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两句网络、微信与博客
(2013-11-21 06:21: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明显感觉网络没有从前那样火爆了,过去你可以在网上看到许许多多亦真亦假的消息,对与否完全靠你自己的判断力,你信是你的事,你不信更是你自己的主见,感觉是繁杂,还好还是可以看到不同的声音,觉得那样有点民主义味道,后来一些人不高兴了,他们发现让一些人畅所欲言,说着就说到自家门前的事情了,一上来装作大度。后来在装不下去了,是不是恼羞成怒不得而知,反正是你可以说,但是要负相对应的责任,而这个责任的认定,又让人不知所措,看来任何人都免不了俗,喜欢听赞歌,不喜欢听忠言。
这年头大家都知道,跟谁斗,也别跟上面斗,说你一顿是轻的,恼羞成怒,治你一个罪,不费吹灰之力,不是说了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以那些喜欢看搭讪的人,用我们领导说的,喜欢卖弄的人,都傻了眼,闭上了嘴,自然也就失去了这个一度让他兴奋不已的网络,就剩下歌舞升平的一些人,还有像我这样精神不正常的人,把自己想的那点事情,用不同的方式排解出来,学会无关痛痒,也算是圆滑,自己知道在现在这个时候,明则保身是一种“处世艺术”,不要让热闹非凡的场面被迷惑,更多时候那就是导演和编剧下的套。
还好,自己调整心态,就像那些退下来的人,雷达不动坚持锻炼一样,把自己写博客的这劲头,当成了运动的一种方式,别人四肢运动,咱学会大脑运动,至于想的那些事情,有没有价值去表达,对于我而言无所谓,想到哪写到哪的想法,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思想主题,不过是自说自是的一种,感觉这种释放与排泄,挺适合我现阶段的感觉,就全当成“工作日志”。
同事相互之间都建立了微信,生活中所有他们感觉有意思的事情,他们都会饶有兴致的在那里转发,共同分享微信带给他们的快乐,遗憾,在这个最时髦的事物面前,自己畏缩不前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己对这个事情不太感兴趣,看到那些文化名人,不定式地在那里用微博,传递着他们对文化和现实社会的个人看法,感觉他们无时无刻不在那里发送,看到他们这种挤占时间,自己心里就有点怕了,当时还没有考虑后面发生的“恼羞成怒”的那些人,觉得把大段时间用于这种信息传递有点本末倒置。
微信的作用恐怕当初一些人没想到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当他将要取代宣传工具的时候,那些人知道到了该下手整治的时候了,对微信的管制,让这个最快的传播工具,让这个可以表达思想和观念的平台,变得平庸起来,这个时髦的“微信时代”,开始平庸,开始流于大家的鸡毛蒜皮,有思想的人缄默不语,知道他们的真知灼见,他们的忧国忧民,有点不合时宜,一些人总这样想,天塌下来,高个子顶着,你操那门自心事,更何况现实情况告诉他们,“祸从口出”。喜欢热闹的人,家长里短,成为了媚俗生活的真实写照,看看同事们笑开了花得高兴劲,知道“微信”已经成为了传播娱乐的替代品,这样自己就更不想加入了。
当然还有QQ聊天的方式,可以跟一些人聊点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聊天室里的友人链接还真不少,但是,我现在感觉,这种聊天同样是“玩物丧志”的一种做法,一晚上聊不上几句,时间就到了半夜,原本看书写字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被占用了,等自己想写点东西的时候,发现已经是午夜时分,第二天还要在同样时间起来,去做你不想干也要干的那些事情,因为你的俸禄就是因为你做了这些事情而发给你的,这是员工的本分。想想要是打字速度慢,那更是让人崩溃的感觉。
被殃及不仅是微信、博客上面也没有了曾经的热闹,我关注的几个有思想的人,不是自己关了博客,就是被关了博客,在有的就像我一样,突然间变得歌舞升平起来,在强大的体制面前,谁愿意拿鸡蛋碰石头。我比较喜欢看的《凤凰网》,感觉也不如以前那样的丰富多彩了,社会关注问题,也没有从前的及时与详尽了。不仅如此,包括网站里面也都被过滤的一片“湛蓝”,负面消息像飘在蓝天上的几片白云,成了点缀,一片歌舞升平,不是我这个人有阴暗心理,就像看负面报道,最起码做到客观公正、及时报道吧?
现在看看,所有最时兴的东西,都有它的不确定性的存在,要想避开不确定性,有几个相对好的办法,第一个就是生活庸俗化,放任堕落自己,唯心做事,心狠手辣,不择手段,达到个人目的,先决条件是可以这样不顾颜面;第二个就是回归家庭,营造家庭温馨环境,带着家人去逛马路啦,看电影了,旅游啦,先决条件是经济基础要殷实;第三个就是酒精麻痹,俗话说,一醉解千愁,先决条件是家人同意,自己身体跟得上;第四个,就是读圣贤书,远离现实社会,感受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那种满足,先决条件是耐得住寂寞,甘守清贫。
哈哈,这不过是自己胡思乱想而已,当下社会无处不存在着别人挖的坑,不是说了吗,躺在床上一样挨枪,社会陷阱,防不胜防,应了那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过当下现实生活,让我糊涂的是,谁是道,谁是魔,真的说不清楚,因为人是基于上帝和魔鬼之间的一个混合体,什么时候呈现出那面,谁也不知道。