板擦把自己住的办公楼地面差得干干净净,出了力,流了汗,感觉酒也就解了,单身宿舍里的人都笑我这个怪毛病,说:等着他们成了家,一定多请我去喝酒,这样家里面的卫生就不用搞了。

 

工作前几年,自己没有闲钱,一直羡慕老职工,也羡慕那个复员干部,想想他有那么多的钱,日子该是多么幸福,不像我每拿出一分钱,都要考虑这个月还剩下几天,是否可以坚持到开工资的日子,月光族的感觉很不好受,当还有一周时间,知道自己已经“弹尽粮绝”的时候,自己更是绝望到极点。这种绝望也是自己从来不敢向别人借钱的原因造成的,也正是自己这种性格,也让一些自己身边的同事利用,知道但凡不借钱的人,一定会是计划周密的人,也就是有积蓄的人,他们会用各种名义到你这里来借钱,那时候借上五块钱就觉得是一笔很大的数额了,而到现在已经对这样的数字没有任何的感觉了,三十年变化巨大,包括通货膨胀以后的贬值,由此看来人就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